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如果大宋拿下幽雲十六州,會改變戰略被動的局面嗎?

如果大宋拿下幽雲十六州,會改變戰略被動的局面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宋終其兩朝,都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南宋更悲慘,連中原都丟給了金國。這是個多麼痛的領悟啊!北宋的皇帝一直都想收回幽雲十六州,奈何北宋軍事實力儒弱,除了趙匡胤的時候軍隊勉強能跟遼國打上幾仗,後期的時候看到大遼的騎兵就只有跑路的份了。

如果大宋拿下幽雲十六州,會改變戰略被動的局面嗎?

在北宋開國的時候,奪取幽雲十六州就成爲了北宋的基本國策,每一位皇帝都立志拿下幽雲十六州。尤其是宋太祖跟宋太宗,兩個人都曾展開了大規模的北伐戰爭,不過由於北宋奉行“以步制騎”的策略,(其實是戰馬不足的緣故)導致一次次的北伐失敗。而且面對衝擊勢能十足的北方騎兵,以步兵爲主的北宋軍隊最終仍免不了一敗塗地,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使宋帝國對收復北方失地心灰意冷。沒辦法,北宋只能在幽雲十六州以南的中原地區構築起了大量的堅固城池抵禦北方騎兵。

如果大宋拿下幽雲十六州,會改變戰略被動的局面嗎? 第2張

那麼爲何幽雲十六州對大宋如此重要呢?首先是幽雲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幽雲十六州就是現在北京那塊,這裏有山有水有良田,那會還是北方的重要糧倉,不過後來被後晉兒皇帝石敬瑭獻給了大遼皇帝耶律德光,使得後來建立的北宋王朝一直處於戰略被動的狀態。可以說幽雲十六州是北宋對北方的門戶,幽雲十六州在長城以南,並有高山深谷、險關要塞及長城相守,山海關、喜峯口、古北口、雁門關等也都在這一帶,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以步兵爲主的中原漢族抵抗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最大戰場,所以擁有無可代替的戰略意義。

如果大宋拿下幽雲十六州,會改變戰略被動的局面嗎? 第3張

幽雲十六州以南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是草原騎兵最好的作戰地區,除了一條黃河,就沒有其他險要的地方可以防守了。而且一到冬天,黃河結冰,騎兵可以從幽雲十六州出發,幾天就能到開封城,而北宋也是在這種“閃電戰”的情況下被女真滅亡的,“靖康之恥”成爲了華夏最屈辱的一段歷史。

如果北宋能拿下幽雲十六州,至少可以有幾點使得北宋立於不敗之地,此消彼長,更使得北宋能滅契丹、亡西夏。

首先北宋能在幽雲十六州構築強大的戰略防線,由於幽雲十六州戰略險要,易守難攻的關口很多,又有高山峽谷做屏障,所以北宋想要守住這塊地方是很簡單的。這樣就可以騰出手來幹另外一對象,那就是西夏,畢竟宋朝在跟遼國幹架的時候,西夏經常乘機來大宋打草谷,這使得大宋會處於兩線作戰的窘境。而幽雲十六州一旦拿下,可以把契丹拒於國門之外,只需要很少的軍隊就能防守住幽雲十六州,然後可以騰出手來消滅實力最弱的西夏了,拿下西夏,或者說只要拿到西夏幾個產馬大區,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爲大宋軍隊提供優質戰馬,如此的話北宋在擁有充足的戰馬以及後勤的情況下,滅亡大遼也不是歷代大宋皇帝的夢想

如果大宋拿下幽雲十六州,會改變戰略被動的局面嗎? 第4張

其次就是拿下幽雲十六州,可以奪回遼國最重要的糧食產量區,因爲幽雲十六州給遼國提供了大量土地,大量的漢族人口,大量相對草原來說較爲穩定的農耕補給,得到後勤補給的草原騎兵往往能發揮極大的戰鬥力,佔據極爲有利的地勢,進可攻,退可守,成爲中原漢族四百年的夢魘。所以如果遼國在沒有幽雲十六州的情況下,是不會長時間持續出兵的,大遼除了幽雲十六州,其他地方都是天寒地凍的,根本無法具備長時間作戰的可能性。而大宋可以依靠幽雲十六州以逸待勞的方式應對契丹的威脅。

最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拿下幽雲十六州,可以減少遼國對我華夏的瞭解與滲透。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遼國本屬於遊牧民族,在拿下幽雲十六州之後,遊牧民族借鑑了中華文化,全面的借鑑了漢唐時期的封建制度,解放生產力,促進國家的發展。尤其是學習到了中國引以爲豪的權謀之術,讓草原民族掌握了漢族內部的情況以及大宋朝廷的心理活動。使得草原民族不光文鬥還武鬥都不輸於北宋。尤其是女真利用秦檜使用反間計殺岳飛,做的甚至比中原漢族更好。

如果大宋拿下幽雲十六州,會改變戰略被動的局面嗎? 第5張

草原民族崛起的時候一定要阻止他的發展,截斷他們對我漢民族的文明吸收過程,防止草原民族有相當長時間及相當穩定的環境吸取漢族文明的精華而變得更強大,防止出現草原民族南下作戰的隊伍裏出現大量的漢族武將和謀臣。

這纔是幽雲十六州失去之後對中原漢族最致命的威脅,不光是契丹,金國,之後的滿清滅明也一樣,在統治華夏約三百年的時間裏,不停的吸收我華夏文明。那時候讀書人都要當官,參與政事,而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識時務者爲俊傑”,所以只要能當官,誰統治都一樣,致使滿清能統治十倍百倍的中原人。反觀元朝只知道一味地使用軍事,就算打下了全世界,也僅僅統治幾十年就滅亡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