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遭遇蝗災時,宰相姚崇建議堅決滅蝗,爲何唐玄宗會猶豫不決?

遭遇蝗災時,宰相姚崇建議堅決滅蝗,爲何唐玄宗會猶豫不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姚崇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假如某個地區爆發了嚴重的蝗災,應該怎麼辦?今天的人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消滅蝗蟲。但是,如果時間上推到唐朝玄宗年間,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

蝗災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災害之一。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而蝗災破壞的就是農作物。大規模的蝗災,讓糧食顆粒無收,老百姓只能忍飢挨餓。在中國古人的思維裏,天人感應思想一直佔據重要地位。國家有災難,必是統治者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才導致上天降下災難。在這種思維之下,治理蝗災就遇上了困難。治理蝗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蝗蟲殺滅了,但是這樣一來,就違背了"上天的旨意",因爲蝗蟲是上天派來的,不可殺。但是如果不殺,蝗災必然會越演越烈,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抉擇,考驗的就是執政者的魄力了。

遭遇蝗災時,宰相姚崇建議堅決滅蝗,爲何唐玄宗會猶豫不決?

開元四年( 716年),剛剛繼位不久的唐玄宗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山東地區爆發了嚴重的蝗災。在"天命論"思想的影響下,當地地方官只能焚香磕頭,大興祭祀,乞求上天開恩。民衆在官府的帶動下,也紛紛燒紙磕頭,天天跪拜。但是倒騰了半天,山東地區的蝗災絲毫不見緩解。這下可把地方官急壞了,急忙報告朝廷。

唐玄宗接到報告後,令大臣議論治蝗方案。

李唐立國之初,一度以道教爲國教。武則天時期,又大力提倡佛教。崇佛思想日漸成風。在"天命論"和崇佛思想的雙重影響下,沒有哪個大臣敢提出捕殺蝗蟲的建議。

這時期的宰相是姚崇。滿朝文武,只有他提出治蝗的根本在滅蝗。他對玄宗說:"《詩經》上說'秉彼蟊賊,付畀炎火',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也曾下詔說要積極消滅蝗蟲,勸督農桑,讓老百姓衣食豐足。消滅蝗蟲就只治蝗的最好辦法,古人都能滅蝗,爲何我們現在卻不能呢?(" 《詩》雲'秉彼蟊賊,付畀炎火。'漢光武詔曰:'勉順時政,勸督農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賊。'此除蝗誼也。")

具體該怎麼滅蝗呢?姚崇說:"蝗蟲生性膽小,見人就飛,很容易驅散。而且田地都有主人,目前要儘快發動天主人到各自的田地裏滅蝗。

遭遇蝗災時,宰相姚崇建議堅決滅蝗,爲何唐玄宗會猶豫不決? 第2張

蝗蟲在夜間有趨光習性, 利用蝗蟲的這一習性, 夜間設置燈火, 在燈火邊挖好大坑, 將蝗蟲引來, 捕到後即燒死並埋於坑中。用不了多久,蝗災可除。"("且蝗畏人易驅,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憚勤。請夜設火,坎其旁,且焚且瘞,蝗乃可盡。古有討除不勝者,特人不用命耳。")他還建議,由朝廷派出御史,名爲"捕蝗使",分頭督促指導各地滅蝗。

姚崇的建議提出後,就遭到了衆多大臣的反對,他們衆口一詞,蝗蟲乃是天降災害,不宜捕。

焦頭爛額的唐玄宗舉棋不定。

姚崇有"救時宰相"之稱,就相當於現在的"救火隊長"。姚崇在武則天朝就官居高位,官至宰相。他爲官正直,很有作爲,曾極力反對武則天任用酷吏。唐睿宗時間,姚崇被貶爲申州刺史。李隆基稱帝后,又將姚崇從地方上請回中央,擔任宰相。正是在他的輔佐下,李隆基得以快速穩定政局,坐穩皇帝寶座。而在姚崇的建議下,唐玄宗施行輕徭薄賦、重視農桑的政策,國家很快恢復了繁榮。開元能成盛世,姚崇功勞甚大。

遭遇蝗災時,宰相姚崇建議堅決滅蝗,爲何唐玄宗會猶豫不決? 第3張

在蝗蟲氾濫之時,姚崇力排衆議,堅決滅蝗,他對猶豫不決的唐玄宗說:"很多大臣只會教條地按照儒家的文章辦事,不懂得變通。現在山東蝗蟲成災,其嚴重程度世所罕見,假如除之不盡,猶勝養以成災。"("庸儒執文,不識通變。凡事有違經而合道者,亦有反道而適權者。昔魏時山東有蝗傷稼,緣小忍不除,致使苗稼總盡,人至相食;後秦時有蝗,禾稼及草木俱盡,牛馬至相噉毛。今山東蝗蟲所在流滿,仍極繁息,實所稀聞。河北、河南,無多貯積,倘不收穫,豈免流離,事系安危,不可膠柱。縱使除之不盡,猶勝養以成災。")

姚崇見玄宗仍然不能下決心,就說:"陛下好生惡殺,此事不勞煩陛下下令,先讓臣下發命令進行處置。若是沒有效果,您就削掉我的官爵。"

玄宗又說:"蝗蟲是天災,乃是由不德而致。你現在主動請求捕蝗,難道不擔心會違背天意嗎?"

姚崇絲毫沒有畏懼之意,他針鋒相對地回答說:"捕蝗之術,古人行之於前,陛下用之於後,古人行之,所以安農,陛下行之,所以除害。臣聞安農,非傷義也,農安則物豐,除害則人豐樂,興農去害,有國之大事也,幸陛下熟思之。"

玄宗這才下了決心,下令說:"吾與賢相討論,已定捕蝗之事,敢議者死!"

遭遇蝗災時,宰相姚崇建議堅決滅蝗,爲何唐玄宗會猶豫不決? 第4張

地方官在朝廷政令的逼迫下,纔開始積極滅蝗。

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地方上的很多官員仍舊抱着"蝗是天災,豈可制以人事?"的觀念,對朝廷政策陰奉陽違。

當時,汴州刺史倪若水在皇帝下詔滅蝗後,仍舊堅持不同意滅蝗。他的觀點是,蝗蟲不可滅,對付蝗蟲最好的的辦法是加強道德修養。他還舉例說十六國時期的漢趙皇帝劉聰曾下令滅蝗,結果蝗蟲未除,爲害卻更大。姚崇聽後大怒,狠狠地訓了倪若水一番,他說:劉聰是個僞主,所以德不勝妖。但當今聖上寬厚仁慈,因此妖不勝德。他又反問倪若水:如今,在你的治下爆發了蝗災,你看到蝗蟲啃吃莊稼而坐視不管,將來老百姓沒有吃的,你安心麼?你還是趕快動手滅蝗吧,免得將來悔之不及!

倪若水見自己的話沒能引起皇帝的注意,又惹怒了宰相,便不敢再違抗,只得安心捕殺蝗蟲。而其他地方官也再沒有誰站出來反對捕殺蝗蟲。

在姚崇的主導下,捕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僅汴州一州,就捕蝗十四萬石,投入汴渠順流而下者不可勝數。把蝗災減少到最低限度。於是,雖然開元年間山東連年發生蝗災,但是並沒有造成很大的饑荒。

姚崇憂國憂民,他的治蝗行動受到人們欽佩,當時就有人評價說:"姚元崇爲相,憂國如家,愛民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