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智家非常強勢,爲何沒能瓜分晉國呢?

智家非常強勢,爲何沒能瓜分晉國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歷史的劃分中,有個時代叫春秋戰國。春秋戰國分爲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爲什麼是前453年呢?因爲這一年,中國歷史中上發生了一件大事件,那就是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了晉國,就是史稱的“三家分晉”。

歷史的趨勢是統一,而不是分裂,那麼,“三家分晉”這一歷史事件,就其在歷史發展中的意義來說,到底是進步呢,還是拉歷史倒車?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羣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躋身“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在三晉大地上享國六百多年。晉國擁有60個世家大族,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晉國的宗族中的韓、趙、魏、範、中行、智六家最終勝出,晉國的國政長時間被六大家族所掌控。

晉國最終之所以會形成六大家族的格局,始於“晉文公”所創立的“六卿”制。六卿制度的設立,根本目的是爲了分權,其結果卻是爲日後晉國內部分裂的地緣格局埋下了隱患。因爲,晉國的地緣格局實在有些複雜,讓許多卿族世家最後擁有了自己獨立生存的空間。“晉國六卿”一開始只是個政治概念,至於是誰任職這些高位,其實是不固定的。只是,隨着六大家族的形成,“六卿”彷彿就成了爲他們專設的一樣,在大家族之間延續傳承。

智家非常強勢,爲何沒能瓜分晉國呢?

一向稱爲中原霸主的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權力衰落,實權落入六大家族之後。隨後,經過不斷的武力兼併,範家與中行家被打散了,晉國最終由智家、趙家、韓家、魏家四家把持,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智家的當家老大智伯瑤想侵佔其他三家的土地,便以爲壯大晉國實力爲藉口,讓各家公攤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韓、趙魏三家都知道智伯瑤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義來強取他們的土地。

可是三家心不齊,韓、魏兩先後屈從了,只有趙家老大趙襄子不從。老趙說:“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說什麼也不送人。”智伯瑤氣得火冒三丈,馬上命令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趙襄子自知寡不敵衆,就帶着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晉陽城易守難攻,智、韓、魏的三家聯軍合圍晉陽兩年多都徒勞無功。後來,智伯瑤想到了一條水淹晉陽城的毒計——晉陽城的東北有條晉水,繞過晉陽城往下游流去,他要把晉水引到西南,在上游築起壩,待水壩上的水滿了,再令兵士在水壩上挖口,讓大水直衝晉陽。

智家非常強勢,爲何沒能瓜分晉國呢? 第2張

也許是天助智家,引水式程剛結束,就趕上了雨季,水壩上的水很快就蓄滿了。智伯瑤依計命人扒口,大水直衝晉陽。智伯瑤眼看晉陽將破,就興高采烈地約請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他不如得意地對韓康子和魏桓子說:“早先我還以爲晉水像城牆一樣能攔住敵人,現在才知道大水也能滅掉一個國家呢。”

韓康子和魏桓子聽罷,心裏暗暗吃驚。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旁邊各有一條河道。智伯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晉陽同樣的命運呢。兩人表面上雖然順從應答,內心卻打起了自己的算盤。

再說晉陽城,城裏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頂上去避難,竈頭也被淹沒在水裏,人們不得不把鍋掛起來做飯。可是,晉陽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瑤,寧可淹死,也不肯投降。但是,晉陽被水淹,城池遲早得破,光有視死如歸的精神是不夠的啊,如何自救纔是當務之急。

正當趙家處於國破家亡的危機關頭,趙襄子的門客張孟談突圍出城,去策反韓康子與魏桓子。內心來就不服的韓家與魏家,被張孟談的厲害陳述所打動,尤其是兩人都患了“水淹”後遺症,怕自家會成爲第二個趙家,於是,當即答應反水,與趙家聯合起來夾擊智家。

已經得意忘形的智伯瑤,怎麼會想到在大功即將告成之際,趙、韓、魏三家會聯手來滅他呢?第二天夜裏,三家聯手將河水改道挖向智家軍的大營。睡夢中的智伯瑤被喊殺聲驚醒,這才發現兵營裏全是水。智伯瑤正在驚慌不定時,四面八方又響起了戰鼓。趙、韓、魏三家的士兵駕着小船、木筏一齊衝殺過來。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裏的不計其數。智伯瑤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馬逮住殺了。

智伯瑤想水淹晉陽,結果自己的軍營反被水淹,自己也丟命喪國,將一手好牌給打爛了。做人,最害怕的是,得意忘形,露了底牌,讓人輕易就給“糊”了。看來,智伯也不智啊!

趙、韓、魏三家滅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瑤侵佔兩家的土地收了回來,連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爲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爲諸侯。

打那以後,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爲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爲“戰國七雄”。

由此,春秋時期的霸權政治結束了,七雄兼併的戰國序幕揭開了——開始了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可以這樣說,三家分晉,是歷史向前正常推進的必然選擇,它標誌着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從而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確立,我國曆史也由此進入了由封建割據走向全國大一統的新時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