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都不敢南下 西漢初期劉邦爲何被壓着打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都不敢南下 西漢初期劉邦爲何被壓着打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春秋七國打的北方諸族不敢反抗,爲何劉邦卻被匈奴打的不敢出頭?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被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打的不敢南下牧馬,爲何到了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卻被北方的匈奴打的不敢出頭呢?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都不敢南下 西漢初期劉邦爲何被壓着打

在先秦時期之前,北方的遊牧民族並未完成統一,同樣和諸侯林立、割據爭霸的中原一樣。北方草原除了我們印象中比較熟悉的匈奴之外,還分佈着幾十上百個遊牧部落,比如東胡、月氏、樓蘭、烏孫、呼揭、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國。

這些大小不同的遊牧部落也和當時中原地區的形勢差不多,他們分散在北方草原各地,各部落之間都有各自的勢力範圍,其中一些中小型的遊牧部落並不能對中原上的諸侯國構成威脅,只有像林胡、婁煩、匈奴這樣的大型部落才具備南下侵擾中原的能力。

不過鄰近這些外族的周朝境內諸侯國,比如秦國、趙國和燕國,三國都在邊疆地區部署重兵,並且築有防禦工事,比如種植樹木、修築長城等。因此相互分散在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並不能對中原構成太大的威脅,甚至在更早的春秋時期,一些遊牧民族曾臣服於中原諸侯的秦國和晉國,比如赤狄、白狄、義渠、烏氏、彭盧等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也曾命大將蒙恬率領數十萬大軍向北進攻匈奴等外族,而匈奴等遊牧部落打不過秦朝,只能不斷向北遷移,一直到秦始皇去世之前,分佈在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都無法對大一統的秦朝構成威脅。

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胡亥即位,這時匈奴首領頭曼善於的兒子冒頓殺父自立,在中原王朝進入天下大亂後,冒頓帶領匈奴也開始征服分散在北方的各個部落,在漢高祖劉邦平定中原的同時,冒頓也首次統一了北方草原,匈奴成爲北方草原上最強大的國家。

漢高祖劉邦雖然平定了中原,繼秦王朝之後建立起第二個大一統的西漢王朝,但中原地區在短時間內先後經歷了秦滅六國之戰、秦末農民戰爭、楚漢爭霸戰爭,可以說正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剛建立起來的西漢王朝急需恢復生產,以及安定社會的休養生息之策。

加上當時匈奴完成了大一統,正值強盛時期,初建的漢王朝並不適合再與北方外族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而且劉邦麾下軍隊的戰鬥力也比較低,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漢軍很大可能是打不過之前的秦軍,以及項羽率領的楚軍,對戰匈奴的勝算也比較低,結果便有了後來的白登之圍。

劉邦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向北攻打匈奴,結果被冒頓率領四十萬鐵騎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都不敢南下 西漢初期劉邦爲何被壓着打 第2張

先秦時期的北方遊牧民族

《史記》記載:“武王伐紂而營雒邑,復居於酆鄗,放逐戎夷涇、洛之北,以時入貢,命曰“荒服”。”

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西戎東夷等外族被驅逐到涇水、洛水以北的邊遠地區,並且每年都要按時向周王室進貢,這些地處偏遠的地區外族統稱爲周之“荒服”。

後來隨着周王室衰落,這些荒服之國開始不來進貢,甚至還不斷侵擾周王室,西周也是申侯(周幽王之子宜臼之外祖父)聯合外族犬戎滅亡。此後實力強盛的戎狄開始不斷侵擾地處中原的諸侯國,一些中小諸侯受到了較爲嚴重的威脅,甚至連晉、齊這樣的大國也經常遭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

《史記》記載:“當是之時,秦晉爲彊國。晉文公攘戎翟,居於河西圁、洛之間,號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

