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解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到底分爲哪四個階層?

解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到底分爲哪四個階層?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結構以倭馬亞王朝和阿巴斯王朝建立爲兩個分界點,分爲三個階段,即早期阿拉伯時期,倭馬亞王朝時期,阿拔斯王朝時期。早期阿拉伯時期是指四大哈里發所處的被阿拉伯歷史學者稱爲正統時代的時期,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結構處於部族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期,社會上層由原有的部族酋長們組成,而原有的部族平民處於中間,奴隸處於底層。

倭馬亞王朝時期隨着大擴張的腳步,帝國的社會階層發生變化,產生了四個階層:

 古萊什部族和阿拉伯貴族

上層由先知家族、歷代哈里發家族、重要的遷士和輔士家族及各地總督等組成,下層爲普通的阿拉伯武士和士兵。他們享有許多特權。

 麥瓦利平民

麥瓦利平民是各個民族的新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多爲敘利亞和波斯人,也門人也在這個羣體中。在帝國初期,他們的社會待遇大大低於古萊什部族的穆斯林。但是隨着倭馬亞王朝的穩定,麥瓦利平民的社會地位開始上升。

解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到底分爲哪四個階層?

  迪米

迪米階層是帝國境內的異教徒,主要是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和瑣羅亞斯德教徒。他們需要交納比穆斯林多的人頭稅。但是生活在穆斯林社會的基督徒與中世紀歐洲境內非基督教徒相比,他們的處境還算不錯。首先,從這些歧視性內容在倭馬亞、阿拔斯王朝時代需屢次重申,嚴令遵守,就可看出它們平時並不是嚴格實施的。其次,這些非穆斯林可以保持原有信仰,享有財產權,甚至可以在國家的高級機構中任職,也不用擔心被流放或被送上火刑柱。

 奴隸

最低等級,屬於主人的私有財產。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後,社會階層再次發生重大轉變,阿拔斯王朝的主力是波斯地區和其他地區的新穆斯林,也就是麥瓦力人。在阿拔斯王朝建國之後,阿拔斯哈里發害怕阿拉伯貴族會反對他的統治,因此重用波斯貴族。後期因爲恐懼波斯貴族的勢力太強,重用突厥貴族。因此在阿拔斯時期原有的“麥瓦利人”已經不復存在,隨着社會發展的加快,迪米的地位也不斷改變。一般記載中,這一時期的社會階層如下:

1阿拔斯王族和其他大貴族。

2社會精英。包括了大學者,高級宗教知識分子,大商人等在社會有影響的自由民。

3農民,手工業者,小商販等普通自由民。

4奴隸。在阿拔斯時期,奴隸分爲不同的等級,有些奴隸只能從事下層勞動。而有些奴隸可以通過參加軍隊獲得自由,甚至裂土分疆成爲軍閥。因爲阿巴斯王朝中期開始施行古拉姆軍事制度,從古代波斯引進了奴兵階層,導致了奴隸階層的分化。古拉姆(波斯文,本意爲戰奴)在阿拉伯語的意思演化爲侍從,並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軍事集團,是後來馬穆魯克制度的初級版本。這些古拉姆名爲奴隸,但實際上有着極強的軍事政治大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