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解讀“亞父”范增之死:歷史上的范增是怎麼死的

解讀“亞父”范增之死:歷史上的范增是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漢三年十二月,劉邦在滎陽和敖倉之間運糧食的甬道,經常被楚軍侵奪,導致漢軍得不到糧食補給,人心不穩。爲了擺脫困局,劉邦問經常能出奇謀詭計的陳平是否有什麼好辦法,讓項羽消停消停。陳平說,項羽所倚靠的人不過是項王骨鯁之臣范增、鍾離昧、龍且和周殷等人。而項羽爲人喜歡猜忌人,如果劉邦讓他陳平使用反間計,就能很輕鬆地打敗項羽。劉邦給陳平重金,讓他拿去離間項羽和部屬的關係,他首先把鍾離昧和項羽的關係給離間了。按照史書的記載,項羽還真很上道兒,竟然開始不信任鍾離昧了。

到了漢三年四月,項羽攻打劉邦所在的滎陽依然很兇猛,劉邦繼續受不了,爲此,不得不派人去請和,願意以滎陽爲界,以西歸漢,以東歸楚。但范增不同意,攛掇項羽繼續攻打劉邦。劉邦在這時候就惦記上范增了。項羽的使者去劉邦大營時,陳平擺出高規格的接待,可發現來使是項羽派來的,就把高規格的禮遇給撤下了,還說了一句,“我還以爲是亞父派來的使者,原來是項王派來的,你早說啊”。爲此,馬上讓人降低了接待規格。項羽因此而懷疑范增這人不地道,有通敵嫌疑。

劉邦在建立漢朝後,和羣臣探討爲什麼自己能取得天下時,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爲我所禽也”。這句話無形中擡高了范增的地位。在我們的傳統印象裏,范增和項羽的關係是那種不是父子勝似父子的關係。七十多歲的范增時刻維護項羽的利益,把項羽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愛護和關心。他這把年紀還參加造反,史書有記載他“好奇計”,肯定是江湖經驗、人情世故和奇謀韜略都很精通的人物。在各類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人們習慣性地把他打扮成諸葛亮和張良這類彷彿神仙附體的大謀士,在《鴻門宴傳奇》這部電影中,他的沉穩、謀略和奇人氣質明顯壓過張良一頭。因此,年輕且出道不久的項羽自然也把他當成可以依賴的父親。

解讀“亞父”范增之死:歷史上的范增是怎麼死的

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項羽主持的戲水分封,范增是如何在旁邊幫着謀劃的,但在分封諸侯時,根據史書記載,“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這說明範增和項羽對分封這件事如何搞,私下裏是商量過的。最起碼,把劉邦貶封到巴蜀,肯定和范增有關。據此推斷,項羽的很多決策應該和范增有直接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很多決策和計謀就是范增出的。然而,陳平僅僅使用了一個並不高明的反間計,就把范增給拉下水了。讓人不禁懷疑,范增和項羽的關係是不是真的像我們一貫理解的那樣親密無間呢?不過,根據現有史料,我們很難看清楚究竟在項羽和范增之間發生了什麼,只能靠一些推測來和大家分享。我們推測,范增可能被項家家族的核心人物排斥了,以及他的所作所爲也遭到了項羽的厭棄。

鴻門宴最能反映范增和項氏家族的微妙關係。儘管《史記》中關於鴻門宴的記載,有很強的文學色彩,現在我們基本能確定,司馬遷寫鴻門宴時,參考了劉邦的近臣陸賈所寫的《楚漢春秋》,而陸賈寫《楚漢春秋》時,劉邦和當時參加鴻門宴的漢朝大臣,應該都看了這部書。陸賈在這部書裏大概不會、也不敢“抑劉揚項”,看過《史記》對鴻門宴的記載人,都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項羽的腦子短路了,項家人之間玩窩裏鬥,劉邦則顯得大智大勇,還長了一副好舌頭,憑藉機智和衆人的捨命脫離了危險。而且很多細節都脫離了常人的理解,因此,其真實性受到了古今研究者的懷疑。

范增是不是項羽的亞父

雖然我們看到的鴻門宴和真正的史實會有出入。但有一點還是比較能肯定的,范增主張殺劉邦,在項伯爲首的項氏家族裏,有很多人在鴻門宴前後是不主張殺劉邦的。之所以這麼說,一是范增在多個場合都要求項羽痛打劉邦,使其永不得超生,二是漢朝建立後,劉邦賜項伯劉姓,原因就是因爲項伯在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解了圍。而《史記》中記載,范增讓一個叫項莊的人,去刺殺劉邦,項莊同意了,上演了一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好戲,但這也並不能說明,范增就和項氏家族就很好。項莊這個人從鴻門宴之後,就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之中了,這個人應該不屬於項氏家族中的核心人物。由此,我們可以推斷范增和項氏家族中一些實力派人物的關係並不和諧,他所能依靠的就是項羽的信任。可我們知道,從之後的楚漢爭霸看,項氏家族是項羽最依賴的軍事政治集團,除了項伯以外,這個家族中有曝光率的還有項陀(一般認爲他和項它、項他是一個人)、項悍、項冠、項聲、項襄等人,都是項羽很依賴、很信任的將領或者文臣。一旦這些人不和他和睦,范增就顯得很孤立。

