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東吳第五次合肥之戰時,10萬大軍爲何會無功而返?

東吳第五次合肥之戰時,10萬大軍爲何會無功而返?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五次合肥之戰:東吳10萬大軍進攻合肥,結果無功而返!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權一方與曹操一方以合肥爲目標的爭奪戰。俗話說守江必守淮、而欲進取中原,也必取淮河流域爲跳板。因此江淮之間往往是南北勢力的焦灼之地,總會招致雙方大軍相抗。其中,就合肥這座城池,更是成爲漢末三國時期的兵家必爭之地。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勢力對江南的戰略轉攻爲守,孫權便希望藉助戰勝之餘威,將自己的戰線推廣到合肥之北。

合肥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曹魏和東吳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6次衝突,這六次戰役分別爲:

(第1次)208年十二月—209年

(第2次)215年八月

(第3次)230年冬

(第4次)233年十二月

(第5次)234年六月至七月

(第6次)253年四月至八月

東吳第五次合肥之戰時,10萬大軍爲何會無功而返?

其中,就第五次合肥之戰來說,爆發於公元234年,是孫權最後一次親自率軍攻打合肥。在這場戰役中,東吳一方可謂準備充分,兵分三路進攻曹魏,而在攻打合肥這座城池,孫權號稱率領了10萬大軍。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東吳無功而返。因此,非常明顯的是,這場戰役的失利,自然讓孫權心灰意冷,漸漸放下了對於合肥這座城池的執念。

首先,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進行第五次北伐,派遣使者邀請東吳一起出兵。對於諸葛亮來說,非常注重蜀吳聯合北伐這一策略。雖然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爲東吳幾乎沒有協同蜀漢進行北伐。但是,實際上,在《三國志》等正史中,東吳確實進行了多次北伐。比如第五次合肥之戰,就是對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一次配合。

在得到諸葛亮的消息後,孫權答應出兵。在孫權看來,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一定會吸引曹魏的主力,這樣自己攻打合肥的話,無疑會事半功倍,也即很可能會取得成效。於是,同年五月,孫權進駐巢湖口,自稱有10萬人,親自帶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孫權又派陸遜、諸葛瑾率萬餘人進駐江夏、沔口,攻向襄陽;將軍孫韶、張承進駐淮,向廣陵、淮陰進逼,形成三路兵馬北伐。

因此,對於孫權來說,三路大軍出擊,還派出了東吳名將陸遜,這體現出他勢在必得的態度。換而言之,在第五次合肥之戰中,孫權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奪取合肥這座城池。對於曹操修建的合肥來說,如同一顆釘子,嵌入到東吳的長江防線中。正所謂守江必守淮,如果不能攻佔合肥的話,東吳也就無法蠶食淮河流域的疆域。因此,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合肥都會困擾到東吳,這是東吳多次進攻合肥的重要原因。

東吳第五次合肥之戰時,10萬大軍爲何會無功而返? 第2張

公元234年六月,曹魏老將滿寵打算率領衆軍援救新城守將張穎,但是,在這個時候,田豫卻認爲該新城自守有餘,如果有援軍至,怕孫權反過來吞併滿寵的援軍,於是他對滿寵說:“敵人竭盡全力大舉出動,不只是爲了爭奪小利,他們是要藉助攻打新城以引誘我出動大軍。應該聽任他們攻城,挫敗他們的銳氣,不應該與他們爭高低。他們攻新城不下,士兵必然疲憊;等其疲憊之後,我們再出擊,可大獲全勝。如果敵人知道我們的計劃,就不會再攻城,必定會自動退走。我們若現在進兵,正中了他們的詭計。此外,大軍出動的方向,應該使人難以預料,不應該讓大軍自己籌劃。”

按照田豫這位將領的說法,孫權親自率軍攻打合肥新城,是爲了圍點打援,也即趁勢埋伏曹魏的援軍。因此,在田豫看來,我們不應該貿然出兵救援合肥新城,而是等到東吳將士疲憊的時候,再趁勢出兵。誠然,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應對策略。所以,曹魏老將滿寵也表示同意這一策略,先召集了麾下將士。

不過,爲了穩妥起見,滿寵建議先撤出合肥等城池,等到曹魏援軍趕到的時候,再進行反擊。對此,魏明帝曹叡不接納滿寵提出的撤離合肥而退至壽春的意見,認爲合肥、襄陽、祁山是曹魏東、南、西三個重要防禦重鎮,守城有餘。對此,在筆者看來,就合肥、襄陽、祁山這三個地方來說,祁山主要對應了蜀漢,合肥對應了東吳,而襄陽則扼守了荊州北伐的道路。在公元219年的時候,關羽之所以發起襄樊之戰,目的就是攻佔襄陽,然後圖謀中原之地。

東吳第五次合肥之戰時,10萬大軍爲何會無功而返? 第3張

因此,就合肥、襄陽、祁山這三個地方,可謂互相支撐,構成了曹魏的防線。所以,放棄合肥的計劃,自然得不到魏明帝曹叡的同意。雖然放棄合肥,能夠起到避其鋒芒的效果。但是,一旦放棄之後,想要再重新奪取,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於是,滿寵便募集數十壯士,折斷松枝爲火炬,灌上麻油,在上風的位置順風放火。火勢在風力的作用下不斷蔓延,一直燒到了東吳大軍的攻城器具。孫權的侄子孫泰前來救火,滿寵大軍又向吳軍放箭。當時滿寵大軍射出的箭支是順風而行,被風力增大了射程和貫穿力,最終射殺了孫泰。至此,吳軍的一些攻城器具被燒燬。因此,如同火燒赤壁一樣,滿寵採用的火攻策略,無疑讓東吳大軍叫苦不迭,損失慘重,這成爲東吳最終無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最後,正如田豫、衛臻、劉邵等曹魏文臣武將的預料,曹魏的合肥新城守將張穎等拒守力戰,使得孫權久攻不克,雙方一直戰至七月。而這,無疑給了魏明帝曹叡率軍支援,爭取了有利的時間。在公元234年的時候,司馬懿已經將諸葛亮阻擋在五丈原一帶了。因爲司馬懿的存在,魏明帝曹叡不擔心諸葛亮能夠突破祁山防線。

東吳第五次合肥之戰時,10萬大軍爲何會無功而返? 第4張

所以,到了七月壬寅日,魏明帝曹睿親率大軍東行。魏明帝曹睿的大軍距離合肥新城還有數百里的尋陽時,孫權便恐懼而退走,進攻淮水流域的孫韶軍亦同時回師,只有進攻漢水流域的陸遜軍繼續戰鬥,但不久亦撤退。

對此,陳壽在《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中記載:秋七月壬寅,帝親御龍舟東征,權攻新城,將軍張穎等拒守力戰,帝(曹叡)軍未至數百里,權遁走。

《三國志·魏書二十一·衛臻傳》中也記載:帝欲自東征,臻曰:"權外示應亮,內實觀望。且合肥城固,不足爲慮。車駕可無親征,以省六軍之費。"帝到尋陽而權竟退。

綜上,在第五次合肥之戰中,儘管有了蜀漢的配合和牽制,不過,孫權大軍還是沒能拿下合肥這座城池,這無疑是東吳大軍攻城能力相對較低的一個體現。在孫權撤軍後,諸葛亮最終病逝於五丈原。伴隨着諸葛亮的去世,蜀漢北伐暫時告一段落,這應該也是孫權之後放棄攻打合肥的重要原因。畢竟,僅僅憑藉東吳的兵力,根本不是曹魏的對手。對此,你怎麼看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