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長平之戰趙國元氣大傷 趙國戰敗是因爲缺糧嗎

長平之戰趙國元氣大傷 趙國戰敗是因爲缺糧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長平之戰,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長平之戰是戰國末期的一次重要戰役,秦國與趙國在此戰之中各自投入的兵力都是數十萬,而此戰秦國最終徹底的打敗了趙國,四十萬趙軍全軍覆沒,趙國元氣大傷,此戰之後,在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的抗衡秦國。

長平之戰趙國元氣大傷  趙國戰敗是因爲缺糧嗎

那麼長平之戰,趙國最終兵敗長平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真的僅僅是因爲缺糧嗎?

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表層原因看起來是趙國中了反間計,從而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名將廉頗,更深一層次的原因是,趙國當時的國力難以支撐,沒有足夠的糧草的情況下,趙國不得不重用了主張進攻的趙括導致了最後的失敗,這是更深層次的原因,但這就是根本的原因嗎?

實際上趙國在長平之戰上的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趙國對於此戰的準備不夠,而且國內對此的意見也不夠統一,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存亡的大戰,其對此戰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秦國,才使得戰國在此戰中的戰略層面處處處於被動,最終輸得一敗塗地。

長平之戰雖然是秦趙兩國之間的大戰,但趙國實際上是被被動牽連進去的,此戰源於對於上黨郡的爭奪,但上黨郡本來是屬於韓國的,韓國在秦國出兵自身無力抵抗的時候,使出了禍水東引之計,將趙國拉入了戰局。這說明趙國在長平之戰爆發之前,是沒有做好和秦國全面開戰的準備的。

在這裏趙國已經輸了秦國一籌了,是以無備對有備,趙國之所以會面對長平之戰缺糧的情況,就是因爲趙國此前根本就沒有做以接近全國兵力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併爲此籌集糧草。

而當趙國與秦國戰事正式爆發之後,秦國對於此戰的重視程度要遠遠超過趙國。秦國在長平之戰的時候也進行了一次換將,那就是把戰國四大名將之中的白起換爲了主帥,並且是祕密的,這個換將就代表了,秦國對於此戰的重視和勢在必得,而且祕密表明了他們不願意引發趙國的警惕,從而已經做好了重創趙國的準備。

長平之戰趙國元氣大傷  趙國戰敗是因爲缺糧嗎 第2張

而反觀趙國,趙國主帥廉頗在與秦軍初期接觸,吃了一些虧,發現了難以輕易拿下秦國之後,趙國內部對於長平之戰的走向是有爭議的,一派主張是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抗秦,一派主張是和秦國和談,趙國內部的意見對於此戰並不統一,國內沒有形成合力。而對比秦國的祕密換將,可見秦國已經報了重創趙國的心,最終趙國想和秦國談和卻被秦國利用,使得趙國失去了聯合其他國家的機會,趙國在應對長平之戰的戰略層面上再次落後。其實反觀長平之戰後不久的邯鄲保衛戰,當時的趙國是全國一心同仇敵愾而且聯絡六國相助,反而是秦國內部意見不統一,白起數次拒絕領兵,最終被逼自盡,而最終邯鄲保衛戰以各國聯軍重創秦軍而告終,可見國內意見統一和形成合力的重要性

長平之戰趙國元氣大傷  趙國戰敗是因爲缺糧嗎 第3張

最終的勝負手纔是趙國的換將,當廉頗在前線短時間內沒辦法擊敗秦國,而意圖和秦國的和談又沒有成功,甚至連聯合其他國家的路都被堵死了,糧草還不夠的情況下,趙國此時該何去何從。當時的趙國選擇了以主張積極主動的趙括來更換穩固防守的廉頗。這一個換將,據說是有秦國反間計在其中起着作用。但這裏要注意一點的是,當時的換將的決定遭遇了趙國國內衆多朝臣的反對,其中甚至連趙括的母親都親自反對此事。這說明趙括主張的積極主動速戰的方案,至少在趙國內部反對聲音是很大的,秦國當時的反間不過是順水推舟,如果說秦國可以輕易決定由什麼將領來統帶趙國幾乎全國的軍隊,這秦國自然是做不到的,但秦國只需要站在他想要幫助的一邊順水推舟一下就行了。最終趙括被確定下來替換了廉頗,在糧草不夠的情況下,採取主動出擊的戰術,意圖速戰速決的擊敗秦國。而這就是秦國的勝負手,和秦國的祕密換將白起不同,趙國換將趙括,可以說是弄得滿城風雨,反對議論聲一片,這其實就很難保密了。而趙國換將趙括其實就代表了趙國要採取主動進攻的策略,這一點秦國實際上已經知道了。在決戰之前,被對方把握住作戰策略,特別是對手還是白起這樣老辣的名將,那麼結果如何長平之戰的結果也就做了最好的詮釋。

所以長平之戰趙國的失敗,表面看是換趙括,深層看是缺糧,但根本原因就是趙國對於這一場關乎可能亡國的大戰,根本就沒有做好準備,國內也沒有統一意見,相比於秦國已經做好的佈局,趙國在戰略層面上是處處被動,怎麼可能不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