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秦始皇先後用了13年才把百越拿下 之前的百越人去了什麼地方

秦始皇先後用了13年才把百越拿下 之前的百越人去了什麼地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秦始皇徵百越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越是我國古代南方分佈最爲廣泛的民族,從越南南部到浙江會稽都屬於古代百越的範疇。今天的東南亞人中,除了當地土著之外,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百越人遷移和擴散的後裔。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北逐匈奴,南取百越。看起來是不世之功,實際上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大的坑,把自己的皇朝埋葬了。

百越幅員遼闊,民風彪悍。從公元前222到公元前210,秦始皇先後用了13年才把百越拿下,然後,三年之後秦朝就滅亡了!

秦朝軍隊爲了拿下百越,耗散了大量的兵力財力。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令尉圖睢率領50大軍攻打百越,結果遭到百越一支,西嘔人的頑強狙擊,結果連主帥尉屠睢都被百越人給殺死,幾乎全軍覆沒,最後調集重兵才把南方打下來,打下來之後,秦國的身體基本上也被掏空。

秦始皇先後用了13年才把百越拿下 之前的百越人去了什麼地方

50萬秦軍征服嶺南,付出了重大犧牲,在兵員補充和物資供應上,秦始皇甚至親自坐鎮湖南,進行指揮,並動用大量人力,修建了靈渠。在秦軍持續不斷的打擊下,百越族要麼被滅要麼臣服,要麼遷徙。

最終嶺南地區徹底成爲秦地。爲了讓50萬秦軍,世代在嶺南駐守下去,秦始皇開始世界史上第一次徵招女兵,成千上萬的未婚女性,被徵招,集體奔赴嶺南,屯墾戍邊。

史書上說,秦始皇說不出二十年,嶺南又可帶甲50萬。50萬秦軍加上50萬女兵,就是50萬個家庭,一個家庭二抽一服兵役,就是25萬,如果是四抽二就是50萬帶甲之兵。

而趙陀在後來確實爲南越國建立了45萬人的軍隊,而背後有至少45萬個家庭,要供養這支軍隊,當初如果50萬秦軍返回關中,這50萬個家庭必然毀於一旦,無立錐之地。

因爲秦始皇規定嶺南養兵的期限可是20年,在中原戰亂之時,嶺南正是青黃不接,無可用之兵之時,所以不能發兵。

趙佗建立的南越,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統治階層與下層民衆不屬於同類的二元化國家。百越人不僅沒有立刻消失,反而是這個國家中的重要力量。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勢力逐步已經反過來強於過去的中原統治者。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着手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西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爲主將、趙佗爲副將率領50萬大軍平定嶺南,“一軍塞鐔城之嶺(今越城嶺一帶),一軍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帶),一軍處番禺之都(今廣州),一軍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軍結餘幹之水(今江西餘干縣一帶)。”50萬秦軍分五路,平均一路10萬,其中“一軍結餘幹之水”與嶺南地區無涉,可見用於嶺南越地的秦軍有40萬。

秦人南伐之初即佔領番禺一帶的廣東地區並留軍駐守,另外30萬秦軍西赴廣西地區與當地的越人作戰,雖然擊斃西甌部落首領“譯籲宋”,然而持續三年的征戰卻失敗,連主將屠睢也在戰爭中被殺。

隨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廣州)設南海郡治,以任囂爲郡尉統管一郡的政治、軍事、監察,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故委趙佗任龍川縣令。趙佗在龍川築城闢地以爲治所。趙佗既致力防範越人反抗,又極力安撫當地民衆。他勸導士兵在當地養兒育女,促進中原人與嶺南人同化;又上書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遷居南越以傳播中原文化。

趙佗南下的時代背景,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收編了大量原本不屬於秦國的軍隊和民衆。爲了消耗這些不穩地因素,也是爲控制六國舊地的秦軍騰出軍屯土地,他們被大量徵集,攻入南方的百越。趙佗自己就是不是一個秦人,但應該是一個六國的地方土地貴族。他在這個過程中,成爲了南海郡的郡守,控制了相當於嶺南三分之一的地盤。他手裏的秦軍數量很少,基本上就是六國尤其是三晉來的遺民爲主。

