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春秋魯國的興衰榮辱!爲何一大強國最後會被楚國滅掉?

春秋魯國的興衰榮辱!爲何一大強國最後會被楚國滅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春秋魯國的興衰榮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魯國自周公受封、伯禽開國以來,一直是諸侯國中的“長兄”,其“奏天子禮樂”的特殊待遇是天下所有諸侯裏的獨一份,可爲什麼如此強大的國家在後來的春秋、戰國存在感很弱呢?齊國雖然打過它,但縱觀八百年曆史裏齊魯兩國還是以交好爲主旋律的,其他各國出於“周室最親是爲魯”也不敢輕易動它。其實魯國衰落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其內部。

春秋魯國的興衰榮辱!爲何一大強國最後會被楚國滅掉?

魯國第十四代國君魯桓公去世後,留下了對日後發展至關重要的三個兒子,長子孟氏雖然是老大,但只是個庶長子,嫡出的有季氏和叔孫氏。這三位都沒有繼承國君的資格,登基的是嫡長子同,也就是季氏和叔孫氏同父同母的哥哥。偏偏同又英年早逝,這就使得前面說的那三位開始互相奪權,先是叔孫氏被殺,孟氏奪權,後孟氏又被季氏逼迫自殺。(這裏面的“氏”是家族的意思,因此我們爲了表述方便,這三家的後代也還是稱呼“季氏、叔孫氏和孟氏”)。

從此季氏掌權,而且這一掌從公元前662年到公元前256年魯國滅亡,一直延續了400多年,佔了整個魯國國祚的一半。叔孫氏和孟氏則在魯國的地位僅次於季氏,這三家由於都是魯桓公的兒子,因此歷史上被稱之爲——“三桓”,這種國內卿大夫得勢的現象要比後來晉國趙魏韓那三家早得多。

春秋魯國的興衰榮辱!爲何一大強國最後會被楚國滅掉? 第2張

當歷史進入春秋時期,齊桓公成爲第一個霸主之後,齊國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成爲日後“霸主行業的行業規範”,管仲在齊國設立上、中、下三軍,恢復了西周的軍事制度,那就是天子擁有六軍,諸侯可以擁有三軍,當然由於周王室的沒落,天子的六軍也僅僅是儀仗隊而已,諸侯的三軍纔是真正具備強大戰鬥力的軍事體系。後來的晉國效仿齊國也建立了晉國版的上、中、下三軍並順利地從齊國手裏接過了霸主的接力棒。

而魯國的三軍就是在三桓的分別控制之下,而且三軍制與稅賦制是掛鉤的,三個等級中稅負上軍能收的地域最廣、百姓最多,中軍第二、下軍最少。上軍由季氏控制,中軍是叔孫氏,下軍是孟氏,也就是說魯國全國的軍事和稅負都集中在這三家之手,等到他們把稅徵上來吃剩下的,纔會給魯國國君一點。

春秋魯國的興衰榮辱!爲何一大強國最後會被楚國滅掉? 第3張

但是晉國並不像齊國那般寬厚,它爲了防止其他各國也通過三軍制強大起來,從而威脅自己的霸主地位,它憑藉自己國富民強,把自己每年向周王室進貢的數額提的很高,然後就對天下諸侯國規定,凡是像我一樣擁有三軍的國家都要按這個數額上繳國庫,每減一軍就減1/3納貢數額。本身其他諸侯國要想建立起這種數量龐大的軍隊就很難,再加上在這種霸主要求的稅負壓力下,很多國家開始乾脆裁軍,魯國也是其中之一。它就把中軍裁撤掉,由三軍變成了兩軍制,主導朝政的季氏這樣做,更重要的目的其實是爲了削弱僅次於他的叔孫氏的權力。從此魯國的軍事體系變成了分別由季氏和孟氏統領的左、右師,深耕幾個世紀的叔孫氏當然不會就這麼完全失去權力,他也保留了一部分自己的軍隊,只不過不在編制之內,算是非正規軍把,被稱之爲叔孫軍。

