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戰國時期的人才大國魏國,跌落“霸主神壇”的原因是什麼?

戰國時期的人才大國魏國,跌落“霸主神壇”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可謂是“天胡開局”的魏國,爲什麼會那麼快跌落“霸主神壇”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一提起戰國的人才,大家會想到哪些人?吳起?孫臏?商鞅?張儀?又或者是范雎?這些人想必大家總會想起其中的幾位,甚至是全部吧?

戰國時期的人才大國魏國,跌落“霸主神壇”的原因是什麼?

要說戰國時期的人才大國,自然是要首推魏國。說起魏國這個國家,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從七雄的發跡史來看,魏國的開局,用“天胡開局”來形容,那也是毫不誇張的。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雖然魏國容易四面受敵,但是相比於趙國地處北境,較爲苦寒,韓國地塊狹小、土地貧瘠,魏國在三家分晉之中幾乎是盡佔了晉國的膏腴之地,農業發達。

從經濟上來說,魏國建立之初,因其地處“天下之中”,各國商隊之間的往來,幾乎都要經過魏國,魏國國都安邑一度成爲了天下的經濟中心。

從政治上來說,魏國尚未建國,魏文侯便已經進行了李悝變法,率先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過渡,後繼的魏武侯也不失爲一代雄主。

從文化上來說,魏文侯時期建立起來的“西河學派”,已然取代了曲阜,成爲了戰國初年的文化中心,魏國也因此取代了魯國在思想文化領域執牛耳的地位。

可是,有着“天胡開局”的魏國,爲什麼從一個人才聚集地,成爲了一個“人才輸出國”,使得魏王更是擁有了“人才運輸大隊長”的“美譽”,以至於迅速跌落天下霸主的神壇呢?

其實,這一切都離不開魏武侯與魏惠王父子的“瞎折騰”。

戰國時期的人才大國魏國,跌落“霸主神壇”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我們都知道,魏文侯在位時期,便爲魏國定下了此後發展的格調——對外奉行“三晉一家”的國策,壓制秦、楚、齊三國的發展,捎帶削弱一貫強勢的趙國;對內奉行“任人唯賢”的人才政策,任用能臣,繼續深入改革,由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時刻保持強悍的國力。

可是,這一切隨着魏文侯的去世,都變了……

魏武侯即位之後,看着老爹給自己留下了豐厚的“家產”,就想着自己也要大展拳腳。此時,恰逢魏國強國的元勳李悝去世,魏國相國之位空缺,縱觀當時的魏國,無論是功勳還是資歷亦或是聲望,吳起都是魏相之位的最佳人選。

可是魏武侯並不這麼認爲,他認爲吳起出身貧寒,不能“號召天下”,便以出身貴族的田文(並非孟嘗君)爲相,而後更是在有心人的挑撥之下,魏武侯愈發疏遠了吳起,使得吳起在心灰意冷之下去到了楚國。

隨着吳起的出走,代表着魏文侯一直貫徹執行的“任人唯賢”國策破產,繼而魏國形成了“任人唯親”、“任人唯貴”的不成文國策,使得魏國打開了“失才”的“潘多拉魔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魏武侯還不只破壞了魏文侯制定的對內國策,還捎帶破壞掉了魏國的對外國策——三晉一家。

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邯鄲,以示趙國有參與中原爭霸的決心,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因爲趙國白白給魏國打了幾十年長工,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結果啥都沒撈到,趙敬侯這是在向魏武侯要利益呢。事實上,趙敬侯也並沒有破壞三晉聯盟的想法,他這一舉動,無非就是想撈點好處,可是魏武侯並不這麼認爲,他認爲趙敬侯此舉是破壞三晉聯盟的舉動,而且也是在挑釁魏國。

戰國時期的人才大國魏國,跌落“霸主神壇”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於是,魏武侯在趙敬侯遷都後,公然支持趙國叛軍,使得趙國上下對魏國忍無可忍,最終退出了三晉聯盟,使得“三晉一家”的國策成爲泡影。

雖然這一國策的破滅在魏武侯執政期間並沒有出現什麼不好的影響,因爲魏國強盛,韓趙兩國並不敢輕舉妄動,可是不可否認的是,魏國在此後的征戰中,因韓趙兩國的威脅,皆不能全力以赴,這就給了秦、楚、齊三國喘息的機會。

到了魏惠王即位後,三晉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三晉一家”國策破滅的惡果出現了,那就是直接引發了“三晉內訌”,使得趙魏韓三家攻伐不休,秦、楚、齊三國掀起了“吳起變法”、“鄒忌變法”、“商鞅變法”,重新走上強國之路。

被魏國壓制了幾十年的秦楚齊三國,強國之後,自然就是找魏國復仇,這就有了後來使得魏國國力大損的河西之戰、襄陵之戰,還有那場使得魏國跌落神壇的馬陵之戰的爆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