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太監需要從“秦、趙、高”三字中挑選一個改姓 乾隆爲什麼要下這個命令

清朝太監需要從“秦、趙、高”三字中挑選一個改姓 乾隆爲什麼要下這個命令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朝太監改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時期,有一位皇帝下令所有的太監必須要改姓爲秦、趙、高,從裏面選擇一個作爲自己的姓,這幾個姓聯繫起來,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了秦朝時期顛覆秦朝的宦官趙高,他篡改秦始皇遺詔,將一個帝國帶向了滅亡。那爲什麼這位清朝皇帝要下令,命太監們都改成這三個姓?改姓之後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一起來來看看吧。

清朝太監需要從“秦、趙、高”三字中挑選一個改姓 乾隆爲什麼要下這個命令

這個問題並不太準確,清朝的太監因爲不能幹政,沒有實權,所以留名的不多。僅從留下姓名的姓這三個姓的都很少。但是這句話也不能說全錯,因爲乾隆皇帝的確幹過這事,乾隆朝基本上入宮的太監,都讓他們自己從“秦、趙、高”三個姓裏面選一個給自己改姓。

其實明清兩季都對防止太監干政做過努力,但是很顯然明朝失敗了,而清朝可謂很成功。然而雖然有清一朝太監幾乎未乾過政,但是清朝還是滅亡了。

洪武年間,朱元璋爲了防止宦官干政,特地做了塊碑放在宮門前,上書八個大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這就是明清兩季爲了防止宦官干政的開始。

可是偏偏是宦官在朱棣的“靖難之役”中有很大的功勞。更何況後來司禮監幾乎成了明朝皇帝制約內閣文官集團的重要工具,所以朱元璋的那個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人給挪走了。

這是一個很失敗的例子。所以在清朝入關以後,滿洲貴族們以順治皇帝的名義也曾經專門做了三塊鐵牌,分別立在交泰殿、內務府和刑慎司。

清朝太監需要從“秦、趙、高”三字中挑選一個改姓 乾隆爲什麼要下這個命令 第2張

但實際上順治自己就在鼓勵甚至慫恿太監干政,原因很簡單,因爲就當時順治自己的處境,沒有實權,和自己的親孃見面,都被人看着。所以和自己最親近的便是太監吳良輔,但是順治一歸天,康熙一即位,孝莊就以康熙的名義把吳良輔給處理了。

所以防止太監干政就要年年講,月月講,甚至日日講。到了乾隆年間,甚至正式形成了相關的帶有法律性質的典籍《欽定宮中現行則例》和《國朝官史》。

即便做到這個份上,乾隆仍然覺得不夠,乾隆3年,乾隆集中了後宮的宦官,要求集中學習“秦朝趙高”的故事,趙高是如何篡改秦始皇的旨意;如何矯旨殺了扶蘇;如何陷害李斯;如何“指鹿爲馬”;如何暗害秦二世胡亥;如何把大秦搞亡的。

聽得所有的宦官誠惶誠恐,大汗淋漓。然後要求太監們在“秦”、“趙”、“高”三個字裏選擇一個做自己的姓氏。

清朝太監需要從“秦、趙、高”三字中挑選一個改姓 乾隆爲什麼要下這個命令 第3張

所以清朝最倒黴的太監基本上集中在乾隆朝,因爲乾隆經常形而上地去理解執行太監不準干政,動不動就去折磨太監們,連太監走路時不小心碰了一下兩個當官的,因爲沒有避讓,道歉。結果乾隆看到了,直接下令把這個太監腦袋揪掉了。

所以可見太監在乾隆的眼裏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想想明朝很多文官都還得任太監做乾爹,這命運差得簡直不是一點點。所以乾隆朝的太監應該真的就是活不下去纔會進宮的,否則誰願意遭這個罪?

清朝後來因爲咸豐徹底改變了大清的權力格局,使得後宮有機會掌控了實權。慈禧作爲同治的生母,最終在權利的角逐中勝出。

因爲後宮不得干政也一直都是清朝的禁令,所以爲了維護自己後宮干政的合法性,她也一味縱容宦官干政。所以安德海、李蓮英都開始逐步崛起。安德海甚至還公開在北京城娶老婆。最終以辦龍袍的名義,“私自”出宮(實際上就是慈禧故意試探自己的權威的),到了山東丁寶楨留把他扣了,以違反制度的名義給殺了,慈禧連屁都沒放一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