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王安石變法失敗了,爲何賈似道卻能成功呢?

王安石變法失敗了,爲何賈似道卻能成功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安石變法觸動了很多士大夫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反對。宋朝的稅收大頭就是茶引和鹽引,這部分稅收收入大部分被官僚階層以兌換隻能找幾個辦事機構才能兌換現金給收颳走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用現在的理解就是做債卷的市商,他們纔有權利在市場銷售,別人只能拿着茶引鹽引找他們兌換。王安石的變法主要是在變革原有的支配者集團制定或沿襲下來的各種關係制度,包括生產與非生產方面。原有的關係制度服務於支配者集團,適合其生存,獲利、享受。

但是,相對於廣大的勞動人民利益、社會生產發展、國家強大等,這種關係制度表現出落後、腐朽,阻礙社會生產的發展,削弱國力的增強。無論是王安石變法、還是商鞅變法、亦或近代的戊戌變法,其性質都是一樣的。

王安石變法只是調整利益分配,卻遭遇了士大夫集團的普遍仇視。而賈似道回買公田,則是直接向有地階層的士大夫開刀。所以,其遭到的抵制只能更猛烈。如果王安石變法還算改革的話,那麼回買公田則是直接革命。因爲只有革命才能逆轉不平等,讓國家最大限度地集中資源。南宋爲什麼能下這麼大的決心?答案是戰爭逼的。

公元1258年蒙哥攻宋之後,南宋不僅經濟破產,而且財政破產。再不集中資源,政府就養不起軍隊。而養不起軍隊的結果就是被滅國。這種形勢之下,南宋只能壯士斷腕。同時,賈似道實現了真正的大權獨攬,他這個宰相要比王安石的權力大多了。

王安石變法失敗了,爲何賈似道卻能成功呢?

蒙古滅金的時間:1209年完顏永濟即位,次年成吉思汗正式對金開戰,也就是戰爭在 1210 年纔開始。不到五年(1215 年)就拿下了中都,把金國逼到南遷逃跑,花了還不到五年,金國半壁江山已喪。次年,成吉思汗的目光開始西移,很快大規模西征開始,實際上只留下木華黎率幾千人經略中原,蒙古與金之間戰戰和和達十年。

也就在這十年之中,金國先後失去了東北、華北、山東等地的控制權,木華黎的幾千人越戰越強,到 1224 年成吉思汗回蹕,首攻西夏,對金戰事仍未全面恢復。直到成思吉汗逝世,窩闊臺即位,纔在1230 年重新對金開戰,這時金國的領土已只剩下河南、陝西的一隅之地了。

又是五年,到 1234 年年初金國正式亡國,金哀宗蔡州自縊而死,完顏一族全無孑遺。統計起來蒙金大戰的時間,前五年,後五年,不到十年徹底亡金。就算加上中間木華黎經略中原的十來年,蒙古滅金的時間不過二十四年而已(1210-1234)。但是蒙古滅宋,卻花了40餘年時間。

王安石變法失敗了,爲何賈似道卻能成功呢? 第2張

賈似道在鄂州建功時李庭芝未能參與鄂州之戰,因此鄂州之役時與賈似道建立親密聯繫的孫虎臣、呂文德、夏貴漸漸擠佔了李庭芝在賈似道集團中的地位,導致賈似道和李庭芝逐漸疏遠。杜杲之子杜庶也是這個情況,不過杜庶在兩淮時與賈似道關係似並不密切,遂因打算法竟死於獄中。

不過,杜庶和賈似道並無私怨,不像高達、曹世雄、向士璧在鄂州之戰時輕慢賈似道,杜庶之死,更像賈似道秉公行事清理賬目所致,其大約是入獄之後因心情鬱悶病逝的。

襄陽被圍期間,賈似道作爲朝廷一把手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去整合淮左淮右戰區統一行動,連續十四次的救援襄陽行動都是添油戰術。襄陽失守以後,沒有做好長江防線。武昌作爲江南下游門戶,也不嚴防死守,就靠着廬州夏貴一等人自發忙活。

再者後面他指揮的丁家洲之戰,宋軍輸得是莫名其妙,徹底把大宋賠的只剩褲衩了。雖然前幾年有出土的墓誌銘,說當年戰場賈似道並沒有親自指揮,他當時在後方調度糧草物資。但是作爲出征的統帥,大宋政權能否生存的最關鍵一戰,名義上他是最高指揮,輸掉戰爭的最大的責任人他還是跑不掉的。

賈似道適合當能臣,當將帥,唯獨不適合當宰相,因爲宰相是需要總領全局,調和各方,而賈似道雖然在治戎治國上面有兩把刷子,但唯獨不擅長調和,反而把本已脆弱南宋軍政官場攪的支離破碎,甚至逼反了大將劉整。

賈似道這個人,自以爲是,一意孤行,打壓異己,任人唯親,貪污腐化,品行實在是談不上有多高尚,屬於有才無德型的,但當時南宋官場上確實找不到另一個比他更適合當宰相的人了,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把南宋滅亡的鍋全扣在賈似道身上,也有失公允,畢竟他也是盡力了。但誰讓他是宰相,既然能當這個宰相,也有能背這個鍋。

王安石和賈似道觸及了土地兼併這個封建社會的雷區不說,賈似道同時還想治理軍隊裏的腐敗。軍隊裏的腐敗歷朝歷代都是一個潛規則的存在了,賈似道去捅這個馬蜂窩,典型的不作不死。

賈似道弄下臺的那些將領,可以說賈似道是在藉機排除異己,但沒法說自己是被冤枉的,因爲他們貪污軍餉的確存在,從蒙古滅宋後來一系列的戰役中,那些軍中將領的表現,誰都說不上多好。反而是賈似道的親信,呂文德兄弟,苦守襄陽六年,表現最值得稱道,至於後來呂家投降後,積極地參與滅宋戰役,從他們個人的角度也無可厚非,畢竟他們身爲降臣,在蒙古唯纔是舉的政策下,他們只有證明自己價值、以及沒在宋蒙之間首鼠兩端才能生存,呂家倒是完美演繹了古人的一不做二不休。

後來那麼多投降蒙古的將領,同樣各個都一下子由綿羊變成狼,統計這些降將,大多數都是賈似道的政敵。賈似道得罪了政、軍、民,幾乎整個國家的階層,無怪乎被罵成奸臣了。我在想一個可能性:賈似道有沒有可能是一腔抱負拯救這個國家,類似於諸葛亮(當然私德肯定沒法比,他也不是個聖人,一來會犯錯,二來會有自己的慾望),無奈最終失敗了,可是一系列積極的努力,卻得罪了一個國家各個階層,最後被印在奸臣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