魯國的實權就這樣在三桓手裏玩弄,雖然有過類似這種此消彼長,但大體上一直保持以季氏爲主,另外兩家分享的模式,魯公的存在感幾乎消失。其實歷代魯公都曾想過要從三桓手裏奪回權力,但要麼是被三桓逼退另立,要麼就是打不過認慫,還有的甚至被殺害。直到孔子的出現,這種局面貌似出現了一點轉機。

春秋魯國的興衰榮辱!爲何一大強國最後會被楚國滅掉? 第4張

當時魯國的國君是魯定公,由於身處強大的齊國身邊,魯國一直被欺負,但是有一次齊魯舉辦會盟期間,作爲小小司儀官的孔子通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居然成功說服齊國國君歸還了一部分被佔領的魯國土地,既沒有軍事壓力也沒有政治壓力的情況下就出現了這種記載,咱也不知道當時是齊國國君喝高興了還是怎麼着。總之孔子因此被重用,至於官職,在不同的史書上有多種說法,由於孔子日後的地位很難辨別哪些史書裏所說的崇高官職是真的,那些是出於對“先師先聖”的敬畏或者爲了弘揚儒家思想而給他捏造的,因此這裏我們就不斷定他的具體官職了,總之魯定公起用孔子的主要職能就是恢復原先的禮制,削弱三桓的勢力。

春秋魯國的興衰榮辱!爲何一大強國最後會被楚國滅掉? 第5張

孔子使用的方法很簡單,他就是下了一個做墮三都的命令,當時三桓都有自己的核心統治區,被稱爲三都,由於長達幾個世紀的經營,三都的城牆都比魯國國君的高。所謂墮三都就是要推倒三都城牆高出的那一部分,可就是連這種純形式上的政令,三桓中最弱的孟氏也不同意。於是孔子建議派中央軍出兵討伐孟氏,結果還是戰敗了,心灰意冷的孔子返回到王宮,發現魯定公正在跟季氏一起歡快的觀看從齊國請來的歌舞團表演。就這樣孔子還沒等做出什麼功績,就被三桓給趕出了魯國,開啓了他長達十四年的周遊列國生涯,同時也開啓了孔子把唯一保有周禮的魯國文化思想傳播於天下的旅程。

春秋魯國的興衰榮辱!爲何一大強國最後會被楚國滅掉? 第6張

真正開始成功收回三桓大全的其實是魯穆公,由於他在位期間列國掀起了一股改革弊政的浪潮,魯穆公也在魯國效法改革,一步步增強了自身的實力,纔開始有能力打壓三桓。他從相對弱的兩家入手,叔孫氏和孟氏逐漸失去特權,唯獨最強大的季氏一看情況不妙,乾脆在自己的封地上獨立成國,也就是費國。雖然掌權長達四百年的三桓通過不同的模式都被清除了,但魯穆公已經是魯國的倒數第七個國君,魯國國祚已然進入了倒計時。

其實魯國的滅亡挺“冤”的,挨着它最近齊國那般強大,兩個老鄰居相愛相殺近八百年,齊國都沒有捨得動魯國的根本,而在秦國統一天下的步驟中,還把齊、魯都作爲遠交近攻中的遠交對象時,魯國卻莫名其妙地被楚滅了。當時由於秦國已經吞併了楚國的大半個江山,楚王是一次次的向東遷都,或者說是向東逃竄,自己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離得魯國也越來越近。在楚國的生死存亡之際,春生君出使列國呼籲最後再組織一次合縱,共同反抗暴秦,結果包括魯國在內的諸侯國都同意並出兵後,楚國居然捎帶手先把空虛的魯國給吞併了。

雖然說就算魯不被楚滅,最後也難逃被秦滅的下場,但一個唯一保存周禮,且七國中唯一設立史官記錄《春秋》的文化大國,被最先踐踏周禮,且被中原列國視爲荊蠻的楚國覆滅,或許是歷史跟我們開的一個玩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