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與秦同強五十九年的齊國,爲何會主動退兵對外擴張?

與秦同強五十九年的齊國,爲何會主動退兵對外擴張?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齊同強五十九年,攻入函谷卻主動退兵對外擴張,終致五國伐齊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公元前342年,齊國通過圍魏救趙的戰術,最終在馬陵之戰中成功全殲魏軍,魏國元帥龐涓陣亡,魏國這個戰國初期崛起的國家,徹底的衰落,再無逐鹿中原的本事

與秦同強五十九年的齊國,爲何會主動退兵對外擴張?

然齊國的這一場勝利,得利可不止是齊國,還有秦國。秦國一直想要東出,春秋時期的晉國,戰國初期崛起的魏國,卻都將秦國東出的步伐狠狠地遏制住

魏國的衰落,使秦國東出的障礙徹底消失,逐鹿中原的通道,從此就打開了,很快地就收復了河西地區。秦、齊兩國先後擊敗魏國,開始各自的擴張之路。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秦、齊共強的局面,長達五十九年

這樣兩個強大的國家,雖然最初都是各忙各的,但是還是少不了摩擦,第一次是齊威王在位晚期,秦國東出函谷關,借道韓國,向齊國發起了進攻。這一次,秦國戰敗,遣使謝罪而告終

齊威王病故,齊宣王即位,此時的秦惠文王已經拿下巴蜀,奪取上郡。而齊威王晚年時享受霸主身份,國內門第、宗族觀念深重,齊國與秦國之間的國力已經拉開

齊宣王即位第一年,六國就發起了合縱運動,然而齊國和楚國卻做壁上觀,只趙、韓、魏三國兵臨函谷關

這一戰趙、韓、魏三國大敗,秦軍斬首八萬。也是這一戰,讓齊宣王真正見識到了秦國的強大,也意識到了強大起來的秦國,對齊國地位的威脅

與秦同強五十九年的齊國,爲何會主動退兵對外擴張? 第2張

開始主動聯楚抗秦,但楚國被秦國丞相張儀所騙,兩國並沒有達成盟約,反而是秦、齊聯合抗楚。這期間和秦國的接觸,齊宣王更瞭解到了秦國的強大,輕易不敢出兵

秦惠文王去世後,已完成對後方義渠的收服。宣太后掌權後,在魏冉的奔走下,齊、秦兩國暫時和平

齊宣王過世之後,齊愍王即位,此時齊國被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控制,大權在握。爲鞏固地位,這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主,各方奔走,建立起了反秦同盟

公元前298年,齊國會同韓魏聯軍猛攻函谷關,經歷三年的鏖戰,公元前296年,三國聯軍終是攻入了函谷關。秦國的關中平原,呈現在齊國面前

然而如此好的擊敗秦國的機會,齊國卻見好就收,主動撤兵了,放棄了絕佳的機會。其實齊愍王是有自己的想法

這些戰爭都是孟嘗君田文發動的,齊愍王可不願意因爲這些戰爭,讓田文的勢力進一步的擴張,他要自己掌權。是以聯合蘇秦,罷黜田文的相國之位

之後在蘇秦的勸說下,不斷地對外擴張,先是與鐵桿盟友趙國交惡,將胡服騎射後強大起來的趙國打得落花流水

同時派兵攻打韓國、宋國等國,逐漸地削弱他國的力量。公元前286年,齊愍王直接滅掉了宋國。宋國可是秦國當時在中原的重要盟友,齊國此舉使秦國大爲惱怒

而此時,齊國周邊的國家,燕國、趙國、魏國、韓國、秦國,幾乎都和齊國交過戰,對於齊國的不滿,已經遠遠大於秦國

齊國剛滅掉宋國,秦國就再次借道韓國突襲齊國,這一戰,秦國勝。這之後,秦國又聯合燕國、趙國、魏國、韓國,五國聯軍,一起討伐齊國

與秦同強五十九年的齊國,爲何會主動退兵對外擴張? 第3張

連年征戰,齊國國力消耗,已是強弩之末,這一戰,在濟水邊展開,以齊愍王被殺,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淪陷告終

雖然後來在田單的擁護下,齊襄王復國,但是這一戰,對於齊國來說就是滅頂之災,至此以後,齊國徹底失去了和秦國抗衡的能力

秦、齊兩國經過五十九年的共強局面後,秦國借諸侯之手,總算是掃平了齊國這一大障礙

齊國反覆無常的態度,正是其失敗的最根本原因,要麼你就聯合秦國,對付其他國家,要麼就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對付秦國

可最終搖擺不定的齊國,既不與秦國交好,又不與其他國家聯合,而是不斷地擴張,拉攏仇恨。想以一國對列國,最後的結局,也是情理之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