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國子監作爲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它在古代有着怎樣的歷史沿革?

國子監作爲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它在古代有着怎樣的歷史沿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爲國子監。唐、宋時期,國子監作爲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人負責管理。元代初設國子監,屬集賢院,下轄國子學,設置祭酒、司業,掌管教令;監丞,專領監務。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此外,另設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亦稱國子監,以示與漢人、南人之區別。明清兩代,國子監兼有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的雙重性質。明代國子監規模宏大,分南、北兩監,各設在南京與北京。南監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規模尤盛。

國子監作爲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它在古代有着怎樣的歷史沿革?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在北京設國子監置祭酒、司業、監丞、典簿各一員。清沿襲明制,國子監總管全國各類官學(宗學等除外),設置管理監事大臣一員;祭酒滿、漢各一員;司業滿、蒙、漢各一員。另外還設監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學官。

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爲“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爲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

歷史沿革

漢魏晉時期

兩漢時期國家的最高學府稱爲“太學”,漢武帝設置“太學”也是承襲了傳授儒家經典最高學府的功能。

永安元年(258年)東吳景帝孫休創建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爲建業太學之濫觴。西晉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年)初立國子學。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學之外另立國子學之始。《晉書·卷二十四·職官志》記載:“咸寧四年(278年),武帝初立國子學,定置國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義者,若散騎常侍、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國子學限五品官以上貴族子弟方可入學。但國子學在西晉並不景氣,尤其是西晉末年以後,時興時廢。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之後,建業太學中斷。晉武帝死後,中原“八王之亂”,以王導、謝安爲首的大族,於307年簇擁着西晉皇族琅邪王司馬睿,倉促南渡至建鄴(今南京),史稱“永嘉南渡”,建立起偏安江左的東晉王朝,並在雞籠山下建立建康太學。

西晉末(313年),因爲晉愍帝的名字叫司馬鄴,爲了避他的名諱,又把建鄴縣改稱建康縣。後宋、齊、樑、陳先後在建康建立建康太學。

國子監作爲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它在古代有着怎樣的歷史沿革? 第2張

劉宋時期,元嘉十五年(438年),宋文帝召雷次宗至京師(今南京),令國子學開館於雞籠山,聚徒百人教授。劉宋末年,祖沖之回到建康,擔任謁者僕射的官職祖。

祖沖之花了較大的精力來研究機械製造,重造指南車,發明千里船、水碓磨等等,是我國南朝機械工程專業之最早肇始。祖沖之算出圓周率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

北齊改國子學稱之爲“國子寺”。隋平陳以後,實行抑制江南地方勢力的政策,摧毀六朝宮苑,漫天大火,燒炎千里,建康城全部被平毀,建康太學中斷。

隋唐時期

隋開皇初年,決定國子寺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開皇十三年(593)國子寺不再隸屬太常,成爲獨立的教育管理機構,複名國子學。

大業三年(607)改稱國子監,監內設祭酒一人,專門管理教育事業,屬下有主簿、錄事各一人,統領各官學,如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各官學的博士、助教、生員皆有定額。

據《隋書·百官志下》記載:博士:“國子、太學、四門各五人,書、算各二人,”助教:“國子、太學、四門各五人,書、算各二人,”學生:“國子一百四十人……”。國子學與太學並立,是專門研習儒家經典的經學學校。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設國子學,學額300人,學生皆爲貴族子弟,教師24人。貞觀元年(627)唐將國子學改稱國子監,同時成爲獨立的教育行政機構。監內設祭酒一人,爲最高教育行政長官。設丞一人,主簿一人,負責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籍等具體事宜。

唐代曾幾易國子監之名,曾改稱司成館、成均監,神龍元年(705)又復其名。據《舊唐書·高宗本紀》載:“凡六學,皆隸於國子監。”所謂六學,即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