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清朝親王的名號爲何都不用地名了呢?

清朝親王的名號爲何都不用地名了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親王的名號爲何都不用地名了呢?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根據傳世文獻的記載,西周建立後,建立起了層層分封的分封體系,周天子之下其諸侯的爵位爲公侯伯子男五個不同的等級。而進入到春秋戰國以後,這種與宗法制度相聯繫的分封體系逐漸瓦解。各國又建立起了新的封爵制度,比如秦朝的二十等爵制。秦滅六國以後,自然也將二十等爵制推行到全天下。二十等爵的頂端就是列侯。

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秦朝的封爵制度,又有所修正,就是在侯爵之上有了王爵。在當時,無論是侯爵還是王爵,其名號都來自於其封地。比如曹參的封地在平陽,所以他的爵位就是平陽侯。韓信的封地在楚,他的爵位就是楚王。後來,劉邦消滅了異姓諸侯王之後,正常的情況下,王爵只授給同姓皇族,異姓封爵最高的也就是侯爵。到了西晉的時候,除了同姓封王,異姓也有被封給公爵的。後世,大體上都是在這種封爵制度基礎上略有變遷而已。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將所有的兒子都分封爲親王,這些親王具有很大的權力。比如被分封到北平的燕王朱棣後來乾脆起兵奪取了天下。這些親王的爵位由其嫡長子繼承,其他的兒子受封爲郡王。在明代,宗室反叛的事情發生過多次,比如漢王朱高熾、寧王朱宸濠、安化王朱寘鐇等等。功臣則是分封爲公侯伯等爵位,比如徐達封魏國公,陸仲亨封吉安侯,劉基封誠意伯等等。但是,魏國、吉安等等這些名號其實都是虛的,這些功臣並沒有實際的封地。

進入清朝以後,他們對明朝的爵位制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變革。其中最大的一項就是親王不再給具體的封地了。清朝的親王之中,蒙古的親王是清王朝對蒙古上層的籠絡,也是對他們既有政治地位的肯定。這些另當別論。而清朝自己所分封的親王,都不再給予封地。這樣就更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出現宗室親王依託自己的封地而反叛的情況。清朝的親王,也分爲兩種,世襲和非世襲。世襲親王又被稱爲鐵帽子王。非世襲的親王,其兒子繼承父親爵位以後就遞減爲郡王。親王的爵號,也往往是選取一些比較好聽的字眼,比如睿親王、禮親王、慶親王等等。至於清朝的功臣,也和親王郡王們一樣,只有爵位而沒有封地。比如李鴻章的爵位是一等肅毅伯,死後追封爲侯,他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封地。

清朝親王的名號爲何都不用地名了呢?

乾隆時期確立了世襲罔替的制度

清朝的封爵之中有封地的難道真的一個也沒有嗎?也不全是,在清朝初年的時候也曾經有過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等三個藩王,他們不僅有封地,而且儼然是一方土皇帝。最終這些土皇帝終於釀成三藩之亂。從三藩之亂被平定之後,再也沒有什麼人享受過封地的待遇了。當然,三藩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封地,他們的封地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他們駐守的防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