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發配犯人來回幾千裏 衙役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送

古代發配犯人來回幾千裏 衙役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發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發配罪犯,來回幾千里路,爲何很多衙役卻搶着去押送?

古代流放的罪犯,都是發配到邊疆,來往幾千裏不說還有各種危險,可是衙役們爲何搶着押送犯人,這其中有什麼貓膩?

流放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我國起源很早,並且沿用歷史悠久,從堯舜時期流放之刑出現,一直到清末才被廢除。流放之刑遠古以來出現的比較少,到秦漢時代才逐漸形成體制。流放聽起來似乎沒有那麼痛苦,但實際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

古代交通很不發達,而流放,一般是去海南、廣東、黑龍江等遠離中央的地方,都是南人流放到北邊,北人流放到南邊。這意味着要長途跋涉,要了解古代可不像現在這樣,到處都是平坦的馬路,也沒有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犯人四肢帶着枷鎖鐐銬,就這樣一直走過去,滋味肯定很難受。

古代發配犯人來回幾千裏 衙役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送

如果晚上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過夜,就只能住荒郊野外,要是吃完了乾糧,還得費力氣去找食物。那時候的野獸可比現在要多很多,而且山中說不定會遇到劫匪,所以一路上不知有多危險。

對犯人來說,就算成功抵達,當地的氣候也不一定能夠適應,很容易就會水土不服,加上醫療條件不好,所以很多罪犯甚至在路上。或者到達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這種情況,對負責押送的衙役來說也差不多。那既然危險性不低,爲何會有衙役主動接下這份差事呢?

古代押送被流放的罪犯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從出發地一直押送犯人到達終點,他們大多數都是以走路的方式押赴犯人們的。像這種類型的衙役,他們所承受的痛苦很多,要趕路幾千裏,花上半個月甚至數個月,所消耗的精力是不小的,一路上也會無比的枯燥。

雖然可能經常幹這活的衙役會習慣這種生活,但是仔細想來,也是生活所迫,如果可以的話,也不會有什麼人做這份工作。第二種就是走一段路途的衙役,他們是流放過程中的協助人員。

如果有衙役帶着流放犯人路過這種衙役的所在地,那他們的工作就和接力賽一般。就是在自己所在的轄區裏,帶領衙役和流放犯人們穿過自己的轄區,然後下一個轄區就不歸自己管了,他們不需要走完流放路途的全程,還算是比較輕鬆的。

而在平時的時候,古代的衙役本身工作就很辛苦。衙門裏經常會有各種體力活,工作十分勞累,而且要是發生了什麼案子,還要經常冒着生命危險抓捕逃犯。

古代發配犯人來回幾千裏 衙役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送 第2張

由於地位不高,平時也只能唯唯諾諾,縣太爺家裏的私事也經常要勞煩衙役。其獲得的回報卻與付出的勞力根本不成正比,收入極其微薄,每天只有幾文錢,一年也就幾兩的收入,養家餬口都是個問題。而如果得到了押送犯人的差事,雖然辛苦了點,但是獲得的回報還是有點東西的

事實上,押送罪犯也可以說是 “公費旅遊”。首先朝廷會給報酬,而且一路上的吃喝住行,都會有朝廷負責,就是路上可能苦了點,但相比平時也還是要好一點的。要了解他們平時地位不高工資也不高,暫時換個差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同時很多犯人的家屬爲了讓犯人一路上過得好一點,通常會到處送禮,而這時候,負責押送的衙役自然也免不了。而且給的東西價值肯定不低,畢竟也算是人命關天的事,總不能就給幾個銅板吧!反正衙役能獲得的肯定是要比自己工資高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衙役並非正式員工,而只是外包的。比如地痞流氓等,它們屬於無業遊民,沒有啥正經收入。縣太爺隨便一召集,他們肯定就會立馬跑過來,一路上的艱苦對他們也不算什麼,畢竟有錢拿。這些市井無賴什麼的可以說是白役,有事了就叫你過來,沒事的時候就回去當百姓。

據說在清代時期,四川有個叫巴縣的地方,衙門口的衙役超過了7000人,其中大部分是白役,這麼多無業遊民,要是能碰上押送犯人的差事,那絕對是要打破了腦袋搶着去的,這也是衙役爲何要搶着押送犯人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時期,流放距離可以用銅來抵消,兩千裏需要八十斤,兩千五百里需要九十斤,三千里則是一百斤,這麼一搞流放的人自然就少了許多。

古代發配犯人來回幾千裏 衙役爲什麼還要搶着去送 第3張

自唐代以後,很多朝代都效仿了這種做法,所以基本上被流放的人就只有普通貧窮百姓以及政治犯了,而一般政治犯纔是衙役們的收入來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