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探索劉禹錫與柳宗元之間的友情,自身難保還要替對方求情

探索劉禹錫與柳宗元之間的友情,自身難保還要替對方求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禹錫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中唐時期的“永貞革新”,在我看來,像是一場龍捲風,來得太快,匆匆吹過大明宮的屋檐後又匆匆離開。不幸的是,大才子劉禹錫與柳宗元被這場風吹離了朝堂,一切理想抱負終是淪爲空談。曾經屹立在廟堂之上慷慨陳詞、爲民謀福,深受君王愛戴的股肱之臣,頃刻間便淪爲了遠赴他鄉、朝不保夕的謫臣遷客。曾經朝夕共處、共同進退的至交好友、政治同僚,也不得不天各一方、靠着心中念想過活。這樣的落差,誰能不深感悲涼?

十年的寒霜雨雪、風春雨打,將劉禹錫、柳宗元的墨發染上白霜;十年的孤獨寂寥、悽清苦冷,讓躊躇滿志、熱血沸騰的少年一夜變成了獨釣寒江雪的老翁。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十年的忍耐堅守、苦苦等待,終於讓劉柳二人盼來了一紙回京詔令。我相信,那一刻,他們的心情絕對是既激動開心,又欣喜期待的。

時隔十年,劉柳二人迎來人生的轉機。他們懷揣尚且炙熱的理想與抱負,迫不及待地奔赴長安。然而,他們究竟能不能順利迴歸朝堂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探索劉禹錫與柳宗元之間的友情,自身難保還要替對方求情

造化最喜捉弄人,劉柳如何扼得住命運的咽喉?

《汨羅遇風》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爲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那麼這首詩的前兩句我們該怎麼理解呢?小Z以爲,這上闕是作者在表明自己的心志。你看,“南來”一詞,道出的是柳宗元此前的處境。這裏寫的是詩人回顧貶湘時,下定決心,不作悲愴的楚臣,絕不爲憤世而懷沙自沉,亦不會因憂國憂民而自沉於水。而“重入修門自有期”,則表明詩人對未來充滿期待,有信心東山再起,勵精圖治,再幹出一番天地來。

而下闕“爲報春風汨羅道”,則是說詩人在春暖花開的時節,來到了汨羅。這一路上,春風徐徐吹來,陽光明媚,讓人充滿希望。尾聯“莫將波浪枉明時”,就再次表明,詩人絕不願像那汨水的波濤,淹沒在泱泱大洋中,而是不負元和中興的美好時光,不因遭遇挫折而放棄自己要在政治清明之時施展才乾的雄偉壯志。

所以透過句裏行間流露出的志向,我們不難看出,柳宗元此時的心情是非常豁達樂觀的。即使因爲“永貞革新”失敗,他經歷了十年被貶庶至邊遠荒涼之地的悲慘時日,可謂是不堪回首。但眼下就要到秦京了,高堂明鏡就在眼前,劉柳二人新的期望又被煥發出來。小Z猜想,他們如此樂觀開懷,一定是覺得自己的機會又來了,又可以爲再一次的大顯身手做準備了。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我看不盡然!

一紙詔令回秦京,轉瞬再遭貶庶,劉柳二人爲何如此慘?

我們在前面提到,這熬過了十年貶謫的劉禹錫、柳宗元,終於等到了天子唐憲宗的一紙詔令召喚回京的春暖花開時刻。本以爲迎來人生轉機的劉柳二人,滿懷期待地趕赴長安。誰曾想,等待他們的竟不是高官厚祿,也不是帝王重用,而是又一場貶謫之苦,一輩子都不能再翻身。這場變故來得非常突然,柳宗元和劉禹錫一點兒準備都沒有。那麼,這劉柳二人身上又發生了啥?

一、禍從口出惹人妒

公元815年,被貶至湖南地區達10年之久的劉柳二人,終於回到長安。因爲此前遠離廟堂十年之久,所以回到長安城的劉禹錫,並沒有被安排實職,而是處於待用狀態。因着劉禹錫本就十分喜歡遊山玩水,故而養出了一副閒散、自由、放浪不羈的性子。

第二年初春,萬物復甦,百鳥爭鳴,閒散在家的劉禹錫心情大好,便出門踏青遊玩。沉醉於美妙景色的劉禹錫,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長安郊區的玄都觀。這裏滿園桃花灼灼芬華,恣意盛開,十分惹眼。