直到春秋中期,中原各諸侯國有了較大發展,並增強了軍事實力後,北方的遊牧民族才減少了對中原的侵擾,其中不少戎狄部落也被地處北方的諸侯誅滅。比如齊國滅萊夷;秦穆公稱霸西戎;晉文公爲中原作戰需要,以及解除遊牧民族的對晉國侵擾設立三軍六卿,驅逐戎狄,之後在晉悼公時期,戎狄向晉國稱臣;南方的蠻人也有楚國對抗。

《史記》記載:“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

之後到了戰國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基本上已經對中原各國無法造成威脅。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各國先後實行變法改革,國力更加強盛;二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沒有相互統一,當時僅北方地區就有一百多個遊牧部落,如義渠、大荔、烏氏、朐衍、林胡、樓煩、東胡、山戎、匈奴等戎族部落。

和這些遊牧民族接壤的周朝境內諸侯國有三個,從西到東分別是秦國、趙國和燕國。秦國周邊有義渠、烏氏等國,趙國北部有林胡、樓煩、匈奴等戎狄部落,燕國的北方也有東胡和山戎。不過這些遊牧民族在秦、趙、燕三國的不斷攻打下,不是滅亡、臣服,就是不斷向更北方遷移。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都不敢南下 西漢初期劉邦爲何被壓着打 第3張

秦國

《史記》記載:“秦昭王時,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

秦國西北部有義渠之戎,在春秋戰國時期,義渠在西部地區逐漸強盛起來,開始與秦國抗衡,經常趁機侵襲秦國邊境地區,是戰國時期秦國稱霸西戎的主要對手。

秦國經過第一次商鞅變法後,就曾乘義渠內亂,出兵攻打過義渠國,使義渠臣服於秦國,後來在秦惠文王時期,義渠乘中原諸國混戰脫離了秦國,並聯合東方諸侯共同伐秦,大敗秦軍。於是秦惠文王在取得中原戰場的勝利後,便調集重兵攻打義渠,攻佔二十五城,未亡其國。

直到秦昭襄王時期,宣太后用計將義渠王殺死於甘泉宮,秦國出兵才徹底攻滅了義渠國。之後秦國佔領隴西、北地、上郡,並修築長城來抵抗北方邊地的遊牧民族,此後直到秦朝建立,北方的遊牧民族再也沒能對秦國構成威脅。

趙國

《史記》記載:“趙武靈王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爲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

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就將南向戰略調整爲北向攻打胡地,先後奪取了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建立了雁門郡、雲中郡和代郡。林胡和樓煩只能被迫向北遷移,接着趙武靈王便派人修建了兩道長城,用來阻止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侵擾趙國,又於公元前296年攻滅了中山國。

後來趙國名將李牧又率軍大破匈奴,斬殺匈奴十餘萬人,此後很多年,匈奴都不敢接近趙國的邊境城鎮。接着李牧又打敗東胡、林胡等遊牧部落。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都不敢南下 西漢初期劉邦爲何被壓着打 第4張

燕國

《史記》記載:“燕有賢將秦開,爲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裏。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在秦國和趙國攻打遊牧民族取得大勝的同時,燕國名將秦開(秦舞陽祖父)由於早年在東胡做過人質,因此熟知東胡的風土人情、軍事地理等情況,後來率兵迎戰東胡,一路斬關奪隘,馬踏平川,迫使東胡向北北退卻千餘里。之後秦開效法秦、趙兩國,也在邊疆修建起長城,用以防禦胡人。

從秦、趙、燕三國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態度和取得的軍事戰果來看,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在軍事實力上是無法抗衡中原諸侯國的,因此只能不斷向北遷移,加上長城防線,北方的遊牧民族始終都無法南下。

《史記》記載:“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衆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爲塞,徙適戍以充之。當是之時,匈奴單于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匈奴更是被蒙恬率領的數十萬大軍打到不敢南下牧馬,當時的匈奴首領頭曼善於打不過秦軍,只能被迫向北遷移,直到秦始皇和蒙恬去世之前,北方的匈奴礙於秦朝強大、秦軍威猛,始終不敢再犯中原。

