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曾經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爲何卻成了孕養貪官的溫牀?

曾經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爲何卻成了孕養貪官的溫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安石變法大家應該都熟悉,是北宋時期針對當時“積貧積弱”的社會現實,以富國強兵爲目的,從而掀起的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爲原則,從理財方面入手,頒佈了一系列改革的方針政策。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曾經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爲何卻成了孕養貪官的溫牀?

應該說,此次變法的初衷是好的,可結果卻發展成了腐敗的溫牀,滋生出了一大批貪官污吏,不但弄得天怒人怨,而且極大地消耗了國家的經濟實力,最終朝廷不得不終止。這次變法失敗後僅僅過了41年,北宋就亡國了。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個人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來,此次變法沒有兼顧眼前與長遠利益,以及國家和個人利益。

王安石變法的真正目的是富國,而非富民。他所謂的“理財”,不過是奪商人、地主、農民的利益歸國家財政,所做的不過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直接就損害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導致變法的社會基礎喪失。變法的財政收入增長並非依靠發展生產,而恰恰是以青苗、免役等名目“加賦”的結果。

就拿推行青苗法來說,當時全國不管你貧富,土地是否優劣,更不管想不想、要不要,一股腦兒地強行攤派高息貸款。按照新法規定,貸款年息二分,這已經相當高了,相當於貸款一萬,期限一年,利息就是兩千。而到了各地還要層層加碼,地方上的具體做法是,春季發放一次貸款,半年後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來一次,這樣一來就變成了貸款一萬,期限一年,利息四千。

原本是充分考慮農民利益的低息貸款,最後卻變成了一種官府壟斷的高利貸。這無疑就給百姓套上了無形的枷鎖,讓他們還沒種上地就已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到時候還不上怎麼辦?直接打入大牢。百姓爲還債,最後不得不變賣家產、兒女,如此一來,民怨怎能不沸騰?

曾經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爲何卻成了孕養貪官的溫牀? 第2張

二來,此次變法沒有從實際出發,操之過急了。

對此王安石其實是知道的,可他實際操作起來卻操之過急了,在短短數年時間內將十幾項改革全面展開,別說是當時社會各階層能否有這樣的承受力,就放到現在來說,怕都是有些玄。就這樣,變法陷入了欲速則不達的困境。

我們來看均輸法。均輸法啥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我這的糧價高,外地的糧價低,我就可以按低糧價來買糧食一百斤,國家統一管理和控制,再直白點就叫“宏觀調控”。可如此一來,勢必就壓抑了商人交流市場,長期的話,商貿市場勢必就成了一潭死水。如果一些官吏再趁機弄權,假公濟私的話,此法的危害則更勝於商人的投機鑽營。

自古以來,變法都是需要依靠吏治的,而吏治之首就是要精簡機構,裁剪冗員,此乃千古不變之理。以國營來代替民營,各地大量設置機構,增加官員,厚其俸祿,加其賞銀,如此這般,其經費早已超過了新法從商人手中奪回的均輸之利。而一些地方官員更是暗地裏將經營權又轉手與商人,自己則掛名取利。

這樣的律法,怎能不滋生腐敗?

曾經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爲何卻成了孕養貪官的溫牀? 第3張

三來,王安石用人不當。

當時王安石對時局和官僚隊伍的狀況認識,以及他所提出實行辦法,及儘早改革國家官僚隊伍的主張,確實是具有相當政治眼光的。可這已積重難返,要想改造談何容易?而且,王安石任用的是一批投機者,再加上他根本不可能團結、改造和培養、訓練出一支能爲己所用的隊伍,失敗也就成了必然。

在整個變法的隊伍中,除了王安石個人操守尚且無非議之外,他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助手呂惠卿、謝景溫、曾布、蔡卞、呂嘉問、章惇、蔡京、李定、鄧綰、舒亶、薛向等人,品質多有問題,有的在當時就被視爲小人,在歷史上被稱爲奸臣。

王安石在變法隊伍的組建上,忽視了個人政治和人格上的挑選與培養,且盲目地輕信了他們的錚錚誓言。再加上他自己只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視了活的人事,於是,理應由行政方面所解決的問題就變成了道德層面。在這一層面上,變法派立馬就輸給了保守派不是一星半點,變法的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

曾經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爲何卻成了孕養貪官的溫牀? 第4張

四來,王安石偏執,樹敵過多,缺乏一位改革家必要的自身修養。

王安石性格偏執,剛愎自用,即便是在與宋神宗議論國事時,皆會有所抗辯,聲色俱厲。在變法的過程中,他更是一貫自以爲是,我行我素,導致朝中大臣都與之決裂。這其中有他原來的政治靠山韓維等人,有他原來的科舉恩師文彥博、歐陽修等人,有他原來的頂頭上司富弼、韓琦等人,也有他原來的文壇師友範縝、蘇軾、司馬光等人。

這些人雖說都是當時的俊傑,朝廷的重臣,可卻因爲不贊同王安石的某些做法,而被逐一趕出朝廷。

另外當時王安石掌控變法機構名叫“制置三司條例司”,是北宋最高的財政機構,是一個超越朝廷六部就卿等一切權力部門的機構,但因爲缺乏相應的權力部門制衡,結果成了一個滋生新的弊端的溫牀。而王安石所網羅的呂惠卿、曾布、謝景溫等這批人,不但是道德層面上的小人,同時也缺少爲民造福的志向,更缺乏爲官爲吏的根基。

任由這樣一幫人來掌控變法大權,怎能不失敗?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說此次變法遭到了朝中保守派的頑強反抗,但壓垮他們的卻是自己內部的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

在變法出現挫折和困難的時候,王安石和呂惠卿、謝景溫、曾布等人不但互相推諉,還互相指責非難,造成反目成仇,勢同水火的局面,致使朝政大亂,社稷動盪。宋神宗一怒之下,雙方各打五十大板,全部貶謫外放。後來雖說新法仍有野火春風之勢,但已是強弩之末,司馬光入主相位後,徹底廢除新法。

總的來說一句話,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雖說失敗了,但留給後人的啓示無疑是深刻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