既然得不到項氏家族的親近,但也不是說所有的外姓人都和項家人關係不好,項羽除了依賴項氏家族的勢力外,其他和項家有淵源關係的外姓人,其實也得到了項羽的信任,比如龍且、周殷、鄭昌、曹咎、季布,還有一些地方勢力派,比如薛公、終公等。這些人比如龍且和項家人關係就不錯,項聲、項陀都和龍且曾一起並肩作戰過。即使根據《史記》記載,儘管鍾離昧受陳平使的離間計的影響,被項羽懷疑,但根據以後鍾離昧的作戰,其實,鍾離昧並沒有真的失去項羽信任。在以上這些人中,比如,鄭昌、曹咎,在史書中則明確記載了,他們在項家還在秦朝做地下工作時,就已經有恩於項家或者和項家過從甚密。

可是,范增和這些人是不同的,他是項梁從江東起兵後,到達齊地的薛郡後,他通過慫恿項梁立熊心爲楚懷王,才從此進入了楚國和項家軍的核心圈。之後,他被楚懷王任命爲末將,和宋義、項羽一起救援趙國。大概宋義被項羽殺了,范增力挺項羽,才使得項羽和范增走得近了。之前,范增和項羽、項氏家族其實沒有什麼多麼過於親密的關係。

根據《史記》記載,范增是項羽的亞父,這說明至少說范增是受到項羽兒子對父親一樣的信任和熱愛。可是,范增這個亞父身份也是可疑的。根據《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只有在記述鴻門宴時,才提到范增是項羽的亞父,之前之後都不再這麼稱呼范增了。而在記述鴻門宴這場戲時,在說到范增的座次時,突然來了一句“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這樣表述一個人的身份,和司馬遷以前的寫法是很不一樣的。用“亞父”來指稱范增,主要出現在《史記·高祖本紀》,在《高祖本紀》中,第一次出現亞父稱謂,還是在鴻門宴之前,范增勸項羽打劉邦時,史書如是說,“亞父勸項羽擊沛公”。那麼,問題就很明顯了。有些人爲此懷疑范增亞父這個身份的真實性,並據此提出,劉邦的陣營有故意擡高范增的地位,以顯示項羽不會用人的缺點。大家可以想,連親父親的人都被項羽拋棄,項羽還有不失敗的理由麼?

解讀“亞父”范增之死:歷史上的范增是怎麼死的 第2張

禍從口出

當然,范增的脾氣很大,也可能是讓項羽逐漸嫌棄他的一個原因。他可能仗着在殺宋義時以末將的身份力挺項羽,以及幫着項羽分封天下(大概爲此項羽還封他爲歷陽侯),從此,逐漸對項羽說話就不客氣了,最直接的證據還不是鴻門宴上項羽放走劉邦後,范增氣急敗壞罵項羽是“豎子”(我們說了鴻門宴可能被人編撰過)。而比較可靠的證據則是,范增被陳平離間後,項羽“稍奪其權”,他范增看出來項羽不信任他了,脾氣大的范增大怒說一句,“天下事定矣,君王自爲之,懇請骸(hái)骨”。這句話是很傷人的。

其實,在戰爭中,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人家項羽出於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心理,懷疑他一下,也就是稍微奪一些他的權力,並沒有明目張膽地把他晾一邊,更沒有對他隔離審查。而他就暴怒了,說什麼“天下事定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一目瞭然的。無非是說,“你項羽完蛋了,肯定打不過劉邦,你等死吧”,聽到這句話,不管是誰,肯定會生氣。而從他說的這句話看,他離開項羽,是他主動提出的,還真不是人家項羽攆他走的,更沒有逼他走。如果范增稍微沉住氣,動動腦子,和項羽掰扯清楚,破掉陳平這個並不高明的反間計,絕不是什麼難事。可他就是如此意氣用事,最終上了陳平的當。作爲年輕人的項羽,自尊心肯定是有的,項羽還是那時代能力超強、勢力巨大的風雲人物,自尊心則會更強。范增如此表現,人家項羽肯定賭氣、生氣,放他走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過,相比而言,項羽還是比較理智,沒有因爲范增說出這麼充滿諷刺、敵意和挖苦的話,就動了殺人的念頭,而是隨了他心願,讓他走人。在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被很多人忽視了,范增離開項羽,他去的地方是彭城,而不是自己的老家。這也許說明項羽給他留了後路,說實在的,項羽對范增是相當夠意思了。在回彭城的路上。史書記載,他是“疽(ju)發背而死”,得這種病的人一般都是急火攻心、自己想不開所致,范增應該是活活氣死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