在先秦時期,北方遊牧民族不敢南犯中原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在實力上不如中原國家,其背後原因是北方草原上有上百個遊牧部落,而這些部落未能實現統一,小的部落只有幾百上千人,大一點的有上萬人,只有數十萬人的超大型部落才能具備侵擾中原的能力。

但戰國七雄哪一個不是傭兵數十萬,甚至帶甲百萬,兵車萬乘,在強大的實力面前,北方的遊牧民族別說是侵犯中原,能做到自保就已經不錯了。

西漢初期的匈奴

不過到了西漢初期,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形勢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從西漢立國開始,崛起於北方的匈奴就開始不斷對中原王朝施加軍事侵略與政治壓力,而初建的西漢王朝被匈奴打得不敢北上,並且主動向匈奴和親,以緩和兩國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都不敢南下 西漢初期劉邦爲何被壓着打 第5張

《史記》記載:“是時漢初定中國,高帝自將兵往擊之,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漢高祖劉邦平定中原後,因駐守在北方的諸侯反叛,並聯合匈奴進犯中原,便親率三十二萬大軍向北討伐匈奴,結果卻被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率領的四十萬鐵騎圍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後,劉邦在未出兵攻打匈奴,而是選擇用和親的方式來換取匈奴停止對漢邊境的掠奪,從而爭取時間休養生息,增強國力。但冒頓並沒有因爲與漢朝訂立盟約就暫停對中原的侵擾和劫掠,反而屢次違背盟約,對西漢邊境進行侵擾劫掠活動。

那麼漢高祖劉邦爲何會對匈奴選擇忍氣吞聲呢?主要原因是西漢初期匈奴已經崛起,正處於鼎盛時期,反觀中原久經戰亂,初建的西漢王朝還未恢復國力,正處於虛弱階段。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都不敢南下 西漢初期劉邦爲何被壓着打 第6張

而且漢軍的戰鬥力與匈奴的鐵騎有着明顯差距,劉邦率領的三十二萬大軍大多是以步兵爲主,而冒頓率領的四十萬鐵騎大多都是訓練有素的騎兵,可以說漢軍與匈奴基本就不在同一高度,別說劉邦的兵力不如冒頓,就算劉邦像彭城之戰一樣,率領五十六萬大軍都不一定是冒頓四十萬精銳騎兵的對手。

《史記》記載:“冒頓東襲擊東胡,大破滅東胡王,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爲敵國。”

匈奴之所以這麼強大,是因爲冒頓即位後,乘中原大亂之際,帶領匈奴部落在北方草原開始了擴張戰爭,東襲大破東胡、西擊趕走月氏,又先後吞併征服了樓煩、屈射、丁零等北方諸部,首次統一了北方草原,當劉邦平定中原建立西漢王朝時,匈奴也成功崛起,發展成爲北方草原最強大的國家。

國力尚未恢復的西漢王朝和實力強盛的匈奴屬於此消彼長的情況!這時中原王朝處於實力薄弱時期,因此被迫用和親的方式,以緩和與匈奴之間的關係,從而爭取時間休養生息,恢復國力。

春秋戰國時期遊牧民族都不敢南下 西漢初期劉邦爲何被壓着打 第7張

結語:

在春秋戰國時期,周朝境內的各諸侯國都有較大發展,之後又經歷變法圖強。而當時北方草原上分散的上百個遊牧民族互相敵對,還未實現統一,因此先秦時期之前的北方遊牧部落無法抗衡中原諸國。

後來匈奴崛起,統一了北方草原及西北一帶,在匈奴崛起鼎盛之時,西漢初建,久經戰亂的中原王朝國力尚未恢復,正處於實力薄弱階段,在此消彼長之下,處於薄弱時期的西漢王朝又如何會是實力強盛的匈奴對手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