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漢羌戰爭爲什麼能持續上百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漢羌戰爭爲什麼能持續上百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漢羌戰爭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起漢朝的宿敵,大家一般都會認爲是匈奴,的確,在西漢時期,無論是前期的匈奴屢屢入寇,還是中期衛青、霍去病的大舉反擊,亦或是後期昭君出塞維護漢匈百年和平,匈奴可以說是西漢外交行動的頭號對象,不過這種情況到了東漢時期有了很大改變,東漢前期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內附,北匈奴在漢軍的打擊下已經無法對漢王朝形成實質威脅,漢朝的主要對手就由匈奴變成了西羌,漢羌之爭持續了上百年,大大消耗了東漢王朝的國力,成爲東漢滅亡的重要外因

漢羌戰爭的過程

西漢時期,固守祖地的古羌人迫於匈奴的壓力持續內遷,東漢後,遷徙更加頻繁,人數超過千萬,於是便有了"東羌""西羌"之說,西羌是指居住在河西走廊、河湟谷地和隴西一帶的羌人,東羌指的是內遷到安定、上郡、北地一帶的羌人,建武十年(公元34年),羌豪與諸種羌人連續劫掠金城、臨洮等郡,開啓了漢羌雙方上百年的爭端,其中規模比較大的羌亂有4次

漢羌戰爭爲什麼能持續上百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漢初羌亂公元77年,燒當羌豪迷吾率五萬餘人共攻隴西,被漢軍擊敗,斬首四萬餘級,公元86年,燒當迷吾與其弟號吾又反,仍然被漢軍擊退,第二年,漢朝護羌校尉傅育貪立戰功,挑動羌人各部落內鬥,迷吾與各羌聯合反攻漢軍,漢軍作戰不利,傅育被撤職,張接任護羌校尉,張紆擺下鴻門宴,毒死了迷吾,斬殺羌軍數千人,迷吾之子迷唐聚衆反叛,漢廷以鄧訓爲護羌校尉,鄧訓採取懷柔政策,緩和了漢羌矛盾,河湟胡人都說:

皆言漢家常欲鬥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內我妻子,乃是得父母也

鄧訓發動胡漢聯軍擊敗迷唐,迷唐向西方逃遁,,可惜好景不長,公元97年,迷唐羌、燒當羌進攻隴西,漢軍大敗,漢廷派劉尚等人率軍三萬反擊,擊退迷唐羌,接下來的幾年,迷唐羌在漢軍的連續打擊下越來越衰弱,公元102年,漢軍平定羌人叛亂,自此,"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無復羌寇",羌亂得以暫時告一段落

永羌亂永初元年(公元114年),漢朝徵發邊郡的羌兵遠征西域,羌兵紛紛逃散,官府派人追捕,引起了羌人的反抗,車騎將軍鄧騭率軍五萬平叛,被羌人擊敗,第二年冬天,羌人再次擊敗漢軍,進而劫掠三輔,還南下越過秦嶺,殺死了漢中太守董炳,永初五年,先零羌攻掠河東,邊郡內遷,有些漢人百姓不想遠離家園,紛紛奮起反抗,甚至與羌人聯合共同抵抗漢軍,雙方互相攻伐數年,各有勝負

漢羌戰爭爲什麼能持續上百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第2張

元初二年,護羌校尉龐參和徵西將軍司馬鈞分路進攻,準備收復失地,被羌兵先後擊敗,同年,漢將任尚採用了懷縣縣令虞詡的意見,以騎兵對戰羌兵,扭轉了戰場上的不利局面,元初三年,漢軍三次進攻羌兵,三戰三捷,元初四年,任尚派人先後暗殺了漢、羌首領袖杜季貢和零昌,漢羌聯軍羣龍無首,在漢軍的打擊下不斷向西方退卻,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漢軍收復隴西,還暗殺了先零羌狼莫部的首領,平定了永初羌亂

永和羌亂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涼州刺史劉秉爲政苛暴,侵擾羌民,引起了羌人的強烈反抗,羌人再次攻入三輔之地,漢廷以馬賢爲徵西將軍,率內地漢軍十萬反擊,但是這個馬賢根本就不是領兵打仗的料,他不恤兵士,還惜命貪財,出征後被羌兵殺得片甲不留,兵敗身死

