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統一後的意大利的對外擴張:帝國主義中的笑話

統一後的意大利的對外擴張:帝國主義中的笑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可一世的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亞平寧半島就陷入了長達千年的分裂混亂之中。“意大利”同“德意志”一樣成爲了一個地理名詞。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繼續維持了這一局面。1848年的革命浪潮,曾經使意大利統一的局面曇花一現。舊秩序最後依然統治着一切。北部和中部由奧地利控制,南部那不勒斯王國由西班牙波旁王朝統治,羅馬有法國的駐軍。只有撒丁王國是獨立的、君主立憲制的國家。19世紀60、70年代,德意志統一的浪潮一波接一波,意大利也轟轟烈烈地開展了統一運動。應該說,普魯士對奧地利和法國的軍事打擊,客觀上是幫了意大利的忙的。1871年1月,意大利的首都由佛羅倫薩移到了羅馬,意大利的統一正式完成。

統一後的意大利迅速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同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霸權。這個時候,世界留給意大利的僅僅剩下了非洲。截止到1914年,意大利僅僅在非洲佔領了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德國有90萬,連葡萄牙都佔有了70多萬。意大利對此極爲不滿。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奧同盟,妄圖以此對抗英法。軍事上孱弱的意大利不去認真發展國內經濟,在一邊開展工業革命的同時,一邊盯上了國土廣闊的埃塞俄比亞。而後者只是一個1853年剛剛統一的封建落後農業國。1894年,繼1882年意大利與法國爭奪突尼斯的戰爭失敗後,意大利發動了它統一以後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這是一場欺負人的、無恥的戰爭。1896年,意埃雙方在阿杜瓦進行決戰。6萬埃軍打敗1.7萬意軍,4000多意軍被俘。10月26日,意大利被迫求和,簽訂了《亞的斯亞貝巴和約》,賠款1000萬里拉。這對身爲帝國主義強國的意大利來說是一場恥辱的戰爭,這說明它剛剛加入帝國主義的陣營,對帝國主義事務還沒做好準備。讓我們先跳過一戰,在第一次意埃戰爭後40年,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後,意大利今非昔比。1935年,早已是法西斯性質的意大利決定一雪前恥,再一次發動了對埃塞俄比亞的戰爭。這個時候的埃塞俄比亞不比40多年前強到哪去。依然是一個十分落後的農業國家。沒有什麼重武器,士兵們還拿着19世紀的步槍,而且人手一支都無法保證。相比於第一次意埃戰爭,這次戰爭其差距性、不平等性顯得更大。幾乎可以說是兩個時代的戰爭,是先進的工業文明對落後的農業文明的戰爭。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兵分三路發動了對埃塞俄比亞的戰爭。面對着很多士兵還拿着大刀長矛的埃塞俄比亞軍隊,意大利軍隊用重炮、坦克、飛機的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進行了屠殺。意大利軍隊甚至使用了毒氣彈,全然不顧《日內瓦公約》。1936年1月,意大利軍隊已經達到了40萬。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埃塞俄比亞軍隊仍然堅持了7個多月。1936年5月5日,亞的斯亞貝巴淪陷,海爾塞拉西流亡英國。

統一後的意大利的對外擴張:帝國主義中的笑話

下面我們簡單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意大利軍隊。1882年,意大利加入了德奧同盟。到了1914年一戰爆發的時候,意大利卻背信棄義選擇了中立。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了協約國一方,對奧作戰。從6月29日到12月10日,意大利接連發動四次大規模的進攻,傷亡28萬人,僅僅前進了10英里。可以說是無所作爲。這就直接導致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意大利沒能獲得什麼贓物,因爲巴黎和會上,強盜們是要“論功行賞”的。除此之外,在華盛頓會議上,意大利又搞得灰頭土臉,海軍主力艦總噸位僅僅比日本的一半多一點。1922年,墨索里尼奪權成功,意大利開始了十幾年的法西斯政權統治時期。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墨索里尼急於向世人證明法西斯意大利的強大。大力支持佛朗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個內戰期間,意大利總共派出了73000多軍隊參戰,支援了700多架飛機、700多輛坦克,以及若干火炮、機槍。意大利把這場內戰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預演,軍事總支出高達120億-140億里爾,相當於當時意大利一年軍事預算的2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共和國仍然堅持了2年8個月,於1939年6月失敗。而且諷刺的是,爲了幫助佛朗哥付出巨大代價的意大利並沒有從西班牙那裏獲得什麼好處。在幾個月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西班牙選擇了中立。1945年,當法西斯政權紛紛滅亡之後,西班牙的獨裁統治屹立不倒,堅持到1970年。

歷史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意大利軍事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一直妄圖吞併巴爾幹半島的墨索里尼,於1939年出兵佔領了阿爾巴尼亞。1940年10月攻佔羅馬尼亞,28日進攻希臘。好運到此戛然而止,“偷雞不成蝕把米”的27個師的意大利軍隊在1940年年底反被16個師的希臘軍隊包圍。多虧了德國軍隊及時支援,意大利軍隊才免遭全軍覆沒的危險。1940年7-10月,意大利軍隊在北非、東非四處出擊,年底英軍發動反擊,意大利軍隊全面潰敗。1941年4月6日,埃塞俄比亞光復。1941年2月,隆美爾率領納粹精銳部隊來到北非支援意大利軍隊。意軍沾着德軍的光,獲得了一些勝利。可惜好景不長,隨着1942年下半年開始的阿拉曼戰役德意聯軍的失敗,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軍乘勝追擊。1943年5月13日,25萬德意聯軍投降。7月10日,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16.5萬意軍投降。至此,從1940年開始到西西里島登陸戰役結束,德意聯軍總共損失了90萬軍隊,其中多數爲意大利軍隊。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政權倒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意大利軍隊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真是可笑。 從1871年到1943年,70多年裏,意大利作爲帝國主義列強之一,發動了多次戰爭,然而大多慘敗。人們常說,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上的一環。1917年沙俄滅亡之後,意大利應該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特別是在軍事上,實在是帝國主義國家中的軟肋。想想有過十分相似的歷史的德國和意大利,在統一之後,曾經走過同樣的道路,但是到了最後的結局,卻是如此的迥異。時至今日,在“八國集團”中,意大利仍然是最弱的一個。而德國卻是“歐洲的火車頭”。不得不說,歷史真是諷刺和戲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