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史學家新觀點:奧匈王儲遇刺 非一戰導火線

史學家新觀點:奧匈王儲遇刺 非一戰導火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臺灣《聯合報》綜合編譯報道,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28日紀念奧匈帝國王儲遭暗殺事件屆滿一百年,此一歷史性事件至今仍然導致巴爾幹半島人民嚴重分裂。歷史學家指出,許多教科書宣稱這次暗殺事件是一次大戰導火線,其實大戰是強權國家政客受權力慾望驅使而引發,不能完全歸咎這次暗殺。

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裔民族主義分子普林齊普在薩拉熱窩槍殺奧匈帝國繼承人、奧地利大公費迪南及其妻子,導致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最後發生一次大戰。

文章說,一次大戰歷時4年4個月,約造成1400萬人死亡,2000萬人或傷或殘。此次大戰不僅導致沙俄、德意志、奧匈與奧斯曼帝國瓦解,改寫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版圖,也奠定新興超級強權美國崛起的基礎。

史學家新觀點:奧匈王儲遇刺 非一戰導火線

伊斯坦布爾科克大學教授麥密京和其他歷史學家認爲,這次暗殺未讓一次大戰成既定事實。從當時報道可發現,暗殺後的數週,美國與歐洲較關切的不是開戰,而是奧匈帝國的繼承問題。麥密京和其他歷史學家說,一次大戰其實是參戰雙方一羣政客利用這次暗殺事件爭權奪利,纔會引發。

英國保守派教育大臣葛夫駁斥“左派”歷史學家認爲是多位君主與內閣部長接連鑄下大錯導致大戰的觀點,而是對抗德國的“正義之戰”。不過葛夫的見解許多人不認同。一戰後,德皇威廉二世雖因其野心被視爲最大惡人,但英、法、俄的帝國野心對戰火都該負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