永和六年,羌人攻克武威,涼州大震,漢廷遷邊郡居民入三輔,以張喬爲車騎將軍,統軍一萬五千人防禦羌兵,漢安二年(公元143年),羌五千餘戶向漢朝投降,第二年,漢軍出塞取得小勝,斬首八百餘級,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左馮翊樑並利誘羌人部落,離、狐奴等羌人五萬餘戶投降,隴右復平

延熹羌亂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羌人進攻隴西,被護羌校尉段率軍擊敗,延熹四年,羌人再反,進攻三輔,護羌校尉胡屢戰屢敗,漢廷走馬換將,令皇甫規任中郎將,率軍平叛,皇甫規大敗羌兵,降者多達十餘萬,皇甫規到達涼州後,處理了大批不法權貴,安撫百姓,不少羌人聽說後,紛紛放棄抵抗,成羣結隊的向皇甫規投降,西北形勢逐漸穩定下來

東漢朝廷還恢復了段護羌校尉的職位,段熲上任後,於延熹八年大勝西羌,斬首兩萬餘級,永康元年,段大敗羌兵於鸞鳥,徹底平定西羌,同年,擊破東羌於靈武,建寧二年(公元169年),段熲率大軍進攻羌人的聚居地,意圖徹底消滅羌人,他一邊派人在天水等地結木爲柵,防止羌人逃散,一邊兵分兩路突襲羌兵,斬首近兩萬人,招降四千餘人,徹底平定東羌

漢羌戰爭爲什麼能持續上百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第3張

漢羌持久戰的原因

漢羌之間的戰爭持續了上百年,是雙方都窮兵黷武、嗜殺成性嗎,顯然不是,我認爲有下面幾點原因

東漢制定的政策有問題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不少羌人投靠漢朝政府了,漢朝爲了滿足戰爭的需要,常常徵發羌胡爲兵,協助漢軍作戰,到了東漢,這一情況變得更加頻繁,羌兵幾乎遍及西北諸郡,在東漢對北匈奴作戰時,羌胡士兵的數量甚至要多於南匈奴士兵:

固與忠率酒泉、敦煌、張掖甲卒及盧水羌胡萬二千騎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隴西、天水募士及羌胡萬騎出居延塞,又太僕祭彤、度遼將軍吳棠將河東、北地、西河羌胡及南匈奴兵萬一千騎出高闕塞

東漢把嚴重的兵役轉嫁到羌人身上,早就引起了羌人的不滿,永初年間的羌亂就是由東漢徵發羌人引起的,羌人在服兵役的同時,還承擔了許多賦役,懸泉漢簡中就記載了羌人被徵發爲漢軍修築要塞的記錄

另外漢軍還搶掠了不少羌人的財物,車騎將軍馬防就一次搶劫了羌人十餘萬頭牛羊,段更是毫不客氣,《後漢書》記載他平定羌亂時,掠得羌人各種牲畜約九百萬頭,甚至把羌人擄來充當奴隸,這些搶掠行爲嚴重破壞了羌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引發了羌人的怒火,那麼羌人不斷反叛也就在所難免了

政治軍事原因東漢建立後,羌人生活的核心區域,如隴西、河西走廊、河湟谷地等都被漢王朝納入直接管轄範圍,漢朝在這裏設置郡縣、實施屯田、任命軍事和行政長官,並從內地遷徙大量的漢人充實邊境,這些地方的農業資源本來就不如中原豐厚,漢人數量不斷增加,必然會導致漢人與本地羌人的資源爭奪,時間一長,民間械鬥逐漸升級爲軍事衝突,進而引發了不少叛亂

東漢在邊郡設有護羌校尉一職,專門負責處理涼州地區的羌人事務,但是遍觀東漢歷任護羌校尉,不勝其職的人要更多一些,有欺君的竇林、膽小懦弱的郭襄、無能的吳棠、挑撥離間的傅育、卑鄙無恥的,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像鄧訓那樣的忠志之士反而寥寥無幾,如此用人不明,羌人要是對漢朝感恩戴德反倒是怪事了

東漢中期以後,朝政腐敗,從中央到邊郡,貪墨的官員越來越多,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說:

