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宋太祖生前留下了遺言讓宋太宗繼承帝位嗎?

宋太祖生前留下了遺言讓宋太宗繼承帝位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太祖之死,與千年來撲朔迷離的“燭光斧影”事件有關。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所謂“燭光斧影”事件,源自於北宋僧人文瑩的《續湘山野錄》。

裏面是這樣記載的:宋太祖趙匡胤曾駕御太清閣望氣,當夜天氣晴朗,星斗明燦,看得正高興,突然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於是移駕下閣,命宮人開端門,夜召晉王趙光義相見。趙匡胤屏退左右侍從,兄弟酌酒對飲。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宮女遙見燈光燭影之下,趙光義突然起身離席,擺手後退,有不可勝之狀。肉盡酒殘,禁漏三鼓,地面上的積雪已有數寸厚,趙匡胤手拿一把小柱斧蹲殿前在戳雪,回頭對趙光義大聲道:“好做,好做!”隨後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當晚,趙光義留宿禁內,將近五鼓,宮中寂無所聞,而趙匡胤已經駕崩。

文瑩這段近於荒誕怪聞的記載先是被南宋初年的曾慥引入其筆記小說彙編《類說》中,後又被南宋人李燾移錄到其所撰北宋編年史《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此後,《太平治跡統類》、《九朝綱目備要》、《宋史全文》等書莫不加以引用,致使世人皆疑趙匡胤乃是死於趙光義之手。

元朝大學者蘇天爵就說:“宋太祖之死,人多疑之。觀《長編》所載,隱隱可見。”

但官修《宋史》對宋太祖之死並無過多記載。

《宋史.太祖本紀》中只提了一句:“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趙光義到底是不是殺害趙匡胤的兇手呢?

嫌疑很大,證據卻不足。

畢竟,他成了北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手掌生死大權,就算有證據,也早洗得一乾二淨了。

但趙匡胤原是武夫出身,早年衝鋒陷陣、百戰沙場,應該說,身體極強健,而去世的當年,史書上也沒記載有他患病以及如何醫治的記錄,年紀不過才五十歲,也尚未立儲君,卻在一夜之間,說死就死了!這結果實在突兀。

宋太祖生前留下了遺言讓宋太宗繼承帝位嗎?

由是,人們就覺得,《續湘山野錄》所記絕非空穴來風。

編寫《資治通鑑》的大史學家司馬光爲了替趙光義“洗斧聲燭影之誣”,專門在《涑水紀聞》寫了一段趙光義如何接任皇位的詳細經過,但這段記載編得更加離奇。

《涑水紀聞》的記載是這樣的:事發當晚,趙光義並沒在宮中過夜。宋皇后得到了趙匡胤駕崩的消息,急忙派內侍王繼隆(即本書中的張德鈞)召趙匡胤的第四子貴州防禦使趙德芳入宮繼位。可王繼隆卻認爲趙匡胤平生素有傳位與趙光義之志,便無視宋皇后的吩咐,而往晉王府走去。到了晉王府,卻發現醫官賈德玄坐在門口。而趙光義乍聞噩耗,先是大驚,聽王繼隆說要他進宮繼承皇位,又大爲猶豫,推託說要找老婆孩子商議,躲入裏屋不出。王繼隆等得心焦,在外面大聲催促,說,再磨磨嘰嘰,皇位就被別人佔去了!這樣,趙光義才冒雪入宮。宋皇后發現趙光義是來了,滿面驚愕,趕緊跪倒山呼萬歲,哭泣着說,我們母子的性命全由給皇上保全了。趙光義覺得自己地位已經確立,就流着眼淚說,共保富貴,不必擔心!

之所以說這則記載比《續湘山野錄》所記更爲離奇,更爲無厘頭,是因爲人物的表現個個反常,而繼位過程猶如兒戲。

反常之一:古代皇帝猝死,如尚未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則應由皇后召集宗室、王公、文武大臣一同討論推選,而不應該是象龜兔賽跑一樣,比賽誰先到何皇后處報到,誰就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選。

反常之二:趙匡胤共有四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已夭亡,次子趙德昭乃是趙匡胤第一任正妻賀氏所生,時年二十六歲,四子趙德芳則是庶出,時年僅有十七歲。宋皇后這一年二十五歲,並無生育,立趙德昭還是立趙德芳對宋皇后均無直接的利害關係,她憑什麼自作主張要傳旨召年幼庶出的趙德芳呢?

反常之三:王繼隆不過是個宮中宦官,他怎麼敢將皇后的旨意置之度外,陽奉陰違、擅作主張去找趙光義呢?

反常之四:醫官賈德玄深更半夜出現在晉王府,按他自己所說,是趙光義將他找來的,而趙光義本身又沒病,找他來了,又不接見,於是冒着奇寒,在風雪中靜等。那麼,趙光義找他來的用意何在呢?

