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李自成慘敗只剩下十八個人 李自成後來是怎麼推翻明朝的

李自成慘敗只剩下十八個人 李自成後來是怎麼推翻明朝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明朝李自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崇禎十五年是公元1640年。對已經稱帝4年的皇太極來說,這一年是值得慶賀的一年。一是朝鮮遞交了降書,徹底臣服了滿清,使其沒有了後顧之憂;二是原皮島毛文龍的舊部基本被掃蕩一空,遼東沿海再也無需重兵防備;三是蒙南蒙古與己結盟,這不僅使清軍多了一條攻明的途徑,又使清朝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戰馬補充,還切斷了明朝的蒙古馬來源。不過,皇太極在欣喜之餘,也有一絲憂愁,那就是清軍始終不能突破那座和潼關並稱海內絕險的要塞山海關,進而入主中原。

李自成慘敗只剩下十八個人 李自成後來是怎麼推翻明朝的

山海關,連接東北和華北平原之孔道

皇太極和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不一樣,他很倚重漢臣,總覺得這些漢人能提供自己意想不到的思路。這不,皇太極剛把他的煩惱告訴漢人謀臣們,他們馬上就給出了一個建議:繞過燕山山脈直奔北京,只要攻破北京,山海關就會不攻自破!爲何他們會想出這個主意?原因就是清軍曾多次繞過燕山山脈且輕易地突破了長城防線,如1629年、1636年、1638年那三次。因此,在他們的印象裏,只要皇太極願意,憑藉清軍彪悍的戰鬥力,擊潰腐朽的明軍且攻破北京城是極其容易的事。但是,皇太極卻想得更深遠一些。他很擔心即使北京城破,山海關的守軍亦堅守不降。到時,清軍就無法通過崎嶇的燕山山脈從遼東大後方運來足夠的物資補給。也就是說,待到關內清軍物資儲備耗盡,他們還得和前三次入關一樣退兵。如此一來,豈不是爲他人做了嫁衣?最好的辦法,還得是打破山海關,然後採取穩紮穩打、步步蠶食的進兵方略。不過,清軍若要攻破山海關也很困難,因爲他們要想觸碰山海關,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關外有名的寧錦防線。

李自成慘敗只剩下十八個人 李自成後來是怎麼推翻明朝的 第2張

錦州—寧遠—山海關

史料記載,這條防線,經明末有名的軍事家孫承宗、袁崇煥等人的不斷修繕,已經達到了固若金湯的程度,尤其是諸城城頭上裝備着的紅衣大炮,射程遠、威力大,是清軍聞之膽寒的利器。當年,努爾哈赤就是被這種火炮擊傷致死。其實,對明軍憑利炮守城,和其數次交鋒的皇太極早已想出了剋制的辦法,而且已經付諸實踐了,那就是掘壕久困,再配以打援的戰術。尤其是後者,可謂屢試不爽。在1631年,他就是這樣使大淩河城絕望,進而逼迫明末猛將祖大壽投降的。當然,假如明軍拒絕發兵援救,清軍也有解決辦法,即用火炮轟擊。要知道,在大淩河之戰的第三年,得益於明末火炮專家孫元化舊部孔有德、耿仲明的精心訓練,清軍的火炮技術已經有了質的飛躍。簡而言之,明軍擁有的紅衣大炮,清軍彼時也能仿造。更厲害的,是清軍操縱紅衣大炮的炮手,很多人都在登州受過葡萄牙人的專業訓練,其命中率絲毫不亞於明軍最好的炮手。種種因素,使皇太極有理由相信,清軍打破寧錦防線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在1640年3、4月間,皇太極遂對寧錦防線的核心重鎮錦州城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李自成慘敗只剩下十八個人 李自成後來是怎麼推翻明朝的 第3張

史料記載,對清軍的大規模圍城,錦州城的守軍開始很不屑,他們曾這麼問巡邏的清軍哨兵,“你們圍困有何用處?我城中積粟可支二、三年,即使圍困,豈可得錦州?”誰知,清兵的回答卻將明軍嚇得膽戰心驚。“不管二、三年,你們既使有四年之糧,那麼到五年後,你們還吃什麼?”這一訊息,很快便傳遍了錦州外城的軍營。協同守城的蒙古兵聞之恐懼萬分,紛紛祕密派人與城外清軍約降。當時,守城的主將是從大淩河城逃回的祖大壽,他甫一偵知此事便派了兵將前去鎮壓。然而,清軍搶先了一步,早已被蒙古兵接入了錦州外城。一番激戰,祖大壽不敵,慌忙率軍退守內城。此時,洪承疇率領的十三萬援兵已經來到了松山至杏山之間。這支明軍部隊,主要由九邊精銳以及追剿過農民軍的士兵組成,能吃苦、擅兵戈,戰鬥力在明王朝諸軍團中首屈一指。可以說,在孫傳庭編練的秦軍於1642年出世前,這支軍隊是明王朝唯一一支堪與清軍野戰的主力精銳,加上洪承疇是著名的智謀之帥,清軍圍城諸部聞之都頗有懼色。然而,皇太極治軍嚴明,領兵圍城的清將都不敢無故撤圍,只能硬着頭皮向前。