戎狄之得勢而逞,則很以恣其殺掠…債帥、墨更、猾胥、豪民,施施自得,而不知腰領妻孥之早已在其鋒刃羈絡間矣

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漢羌關係不斷惡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氣候變化影響我國古代五千年的歷史上共經歷過四次寒冷期,第二次寒冷期就是東漢至南北朝階段,西漢時期,氣候還比較溫暖,《困學紀聞》記載:"漢始以驚蟄爲正月中,雨水爲二月節",從對節氣時間的描述中來看,西漢的節氣普遍比較早,證明氣溫還比較高,東漢前期,氣候開始日趨寒冷,到了漢末,洛陽城外的竹子出現凍傷,魏文帝曹丕時期,廣陵城外的江面在十月份就開始結冰,不能行船受氣溫下降的影響,北方的遊牧民族就不得不向更溫暖的地區遷徙

漢羌戰爭爲什麼能持續上百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第4張

漢安帝時期,羌人的勢力還分佈在河東等地,到了順帝時期,羌患就已經蔓延到關中三輔之地,東漢朝廷甚至有人提出放棄涼州的建議,"公卿師尹鹹欲捐棄涼州,卻保三輔",可見羌患有不斷向南擴展的趨勢,這既有漢軍戰力下降的原因,也與當時氣溫下降的大環境不無關係

漢羌戰爭的影響

延綿百年的戰爭對漢羌雙方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勞師糜資,拖垮東漢財政東漢王朝爲了平定羌亂,耗資巨億,《後漢書》中記載永初羌亂:

自羌叛十餘年間...軍旅之費,轉運委輸,用二百四十餘億,府帑空竭,並涼二州遂至虛耗

永和羌亂:

自永和羌叛,至乎是歲,十餘年間,費用八十餘億

東漢是皇權與豪強共治天下的典型王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能力遠不如西漢,地主豪強大肆兼併土地,擁有大片的土地莊園,裏面有數不清的佃戶農民耕種勞作,這些人口不向政府交稅,東漢政府的稅基就不充足,羌亂持續時間如此之長,耗費如此巨大,使得東漢王朝本就不樂觀的財政狀況更加雪上加霜,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東漢的滅亡

孕育了涼州軍閥,導致天下大亂在東漢初期,爲了防止隗囂故地再次出現割據勢力,東漢政府任命了許多關東籍的官員出任涼州各郡太守,在鎮壓羌亂的時候大都從內地抽調軍隊,但是由於關東官員不熟悉當地事務,內地軍隊的戰鬥力也越來越差,作戰時往往無法取得優勢,東漢政府不得已啓用涼州武將

涼州地區地處邊疆,民風彪悍,素來盛產勇士,其中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合稱"涼州三明",是涼州勢力的代表人物,他們在戰爭中招降了大量的胡、羌士兵,使涼州派逐漸崛起,成爲一支可以左右東漢朝局的軍事力量,後世的馬騰、韓遂、邊章等人就是依靠羌胡勢力割據一方的,而董卓更是帶領涼州軍進入洛陽,禍亂朝綱,成爲導致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罪魁禍首

漢羌戰爭爲什麼能持續上百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第5張

大大削弱的羌族的實力和地位

漢末主持對羌作戰的將領大多手段殘忍,幾乎將河湟地區的羌人屠戮一空,特別是,他是屠羌政策的鐵桿支持者和執行人,曾經說過:

今先零雜種,累以反覆,攻沒縣邑,剽略人物,發冢露屍,禍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誅

這種民族歧視的觀點在今天看了自然是錯誤的,但在當時卻被大多數將領所認同,在這些將領的屠戮下,河湟地區戶口零丁,千里無煙,羌族,這一兩漢之際十分繁盛的民族漸漸落沒,雖然在十六國時期一度建立了後秦帝國,但也僅僅是曇花一現,很快又沉寂了下去,此後再也沒有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剩下的羌族人民與遷居到西北地區的漢人互相融合,最終成爲了中華民族的重要一員

結語

漢羌百年戰爭的起因,主要在於東漢政府的民族政策制定有誤,對羌人長期的橫徵暴斂,最終引起了羌人的激烈反抗,而東漢在一次次羌亂中沒能正確審視自身的錯誤,反而採取了更加強硬的手段去應對羌亂,雖然最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也同時敲響了東漢王朝覆滅的喪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