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公子扶蘇的自刎,背後包含着怎樣的情感?

公子扶蘇的自刎,背後包含着怎樣的情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扶蘇,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歷史上每一個重大變革的背後,都會有無數人的生命軌跡因此而變。有人能從政治博弈中勝出,從此飛黃騰達,有人卻被淪爲政治的犧牲品,無奈不得善終。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主人公,就是在王位鬥爭中不幸被設計陷害的犧牲者——秦始皇的長子公子扶蘇。因爲父王臨終前的一道聖旨,扶蘇即便手握三十萬秦軍仍毅然選擇自刎,這背後既是對臣民的保護,也是對父親的失望。

“商始興而太甲放,周始興而成王危,秦並天下而扶蘇自殺。”

性格溫厚,與父親格格不入

公子扶蘇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長子,母親又出身貴族,他的一生本該手握父親爲他打下的江山,子承父業,安穩地坐在皇位之上,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但扶蘇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就是他的性格太過於寬厚,與父皇截然相反,格格不入,這正是導致他悲慘結局的最主要原因。

公子扶蘇的自刎,背後包含着怎樣的情感?

含着金鑰匙出身的扶蘇,從小就被各種人很好地保護了起來,但優渥的生活環境並沒有讓他恃寵而驕。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曾如此說道:

“扶蘇爲人仁。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由此可見,扶蘇實際上是一個學習了很多聖人思想,既有膽識又有學問的大才子。但扶蘇更多的接受的是儒家文化,崇尚仁義,待人也溫和,他的父親秦始皇呢?卻是性格殘暴,常常置百姓的性命於不顧。

焚書坑儒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公元前212年,因爲儒生評議秦始皇的暴虐,秦始皇竟將數百名儒生全部活埋。直性子的扶蘇聽到此事,情急之下,竟然公然請柬父皇,求父皇饒他們一命。

扶蘇說:“此時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孔子的言論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如今若陛下用如此殘暴的刑法處置儒生,百姓很可能會有怨言。”本來,當時秦始皇正在氣頭上,一聽到這話,更是火冒三丈,直接把自己的長子派去邊遠地區修長城,抗匈奴了。

手握精兵強將,依然含淚自刎

扶蘇從榮華富貴的皇宮一下子搬到了偏遠寒冷的北方,本是非常令人沮喪的事情。但扶蘇在此地認識了手握蒙家軍的大將蒙恬,二人整天飲酒作樂,談天說地,遠離了朝廷中的紛爭,倒也樂得自在。

然而,這樣美好的日子止步於秦始皇的離世。有一天,扶蘇突然收到了來自父皇的一份遺詔,上面不但沒有指定他接替皇位,反而寫滿了自己和好友蒙恬的種種罪狀,最後更是命令他當場自殺,以此謝罪。

公子扶蘇的自刎,背後包含着怎樣的情感? 第2張

聽到這樣的話,扶蘇頓時覺得心灰意冷。和他一同聽旨的蒙恬察覺到了其中的蹊蹺之處,勸說道:“陛下生前並未立太子,你作爲皇上的長子理應接替,怎麼會突然命令你自殺呢?不如你拿着這份聖旨回去一探究竟,若皇上真的有此心意,你再死也來得及!”誰知,話音剛落,扶蘇便哭着拿出了自己的寶劍,含淚而終。

秦始皇長子短暫的一生令人唏噓不已,其實他怎能知道,這份遺詔實際上是胡亥和趙高兩位奸臣的僞造,真正的遺詔實際上是宣扶蘇回到咸陽繼承皇位。試想,如果扶蘇真的當上的皇帝,憑藉他的才識和善良,秦王朝必然是不會兩代而亡的。

自刎背後,是對父親的無盡失望

看到這兒大家一定會覺得奇怪,本來,只要他回城一探究竟,便可知道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陰謀。而且此時的扶蘇既有名將蒙恬輔佐,又手握三十萬大軍,就算是造反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何苦要終結自己的生命呢?其原因有二。

首先,公子扶蘇愛好和平,也崇尚仁義,若他真的帶領着蒙恬和三十萬大軍起兵造反,必然會讓百姓民不聊生。當時,天下混亂的局面剛剛平定不久,百姓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何苦要爲了自己這一條命再度讓天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呢?

其次,就是扶蘇已經對父親徹底失望了。其實扶蘇和秦始皇的不和由來已久,前文說過,公子扶蘇是崇尚仁義和平的,而父親與他截然相反,是法家的忠實崇拜者,經常使用殘忍的手段來治理天下,二者的政治主張本就格格不入。

公子扶蘇的自刎,背後包含着怎樣的情感? 第3張

再者說,扶蘇的母親是出身於楚國的貴族。楚國有誰呢?有對皇位虎視眈眈的西楚霸王項羽。假如扶蘇真的繼位,聯合外戚改朝換代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秦始皇本就疑心很重,自然是有些提防着他的。

長久地不信任讓扶蘇從心底裏相信,父皇此次是真的想置他於死地,所以他面對自殺的聖旨幾乎沒有猶豫,更不用說親自回咸陽去探究真僞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