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押運女囚犯是什麼樣的?衙役們爲何都搶着去做?

古代押運女囚犯是什麼樣的?衙役們爲何都搶着去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押運女囚犯,往返上千裏,路途艱辛,爲何衙役們都搶着去做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流放一詞最初是來自於《抱朴子·臣節》中的記載:"君必度能而授者,備乎覆餗之敗,臣必量才而受者,故無流放之禍。“流放”這種刑罰方式雖然出現很早,但是早期沒有一個固定的執行形式或施行規則,直到秦朝才正式被納入法條,走向制度化,成爲歷史上一項重要的刑罰手段。

古代押運女囚犯是什麼樣的?衙役們爲何都搶着去做?

罪犯被放逐到邊遠地區,看似輕鬆,不用受一般刑罰的皮肉之苦,實則不然。在《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贊》中有這樣一段話:“仲舒下吏,夏侯囚執,眭孟誅戮,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在物資匱乏、交通阻塞、通訊不便的古代,流放算是一項重刑。

“安土重遷”的文化環境給予了流放這樣一種說法:流放,是丟掉了家,丟掉了家人,丟掉了自己的根。有些囚犯甚至會牽連到自己的家人,一大家人都會被流放到偏遠荒僻的地區,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起碼家人團聚,日子也過得下去些。

實際上,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將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遠離鄉土的地方,以對案犯進行懲治,並以此維護社會和統治秩序,這對於我們挖掘刑罰的演變過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被放逐的過程中,罪犯們不僅會受到肉體上的折磨,他們的精神狀態也可能被路程上的各種困難與挫折壓垮。

古代押運女囚犯是什麼樣的?衙役們爲何都搶着去做? 第2張

流放路上,囚犯們要戴上沉重的枷鎖,日日行走;事事要聽從衙役的指揮和安排,不得反抗。不管囚犯本身是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權利和權威,只要成了流放犯,那就只配受到階下囚的待遇。被衙役壓迫使得尊嚴受損,流放路程長遠、吃不飽穿不暖使得身體垮掉,許多被流放的犯人往往還沒到流放地,就已經死在了路上。

那麼對於這麼艱苦的流放,最高興的就只有衙役了。這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他們在押運過程中有了權力。作爲官府最底層的衙役,在衙門裏幹活的時候,不僅要幹很多髒活累活,十分辛苦,而且可替代性強,沒有自己的競爭力,同時還要看上級的臉色,聽從上頭的安排做事,沒有自由。

但是在押運的過程中,他們處於最高級的指揮地位,沒有人能夠撼動他們。每天走多少路程、吃什麼東西、誰的環境怎麼樣,都由他們來決定。也沒有人監督他們,偷懶也是常有發生的事,畢竟這是人之本能。

第二個原因,押送犯人的同時,有來自各方的補貼。衙役處於官府底層,看似光鮮,實際上薪水十分微薄,有的還不如普通老百姓過得好。首先有官府的基本工資,其次被流放的犯人一般都是家底殷實之人,往往爲了少受一點皮肉之苦,會讓其家人拿出一部分錢財,當作盤纏賄賂或打賞負責押送的衙役。

就算是家境貧寒者,也願意湊足一些銀子以保得囚犯性命。但若是遇上惡毒的衙役,就算收了這些錢財,也還是會凌辱摧殘犯人,甚至有的囚犯在路上就已經失去了性命,而通訊也不足以讓其家人及時得到這些消息,還以爲犯人能順利到達流放之地。

古代押運女囚犯是什麼樣的?衙役們爲何都搶着去做? 第3張

與男囚犯不同,女囚犯往往身體虛弱,很難經受得起流放路上所遇到的困難對她們得身心折磨,所以很多女囚犯的家人備上足足的盤纏,送給負責押送的衙役,以提升女囚犯的生存環境。如果遇上大戶人家,那麼衙役們拿到這一筆錢,基本上後半輩子就無憂了。

與此同時,押運犯人的過程對於衙役來說,就和出差一樣。而其目的地往往是遠離鄉土之地,他們不僅能看到異於家鄉的美麗景色,還能見識到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奇聞異事,成爲以後的談資,滿足他們的自尊心。

此外,有些女囚犯的家人還會給其準備交通工具,例如馬車。這大大降低了流放的困難與艱苦程度,也提升了趕路的速度。有的還會準備下人以伺候女主子。怪不得聽到有女囚犯流放的消息時,衙役們都搶着去。

由古至今,我們的刑法在不斷地矯正更新,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改變。在古代常見的刑罰手段,可能到了今日就是鼎鑊刀鋸;今日的重刑,可能放在古代卻不算什麼。對於我們來說,今日的刑法已相對文明,許多國家甚至廢除死刑以重現人文關懷。爲了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定美好,一定要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