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科舉幾萬人中做官的只有幾千人 剩下的人應該這麼辦

古代科舉幾萬人中做官的只有幾千人 剩下的人應該這麼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科舉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我們都知道,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度以來,每年通過科舉能當上官的大有人在,我們所孰知的蘇東波,杜甫等人就是通過科舉當上了官,而且名聲大震。

古代科舉幾萬人中做官的只有幾千人 剩下的人應該這麼辦

但每年參加科舉的人就有好幾萬,能當上官的卻只有寥寥數人,最多也就幾千。這還真的有點像我們今天的的公務員考試呢,每年幾十萬人爭一個鐵飯碗,但我們今天的人沒考上還能幹其他的,各行各業多的是。

那放在古代的讀書人,沒考上,當不了官,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回去當農民耕田,又或者當個商人之類的。可問題就來了,很多讀書人自幼讀書,大多都是手無搏擊之力的,這耕田就有點難爲他們了。又或者去當個師爺,像包青天啊,狄仁傑啊,身邊都有個師爺,那問題又來了,當師爺也是個有限的職業,並不能容納幾萬個考生。還有就是像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一樣寫書,這也是個少數。

古代科舉幾萬人中做官的只有幾千人 剩下的人應該這麼辦 第2張

讀書人書讀多了,然後又無所事事,那是很容易出事的,像“安史之亂”的首腦安祿山身邊就有個師爺叫李豬兒,傳聞就是科舉落榜以後心生恨意,就慫恿了安祿山發動了叛亂。

古代政府爲了解決這問題,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在當官的和百姓之間安放了一個這樣的階層——士紳。“士紳”就是沒當上官的那些參加科舉的讀書人的組成體,電影“讓子彈飛”裏面的那個黃四郎就是士紳的後代,他們也可以理解爲地主,但又跟地主有着一些出入,如果當地的地方官退休了,而上面又沒人派下來,當地的士紳就是當上地方官優先者。士紳還可以是當地百姓,宗族與政府溝通的橋樑,士紳可以向政府反應民意,這說起來就有有點像我們今天的人大代表了。

古代科舉幾萬人中做官的只有幾千人 剩下的人應該這麼辦 第3張

總結一下就是,參加科舉而又沒當上官的讀書人人,政府會給你安排個士紳的身份,士紳擁有土地(地主),是當地官員的替補,是政府與百姓之間的溝通橋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