探索劉禹錫與柳宗元之間的友情,自身難保還要替對方求情 第2張

劉禹錫看着這唯美的桃園景色,想起了自己被貶謫至外地的10年荒涼時光,不禁悲從中來。世人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伴君如伴虎。如今唐憲宗即位,“二王八司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朝堂上又出一批新的權貴當政。再瞧瞧這新品種桃花,劉禹錫估摸着這應是某些人爲巴結新權貴們而特地栽種的。真是人走茶涼啊!他越想越生氣,詩性大發,當即寫下一首詩,以表心中所思所想。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那麼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你看,這上闕的“紫陌紅塵”“無人不道”描寫的是看花的盛況。京城路上,車水馬龍,往來的人絡繹不絕,一路塵土飛揚,間接道出賞花盛況,將賞花之人的滿足和愉悅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

而下闕則筆鋒一轉,由物及人。“盡是劉郎去後栽”,作爲全詩的詩眼,是劉禹錫在控訴當朝權貴的體現:“我被貶謫外地數十載,歷盡艱苦,備受刁難,一腔委屈無以釋懷。你們這些投機取巧、趨炎附勢的小人反倒個個被提拔,成爲當朝新貴。我明明是爲國爲民才走革新,反被貶黜,流落至偏遠的朗州,經歷了落魄潦倒的漫長十年,滿腔抱負無以施展。你們這些小人卻可以相安無事,錦衣華服,享受前呼後擁、大權在握的成就感,並以此洋洋自得。這世道何其不公!”

劉禹錫用犀利的筆墨,暗諷當朝新貴趨炎附勢、貪圖名利的行爲立即引起了保守派的不滿。他們紛紛聯合,在唐憲宗面前彈劾劉禹錫。而經歷過“貞元革新”中立太子一事的唐憲宗,對劉禹錫本就心存芥蒂。原本以爲被召回京城的劉禹錫會感恩戴德,誰曾想他還是此般膽大妄爲,出言不遜、惹惱權貴。故而唐憲宗找了一個理由,再次貶黜劉禹錫。

二、性情耿直不願妥協

其實能在遭遇十年流放後還能再起用,劉禹錫本是十分幸運的。如若他能低調行事,興許也不會落至如此下場。但對於摧不垮、壓不倒、意志不衰、一生充滿豪情的劉禹錫,他生來就不願附炎趨勢、同流合污。所以即使時間重來一次,我相信劉禹錫也依然會這樣做。他雖然是一介文人,但他骨子裏卻是十足的硬漢。

探索劉禹錫與柳宗元之間的友情,自身難保還要替對方求情 第3張

即使是在湖南過了10年悽苦清貧的生活,深受折磨,但劉禹錫還是那般“口無遮攔”。面對貪圖榮華富貴、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越發牴觸,愈挫愈勇,表現出一副永不屈服的模樣。你以爲他是不懂官場變通嗎?其實不是,只不過是他實在不願意違心阿諛奉承,做違心事罷了。

貶謫在前,患難見真情

因爲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劉禹錫把新權貴得罪了個遍,再次遭到貶謫。而此時距離他們回京,也不過才一個月的光景。這劉柳二人此前在湖南待了十年,現如今又被貶到更加荒涼的地方,這悲慘下場,就是連當時的御史中丞加裴度都看下去了,紛紛出面幫劉禹錫兩人說話。而與劉禹錫共進退的柳宗元,也上疏爲劉禹錫求情。明明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柳宗元爲何還要替劉禹錫求情?

一、牽掛好友身體

此次劉禹錫被貶的地方,是荒涼、偏遠的播州,也就是當今的貴州遵義。在當時,播州一帶,地理環境險惡不說,還十分窮困落後,一般人根本沒有辦法在那裏生活。而劉禹錫經歷十年貶黜的蹉跎,身體早已大不如前。一旦真的去了播州,他還能不能平安回來都是個未知數。

二、好友上有八十老母,耐不住此番折騰

我們都知道,劉禹錫有一位年邁的老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如果他被貶至播州這般窮鄉僻壤,一路山高水遠的。如果劉禹錫把老母親帶到播州,這一路的顛簸勞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如何能受得了?但若是將老母親留在長安,他一個人前往播州,經此一別,不知猴年馬月才能相見。那就意味着,此行離開,基本上就是永別了。思慮至此,柳宗元就給皇帝上疏,請求皇帝准許將自己的柳州貶所跟劉禹錫的播州相換,以減輕好友的負擔。

