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人喝酒都是用大碗來喝的 古人真的有那麼能喝嗎

古人喝酒都是用大碗來喝的 古人真的有那麼能喝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真的千杯不醉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人愛喝酒,曹操用杜康解憂,李白喝四斤酒照樣寫詩,陶淵明更是嗜酒如命。最厲害的要屬武松了,一連喝了十八碗,還打死了一隻老虎。您看,這古人,動不動就是一頓喝,好像還千杯不醉的樣子,那他們真的這麼能喝嗎?

古人喝酒都是用大碗來喝的 古人真的有那麼能喝嗎

首先我們要探究一下白酒的由來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着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裏,山洞陰暗潮溼,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裏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蕩的樹幹。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幹裏。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裏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着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幹裂開了幾條縫,由裏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嚐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嚐,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爲“酒神”。

古代白酒的普遍度數

我相信咱們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說的是武松連喝十八碗白酒硬闖景陽岡,順帶腳還把老虎給打死了。這碗可不像如今我們酒桌上擺的小酒盅,古代一碗的容量少說也得200毫升,十八碗這就是3600毫升。按照咱們現在人的酒量能喝一斤半白酒那就是能喝的了,3600毫升得有七斤左右了,這簡直不是一個量級的。更重要的是這酒叫“三碗不過崗”,啥意思?就是說一般人喝三碗,必醉,根本就走不動了,更別提過崗了,那麼我們就來考證一下,這酒多少度?

古人喝酒都是用大碗來喝的 古人真的有那麼能喝嗎 第2張

在我國古代,釀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在先秦時代釀酒的技術就一直在發展。到了漢代人們多以麥爲原料,酒麴爲大麥、小麥、細餅等多種。釀酒技術發展到唐朝以後開始出現以大米爲原料的新工藝,由曲母培養紅曲,釀出來的酒水香甜可口。但是重點來了,這種酒水的度數僅有7、8度左右,這種形式的“白酒”和如今人們所喝的白酒簡直是兩種口感,兩種味道,這也僅僅只是比啤酒高了幾度而已;2003年西安北郊發掘的漢墓出土的原酒經過有關機構檢測,酒精含量在0.10%到0.14%,按照每50年揮發等原因耗減10%的酒精的一般規律,可以推算漢酒的酒精度在4%左右,這可以說是相當低的。

一般大口喝酒,幾壇不醉的,多數都是在北宋以前,比如,在景陽岡上喝18碗酒的武松,是北宋的。比如既是“酒鬼”又是“詩仙”的李白 唐朝人。這是因爲在之前的釀酒技術下,酒的度數比較低,可以大碗喝。這樣一方面是顯得豪爽,另外本身酒度低,再小口喝就沒意思了。比如一次讓你喝一小酒盅的啤酒,會是什麼感覺?

到了宋朝釀酒技術再次進化,人們開始根據四時的不同運用不同的酒麴,春冬釀造週期長而秋夏週期短。但是此類酒水酒由於過濾技術的缺陷導致其看起來有些渾濁,不過價格比較親民,所以影視劇以及小說中英雄好漢豪飲的酒就是這一類的酒水。

當然了有親民的就有貴族專享的,當時皇家貴族所喝的是另一種工藝的“清酒”。此類酒水都在冬夏兩季釀熟,然後經過長期的沉澱和發酵使酒水變得清澈,其度數和“濁酒”相比略高一些。但是沒有殘渣口感更好一些,但是就像我上面所說的這類的酒水就不是很親民,平常的老百姓喝不起,都是地主豪紳、達官貴人宴席上的珍品。但是無論是“濁酒”還是“清酒”度數也就在15都上下,沒有超過20度的。

古人喝酒都是用大碗來喝的 古人真的有那麼能喝嗎 第3張

現在的白酒多爲蒸餾酒,剛蒸餾出的白酒(原泡子)大概有七十度左右,這樣的酒太烈不適宜直接飲用,因此需要工藝勾兌,市面上賣的白酒基本都是40-50度之間的度數;如果普通老百姓再去景陽岡的話,那可就是真正的3碗不過崗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