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加特林機槍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加特林的本意是爲了減少戰場上的傷亡

加特林機槍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加特林的本意是爲了減少戰場上的傷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加特林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從1861年4月12日 ——1865年4月9日,美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內戰——南北戰爭。1861年,43歲的美國醫生理查德·喬丹·加特林也參加了這場戰爭。

加特林是一名軍醫,在美國一家軍隊醫院服役。當戰爭爆發後,大量傷員源源不斷地從前線送到這家軍隊醫院來。加特林作爲職業醫生,見慣了生死離別,但如此多的傷員,還是讓他產生了悲憫之心。能不能想一個辦法,來減少戰場上的傷亡了?

加特林機槍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加特林的本意是爲了減少戰場上的傷亡

爲了減少戰場傷亡,加特林提出了一個現在看來很奇葩的邏輯鏈:要想減少戰場傷亡,可以從減少士兵數量入手;要想減少士兵數量,不妨發明一種以一當十的武器。當士兵擁有這種武器後,就相當於擁有10個士兵的戰鬥力,豈不是就能夠減少戰場傷亡呢?

基於這樣的邏輯鏈,加特林從1861年夏天開始發明這種武器。

加特林還真是一個武器製造方面的天才。在這以前,他從來沒有接觸過武器製造,可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以他名字命名的“加特林機槍”就被設計出來了。

加特林機槍的射擊原理是: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圍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與當時流行的傳統槍械相比,加特林機槍的優點顯而易見:它射速高,每分鐘能夠射出200發子彈。它能保持較好的持續火力,讓士兵的裝填、擊發和退彈動作減低到最低限度。此外,加特林機槍的殺傷力也大於傳統機械。所以,加特林機槍發明後,被世界各國廣泛仿製、使用。

加特林機槍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加特林的本意是爲了減少戰場上的傷亡 第2張

1879年,祖魯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英國軍隊只有1萬多人,祖魯王國的軍隊超過4 萬多人。英國軍隊憑藉加特林機槍的巨大威力,消滅了祖魯軍隊的主力,將這個獨立的國家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加特林機槍還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

1874年12月10日,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奏報朝廷,購買一批加特林機槍。在這份《籌議海防折》裏,李鴻章說:“緊要口岸附近之虛屯紮大枝勁旅,無事時專請操練,兼築堡壘,有事時專備遊擊,不準分調。”至於購買的數量和金額,已經不可考了,但這是目前清朝購買加特林機槍的最早記錄。

晚清進行的洋務運動中,各地興辦了不少槍械製造企業,對外國槍械進行仿製。加特林機槍進入中國後,當然少不了被仿製。1881年,李鴻章主導的金陵製造局,就成功仿製出11毫米口徑的加特林機槍。當時人們將加特林機槍稱爲“格林快炮”,這種仿製加特林機槍則被稱爲“十門連珠格林炮”。

加特林機槍在世界戰場上“統治”了20多年,就逐漸被更先進的馬克沁機槍代替。與馬克強機槍相比,加特林機槍的弱點很明顯。

加特林機槍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加特林的本意是爲了減少戰場上的傷亡 第3張

一是加特林機槍太笨重了,射擊時需要4個人進行操作,在戰場上機動性不足;而馬克沁機槍只需要1個人操作,顯得更加靈活。

二是加特林機槍射速略低,雖然也有每分鐘200發子彈的射速,可馬克沁機槍射速卻達到了每分鐘600發。

三是加特林機槍最初採用人工手動旋轉,當敵人潮水一般涌來時,操作加特林機槍的士兵難免會不知不覺地加快旋轉速度,導致出現炸膛現象,使得整支槍支報廢;馬克沁機槍採用了注水的外部大型套管,來解決散熱問題,使得它的射擊穩定性較好,不容易發生炸膛現象。

所以,到19世紀末期、20世紀早期,馬克沁機槍逐步取代了加特林機槍。現在,我們只能在一些槍械博物館裏才能找到加特林機槍的身影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