探索劉禹錫與柳宗元之間的友情,自身難保還要替對方求情 第4張

其實從地理位置來看,柳州實則更遠。但柳宗元考慮的並不僅是地理環境,還有文化環境和經濟環境。綜上所述,柳州一帶比播州情況更好一些。雖然這個建議並沒有被採納,但在衆臣的求情下,劉禹錫還是從原來被貶的播州刺史改成了連州刺史。

不過巧的是,十年前劉禹錫被貶的時候,第一貶的任所便是連州刺史。只不過當時他還沒有到任,中途又被調走了。如今兜兜轉轉他還是回到了這裏。可能冥冥之中,劉禹錫跟連州有着一種特殊的緣分吧。

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此乃真友誼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爲嶺外行。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佔時名。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誰料翻爲嶺外行”,短短一句,便把劉柳二人因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劫難心生苦澀表達的盡致淋漓。他們本來以爲十年貶黜時間已過,自己可以再度被重用,一展才華抱負,卻不曾想一個政治的劫難剛過,另一個劫難又來了。所以你看,這“十年憔悴”“誰料”“嶺外行”幾詞就包含了二人十多年跌宕起伏的政治風雲、艱難坎坷的人生。不過慶幸的是,無論是仕途的進與退,柳宗元與劉禹錫始終在一起。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爲嶺外行。

當初柳宗元與劉禹錫一起從湖南奔赴京城,如今又同時被貶至遙遠的南方,他們自然再度結伴同行了。元和十年,劉禹錫、柳宗元一路舟車勞頓,南下到了衡陽。而此時柳宗元要從衡陽坐船到柳州,劉禹錫則要坐車到連州,所以到了這裏,他們就不得不分別了。從此一個在柳州,一個在連州,分居兩地,再難相見。饒是如此,他們依舊牽掛着對方,書信往來不斷。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這個“伏波”指的是漢代的伏波將軍,名叫馬援。漢代交趾一帶的叛軍總在南方作亂,爲平定戰亂,朝廷就派了馬援南下鎮壓。而此時柳宗元和劉禹錫所經過的線路,便與當年伏波將軍所走的線路一模一樣。而“翁仲”則是秦代的一個巨人,秦始皇還曾以他爲原型塑造了一個銅像。但如今,銅像前都已經“草樹平”了,即草長得很高,將銅像淹沒在雜草亂樹中了。而這一切都說明了什麼呢?

這說明了人生是虛無易流逝的,自然卻是永恆不朽的。伏波跟翁仲雖已不在人世,但當年伏波走過的故道,翁仲遺墟旁邊的草樹都還在,所以自然的永恆跟人生的短暫,是沒有辦法相比的。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佔時名。

這便是柳宗元一路走來悟出的人生道理。“慵疏 ”即慵懶的意思。“疏”就是疏於與他人交際。當年柳宗元、劉禹錫就是因爲不願意與保守派同流合污,纔會遭此貶黜外地數十載的悲催下場。如果當年他們能夠妥協,以此保持政治平衡,估計也就不會遭罪了吧。

不過,話雖如此。但當年劉柳二人蔘與的“永貞革新”,是爲國求社稷穩定,爲民謀長久福利,並非爲了個人的名利。如若只是純粹的計較個人得失,他們二人當然可以妥協。所以這“休將文字佔時名”,便是柳宗元對自己的告誡,也是對好友劉禹錫的忠告:你寫的詩不注重細節,被人抓了把柄而導致了人生的大變化。願你往後能夠小心行事,切莫因爲這些詩詞,又給自己帶來新的人生災難。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纓”代指帽子上長長的帶子。那麼柳宗元爲什麼要“濯”呢?其一,離別在即,他內心不捨。其二,他雖與劉禹錫一再遭受貶謫,但始終覺得自己是清白無辜的。故而在臨別之際留下千行眼淚,以表內心的純真、 純潔及對國家的忠誠。

小結:

從柳宗元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能心繫好友劉禹錫的處境,冒險爲他求情,願意把自己的貶所跟他交換,只爲讓他照顧家中八十多歲老母親的的行爲中,我們不難發現,劉柳二人之間的這種友情充滿了奉獻和犧牲精神。他們在榮耀時相互勉勵、共同進步;落難時相互扶持、鼓勁加油,他們的友誼像冬日暖陽,溫暖人心;像燃燒的蠟燭,以己身照亮他人,默默付出。所以友情在很多的時候,除了是一種互相溫暖之外,還是一種純粹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