秦始皇先後用了13年才把百越拿下 之前的百越人去了什麼地方 第2張

在秦末的亂世中,趙佗第一個在嶺南下手。他首先封閉了向北最快的水路通道,然後發兵突襲了其他兩個郡的秦國官方部隊。這些部隊同樣只有少數是秦人,大部分則是六國遺民。他還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與舊的百越人勢力達成了協議。這樣,他建立起來的南越國就是一個北方六國軍事人員與地方的百越貴族共治的地方聯邦國。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趙佗在一開始是可以效仿中原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的。

當然,在漢朝確立了中原地區的控制權後,南越國被迫加入了新王朝的朝貢體系。後者明顯以大秦帝國的政治繼承人自居,不會允許南越自成一系。儘管爲了穩定天下大局,漢初其實將關東各地分封給了自己同系的地方諸侯王,但是卻不會容忍另一個皇帝存在。

趙佗非常審時度勢的取消了帝號,只在自己內部以此稱呼自己。南越國的原先的地方貴族,自然在這個南方的小天下里,有着自己得天獨厚的的優勢。沒有他們的支持,居於上層的三晉與楚人,根本不能維繫統治。他們的權力代言人,也就是後來非常有名的權臣呂嘉。

但在漢朝逐步消滅了關東諸侯的反抗勢頭,並將匈奴的威脅稍稍解除後,南越國本身就成爲了下一個目標。家天下體系已經越來越難以讓容忍一個獨立的南天下繼續存在。南越國自己本身也因爲出身問題,分化爲中原派與百越派。前者實際上由被漢朝教化的政治人質與外戚爲主,後者以百越地方勢力爲主。

最終,後者也就是本土派的得勢,讓漢朝找到了發兵攻打南越的理由。隨着南越的覆滅,漢朝的郡縣制貫徹到了一些過去六國遺民開發的地盤上。但在這些郡縣的周邊,依然有很多百越當地人的獨立小團體存在。這種轉化過程還需要幾百年時間來慢慢推演。一直到後來的南北朝末期,隋朝軍隊攻破陳朝的建康城時候,嶺南當地還有非常強大的自主勢力。甚至在唐朝時候,廣州都是一個本土與海上外來文化昌盛,多過中原影響的邊區大城。

秦始皇先後用了13年才把百越拿下 之前的百越人去了什麼地方 第3張

所以,當地的百越人大部分其實一直沒有離開。他們就一直居住在原先的土地上,或者遷徙到附近不遠的區域。他們的後代中的大多數,至今任然生活在當地。

不可否認,有一部分百越人因爲失去家園不斷遷移南下,在東南亞開枝散葉,生根發芽,但是如果說今天的東南亞就是那時候趕過去的百越人,那絕對是以偏概全,百越人在此之前,早已廣泛的分佈於東南亞了。舉幾個例子:

凌純聲教授在《南洋土著與中國古代百越民族》中推斷:經過楚國滅越國,秦始皇滅楚國並且開發嶺南以及漢武帝滅南越、東越之後,百越民族離開大陸舞臺,遷移到南洋衆多島嶼,併成爲印度尼西亞系土著的來源。

學者陳國強考證,百越族越海進入臺灣,又從臺灣遷移到菲律賓,大家看地圖就會發現,臺灣最南部的蘭嶼,和菲律賓最北的島嶼依巴葉島距離只有30公里。

當地流傳着蘭嶼人遷移到依巴葉的傳說,據說在晴朗的天氣裏,依巴葉島的居民可以聽見蘭嶼的公雞啼鳴。更有力的證據是,菲律賓發掘出的石錛和臺灣,我國東南部發掘出的古代工具極其相似。

學者許肇林則在《泰國泰族探源》中指出,泰國的泰族和中國西南的傣族,都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撣泰族。撣,泰,傣都是同一個意思的不同表現形式。而百越人短髮紋身,種植水稻,龍舟競賽等等風俗,至今在這些地方都有一些痕跡。

語言學家把泰語,壯語和傣族語做了比較,發現在兩千多個常用語中,三種語言有500個詞彙相同。傣族語言和泰族語言相同的更是達到了1500個。說明三種語言都是來自於同一個母語:越語。

另外在語法結構上,撣泰語中倒裝形式特別常見,這個是和漢語語法有明顯區別的。只有粵語,潮州話這些古越語分佈地的語言中保留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是:公雞叫做雞公。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