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自安史之亂以來,唐玄宗犯的第一大錯誤是什麼?

自安史之亂以來,唐玄宗犯的第一大錯誤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玄宗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天國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打出了討伐楊國忠的旗號,從范陽起兵造反。

當“安史之亂”爆發後, 唐玄宗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調兵遣將禦敵,於是高仙芝和封常清這對雙子星座浮出了水面。

自安史之亂以來,唐玄宗犯的第一大錯誤是什麼?

當時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入朝求見,唐玄宗趕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召見他並向他問計。

封常清說:如今天下太平很久了,民衆都畏懼戰爭。因此安祿山反叛後,纔會勢如破竹,攻無不可克。但邪不壓正,如果陛下信任我,讓我去東都洛陽募兵禦敵,我一定萬死不辭,躍馬跨過黃河,把安祿山的首級獻給皇上。

唐玄宗聽了封常清自己立下的“生死狀”很高興,於是一方面封常清被封爲范陽、平盧節度使,讓其成了平叛的“總司令”。另一方面任命榮王李琬爲元帥、高仙芝爲副元帥,成爲平叛的“急先鋒”。

結果封常清立馬前往洛陽募兵,不到半個月便招得6萬人馬。然後,他們依河而守,以阻止叛軍渡河。而高仙芝也不甘落後,他不惜拿出重金來募兵,結果在長安一帶就招集到了十萬大軍,隨及率兵鎮守陝州(今河南陝縣)。

自安史之亂以來,唐玄宗犯的第一大錯誤是什麼? 第2張

就在此時,封常清在武牢關和叛軍進行了“真情對對碰”,因爲封常清的隊伍是臨時組建的,再加上封常清過於自負,有點輕敵,結果潰敗。一路退到了陝州,好在得到了高仙芝的接應,才止住兵敗如山倒的局勢。之後,在封常清的建議下,高仙芝主動放棄陝州,死守位於軍事要地潼關。

潼關位於今陝西、河南的交界處,南靠秦嶺,北臨黃河,只有一條小道通過,地勢極爲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美譽,可說潼關是首都長安唯一也最後一道屏障,地理位置之重要可想而知。

到了潼關後,高仙芝加固城牆,厲兵抹馬。而這時已經被免職的封常清甘當高仙芝的助手,兩人共同對抗強敵。結果安祿山的大軍在潼關被止住了前進的步伐。

自安史之亂以來,唐玄宗犯的第一大錯誤是什麼? 第3張

安祿山的大軍前方受阻,後方不穩,頓時陷入了困境。如果高仙芝和封常清將潼關死守到底,安祿山的心應該也會絕望到死。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一個太監左右了整個天下的局勢,這個太監的名字叫邊令誠。

邊令誠是個是個典型的小人,因爲得到唐玄宗的信任,他多次擔任監軍。高仙芝遠征小勃律時,邊令誠就是監軍。高仙芝大獲全勝後,第一時間派人向唐玄宗奏捷,結果得到了唐玄宗的嘉獎的同時,卻遭到了高仙芝上司夫蒙靈詧的不滿。夫蒙靈詧認爲高仙芝這是越級請功,於是罵他是“啖狗腸高麗奴”,並且向唐玄宗打小報告,低毀高仙芝。最後邊令誠從中周旋,才使這件事情的真相被唐玄宗知曉,最後高仙芝取代夫蒙靈詧成了四鎮節度使。

正是因爲有這個恩情在裏面,當封常清和高仙芝被委以重任抵禦安祿山時,擔任監軍的邊令誠對高仙芝提了很多私人要求。當時高仙芝一心爲國爲民地抵禦安祿山的大軍,哪裏有空閒去“迎合”邊令誠。結果邊令誠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自安史之亂以來,唐玄宗犯的第一大錯誤是什麼? 第4張

邊令誠利用監軍的權力,馬上上書唐玄宗稱高仙芝中飽私囊,剋扣軍餉,自圖享樂,導致不戰而棄城逃亡。

晚年的唐玄宗原本就性情大變,再加上安祿山的突然反叛更令他昏庸多疑,接到舉報信後,他竟然直接派邊令誠拿着敕書去軍中斬殺高仙芝和封常清兩虎將。

邊令誠回到軍營,先召見了封常清,宣讀了敕文。封常清聽了後沒有叫冤和將代後事,而是黟然接受,臨死前提出了一個請求:將自己的一一份遺表轉交給皇帝。遺表短短200多字卻道出了他的忠誠和遺憾。身爲大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小人之手,他能不遺憾麼。

封常清死後,邊令誠又帶了100名刀斧手找到高仙芝,宣讀聖旨。高仙芝聽完後,馬上申冤:“我退守潼關,我認罪,但是說我剋扣軍餉,完全是污衊我!”

邊令誠冷笑說:“上是天,下是地,被你剝削的士兵都在外邊站着呢,你還不認罪麼?”

高仙芝衝着門外將士高聲說道:“我招你們入伍,雖然得到了一些物資,但是還不足以武裝你們,我們只是期望建功立業,用軍功換賞賜,但是叛軍勢大,我下令退守潼關,是爲了給皇上守住門戶要道。今天士兵們給我做個證,我要是剋扣大家軍餉,大家就喊是,如果不是,就喊冤枉。”

結果門外士兵都高呼:“冤枉。”呼聲震天。

然邊令誠不爲所動,令刀斧手行刑,大唐帝國雙璧在同一天殞命。臨陣殺將,而且是蓋世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冤死可以說是唐玄宗自安史之亂來犯下的第一大錯誤,結果當然是相當嚴重的,4個字:自毀長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