李自成慘敗只剩下十八個人 李自成後來是怎麼推翻明朝的 第4張

據載,兩軍的首次交鋒是在松山城外的乳峯山。明軍憑初到之銳氣,分東西兩路,冒着箭矢、炮石奮力對山上的清軍展開了攻擊。或許是清軍久戰兵疲,抑或是明軍悍不畏死,總之在明軍的猛烈攻擊下,清軍兩紅旗和鑲藍旗等三旗紮在乳峯山的立營地均被攻破。後來,清軍推出新造的紅衣大炮三十餘門,向進攻的明軍轟擊,亦不能阻止明軍衝鋒。到了晚17時至19時,清軍見明軍越集越多,遂退出戰鬥。此後,兩軍大仗、小仗不斷,幾乎處在了無日不戰的境地。坐鎮錦州指揮的清軍統帥多爾袞感到了明軍強大兵鋒的壓力,遂派人向飛馳瀋陽,向皇太極求援。當時,皇太極正在調養,聞聽清軍失利,顧不得養病,趕緊披掛上馬,一邊用碗接着鼻血,一邊帶着從國內搜刮來的壯丁晝夜急馳趕到了錦州前線。皇太極的到來,不僅增加了清軍的總兵力,還給了前線清軍極大地鼓舞。史料記載,皇太極抵達前線後,顧不得休息,便帶人跑到了前線。經過一番觀察,他很快發現了明軍的佈防漏洞:主力皆集於前而後路虛弱。針對此點,皇太極定下了掘壕築垣以斷敵糧道的策略。於是乎,就在一夜之間,三條從錦州西面向南直通大海的壕溝便完成了。

李自成慘敗只剩下十八個人 李自成後來是怎麼推翻明朝的 第5張

本來是過來解圍的,沒想到卻被清軍反包圍,搞不清清軍兵力虛實的明軍諸將畏戰之心大起。不過,最可怕的消息還在後面:明軍大營的糧食只剩三天可用了。奇怪!洪承疇老於兵事,爲何出征作戰卻帶了這麼點糧草?說起這件事,也不能全怪洪承疇,要怪就怪崇禎帝以及兵部尚書陳新甲和前線督軍的文官張若麒解錦州之圍的心情太迫切,以至於容不得洪承疇籌集足夠的糧草。爲何上文中明軍一到前線就竭力進軍,主要原因即是大營糧草短缺。那麼,明軍被圍後,其表現又是如何呢?

李自成慘敗只剩下十八個人 李自成後來是怎麼推翻明朝的 第6張

史料記載,明軍被圍的當天,曾集合兵力衝了一次,除了幾千人衝出包圍,大部分都被清軍亂箭射回。大同總兵王樸見狀,知道覆亡爲時不遠,遂於深夜率軍逃遁。其他各營見王樸逃亡,也紛紛隨之而去。誰知道,對明軍此舉,皇太極不但早就猜到,還派兵截斷了明軍的逃亡之路。據載,大約有數萬明軍因無處可逃而趕入大海溺水而亡。餘下的,有多半士卒被清軍於深夜追及斬殺。至於洪承疇,則帶着殘餘的萬餘士卒退守松山城。1642年2月28日,松山城彈盡糧絕,明軍獻城投降。松山即破,清軍立即調兵進攻錦州。祖大壽深知明廷已無力再度發兵援救,亦獻城投降。錦州降清後,又過了一個月,塔山也被清軍攻陷。十幾天後,清軍再度移軍,又攻破了杏山。寧錦防線八城已失其四,鬆錦之戰乃以清軍取勝而告終。那麼,對此戰,後人又是如何評價的呢?

李自成慘敗只剩下十八個人 李自成後來是怎麼推翻明朝的 第7張

明末史學家談遷認爲,除了努爾哈赤起事時的薩爾滸之戰,給明朝造成打擊最嚴重的,就是鬆錦之戰了。簡而言之,這場戰爭的失利,不但使明廷耗空了國力,還極大地牽扯了明廷對關內起義軍的用兵,從而使那位潼關南原被洪承疇和孫傳庭聯手打得只剩下了18騎的義軍首領李自成重新崛起。史料記載,李自成是在崇禎十三年,即鬆錦之戰打得最激烈的1641年秋季從巴西魚腹山突入陝南的。當年冬季,他又率部突入了河南,並很快聚攏了十餘萬人馬。到了鬆錦之戰結束,李自成經過進一步擴充,已經具備了對戰多路明軍的實力。2年後,即1644年,這位在6年前還在東躲西藏的敗軍之將,竟然積聚起了百萬大軍,並於同年覆滅了大明王朝。

參考資料;《明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