……

總之,是越描越黑。

後人反而喜歡把這兩段記載連在一起聯想:趙光義聽說皇帝哥哥邀他喝酒,就暗藏毒藥(趙光義是使毒專家,有毒殺過多個歷史著名人物的記載)赴宴。仁厚的哥哥得知自己中毒,大怒,用手中柱斧追殺,卻被趙光義輕鬆躲開,不久,毒性大作,哥哥痛得捂着肚子,蹲在地上,不斷用柱斧戳地上的積雪,悲憤無比,大叫,你做得好事!你做得好事!趙光義驚恐之下,逃回了晉王府。他擔心哥哥沒死,又派人去找來精通醫術的心腹醫官賈德玄,然後靜等宮中的心腹宦官王繼隆。

說來說去,無論是在《續湘山野錄》中,還是在《涑水紀聞》中,都無法戡破出趙匡胤的死亡之謎。也無法找出趙光義行兇的確鑿證據。

因爲,這兩則沒頭沒腦的記載,說不定是寫作者拍腦袋胡編出來的。

但,趙光義殺人的嫌疑還是很大。

趙匡胤的死是不是與他有關,還必須從正史上找。

趙光義在哥哥稱帝的第二年就成爲了開封尹。在這個崗位上,他網羅了大批羽翼,文武僚佐,濟濟一堂,活脫脫一個候補朝廷。

趙匡胤覺察到了隱藏的威脅,但顧及手足之情,並沒施以重手,而是旁敲側擊,適時打壓,想從汴京遷都往洛陽。

但是,趙光義的羽翼已滿,率羣臣在朝堂上抗議反對。

趙光義本人還引用了《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的一句話作爲反駁,說:“(國家安危)在德不在險。”

遷都之議由此泡湯。

趙光義反對遷都的原因很容易理解:他的官職是開封府尹,一旦遷都,他就遠離了政治中心,勢力就會受到削減。這是他萬不願意看到的。

“遷都之議”後六個月,趙匡胤暴斃,趙光義華麗轉身,從一介親王蛻變成北宋第二位皇帝。

不難看出,“遷都之議”和趙光義登基,其中必然有重大聯繫。

再看,趙光義於十月二十一日正式登基稱帝,當年十二月就迫不及待地改年號改爲“太平興國”。

通常,新君繼位後,都是等到第二年才更改年號的,可趙光義竟然連一個月都不願等了。他是不是想盡快擺脫“弒兄”的陰影呢。

趙光義繼位的當月,就將弟弟趙廷美封爲開封尹,擺出一副要將弟弟趙廷美培養成皇位繼承人的姿態,讓人有一種錯覺,自己之前任開封尹,就屬於皇位繼承人。

此外,他還詔命,哥哥趙匡胤、弟弟趙廷美的子女和自己的子女一樣,並稱爲皇子皇女。

似乎,不但自己這一代推行的是“兄亡弟及”的繼承理念,下一代也同樣如此。

然而,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他迫死了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趙匡胤的幼子趙德芳又離奇死去。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趙廷美被人誣告陰謀造反,趙匡義將之斥至房州,迫害致死。

還有,在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也就是趙匡胤的幼子趙德芳離奇死去的這一年,趙普向世人抖摟出一個驚天大祕密。

趙普說,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也就是趙匡胤稱帝的第二年),太后(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病了,自料時日無多,就召我(趙普)入宮。當着我的面,問太祖:“你知道你是怎樣得天下的嗎?”太祖答:“我所以得天下,全賴祖宗積德。”太后批評說:“錯,你得天下,就因爲周世宗的兒子太年幼!如果周世宗的兒子已經成年,天下豈能爲你所得?做夢吧你。所以,爲保我朝國運長久,你死後當傳位給你弟弟。國有長君,萬民之福啊。”太祖頓首哭泣,說:“您老人家說得太對了,我一定謹記於心!”太后於是轉過身對我(趙普)說:“好,你是證人,趕快取筆墨記下來,不可違背。”我(趙普)便立於牀前寫成誓書,藏於金匱內,命謹慎小心的宮人好生保管。

這,就是“金匱之盟”的來歷。

但是,這“金匱之盟”不在趙光義繼位之日宣佈,而在六年之後才提起,讓人生疑。

而且,從其內容上分析,也很不合理。

趙匡胤稱帝那年(公元960年),只有35歲,正當盛年,第二年就要他考慮立儲問題,似乎太早,而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也已經11歲了,只要趙匡胤不是那個時候死,活上個三五年,趙德昭基本也長大成人了,是不會重現後周六歲幼主繼位的情形的。前文也說了,趙匡胤去世時,趙德昭已經是二十六歲。

所以,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也是值得懷疑的,趙光義殺害趙匡胤的可能性極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