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管仲是怎麼樣的人?他又是如何用人的?

管仲是怎麼樣的人?他又是如何用人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才問題一直是歷史上的熱點問題,是人們從古到今討論的焦點。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能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國一躍而起稱霸春秋,當中原因衆多,管仲的政治才能在齊國強盛的道路上無疑發揮着重要作用,他的用人思想、人才制度成爲齊國源源不斷的活力來源。

作爲周穆王的後代,管仲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用人思想和方法是什麼?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一、輔佐公子糾,爲鮑叔舉薦

管仲與周王室是同宗,他的父親曾擔任齊國大夫的職位。管仲的家境原本還過得去,但是後來慢慢衰落,到管仲時生活已是困窘不堪了。爲了維持生活,管仲與好朋友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做商人。中國古代很長時間內都認爲商人是極其微賤的職業。

做商人的過程中,管仲四處遊歷,與各種各樣的人交流,開拓了視野,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社會經驗。管仲曾在軍營中當兵,但等到快要打仗的時候卻逃跑了,很多次想到朝廷當官,都沒能成功。

齊僖公逝世後,當時的太子諸兒,也就是後來的齊襄公繼承王位。齊僖公的兒子還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由管仲和鮑叔牙輔佐。過了一段時間,齊襄公喝醉,殺掉了魯桓公,管仲預感到齊國內部即將發生動亂,於是帶着公子糾前往魯國避難。

管仲是怎麼樣的人?他又是如何用人的?

不出管仲所料,齊國果然發生內亂,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流落在外,想趁這個時候取得王位。魯莊公知道齊國現在沒有君主時十分焦急,即刻派兵馬護送公子糾回國,不料被公子小白搶先,管仲率兵馬想在路上截擊小白,因射偏了箭沒有成功,公子小白裝死逃過一劫。

最終輔佐公子小白的鮑叔牙先進入齊都中,勸說之下當時的權臣都同意立公子小白爲王,即爲齊桓公。剛剛即位的齊桓公十分需要人才輔佐治國,他想讓鮑叔牙擔任宰相,鮑叔牙對齊桓公說自己才能比不上管仲,要想將國家治理好,一定讓管仲擔任宰相之職。

公子小白順利即位後,管仲和公子糾等人都以爲小白已死,慢悠悠趕往齊國,沒想到公子小白已是齊國君王了。魯莊公知道後非常惱怒,攻打齊國,大敗,齊桓公爲了王位穩固讓魯莊公殺死公子糾,將管仲和召忽交給他。魯莊公身邊的大夫施伯認爲齊國要管仲是想任他爲官,勸魯莊公殺死管仲,但魯莊公中鮑叔牙之計,以爲齊桓公是因太過憎恨管仲,想要親手解決他,沒有聽從施伯的建議。

在齊國的強大壓力下,魯莊公殺死了公子糾,將管仲和召忽送回齊國發落。管仲知道這是鮑叔牙的計謀,就讓負責押送的工人快速趕到齊國,平安到達。在鮑叔牙的建議下,齊桓公用當時十分正式隆重的禮儀將管仲迎回,以示對其的重視和信任。兩人見面後暢談許久,齊桓公深爲管仲折服,讓他擔任宰相,還稱之爲“仲父”。

二、助齊國稱霸,結盟約數次

桓公繼位的第二年,他不聽管仲勸告攻打宋國,最後被其他諸侯國討伐,落得慘敗。次年,在管仲的建議下,齊國攻打譚國,成功擴大疆域。又過了兩年,管仲提議齊國參與同宋、陳、蔡、鄭等國的會盟,商議宋國安定之策。當時遂國也受到邀請,但是沒有出席,管仲出兵滅掉遂國,極大提升了齊國在諸侯國中的威望。

沒過多久,魯、宋、陳、蔡、衛都屈服於齊國的威懾之下,鄭國還處在內亂當中。管仲建議齊桓公借這個機會調節鄭國內亂,進一步提高齊國的地位。當時鄭國厲公回國後先後殺死傅瑕、原繁,成爲君主後,想要鞏固王位,欲聯合齊國,管仲就趁這個機會建議齊桓公聯合宋、衛、鄭,還有周王室參加會盟。

齊桓公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間,齊國、宋國先後救援燕國、刑國、衛國,還幫助被洗劫一空的刑、衛兩國恢復戰後家園,遷都往更安定的地方,得到恢復的百姓們心情高興,其中也有對齊、宋、曹國的感激,好像忘記了王國的悲傷。齊桓公二十九年,楚國攻打鄭國,齊桓公和管仲與魯、宋、陳、衛、鄭等八國聯合,先將蔡國消滅,一直攻打到楚國。

面對大軍壓境,楚國派使臣屈完談判。面對屈完不軟不硬的態度,齊桓公讓大軍駐紮下來,威懾楚國,管仲也不想打仗,只想嚇唬楚國。齊桓公爲了炫耀兵力還帶屈完觀看楚國的軍隊,屈完的冷靜態度最終讓齊桓公同意與楚國結成聯盟。

周惠王去世後,齊桓公與各諸侯王擁立太子爲王,也就是周襄王。受賜典禮上,周襄王看齊桓公年老,請他不必下拜,齊桓公本想聽從,在管仲的建議下仍行拜禮,衆諸侯歎服。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時日無多,齊桓公問他誰可以接任宰相之位,管仲將心中人選公孫隰朋推薦,又勸說齊桓公遠離方、豎刁和易牙。

三、管仲的人才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四起,局勢瞬息萬變。管仲能在這樣的背景下令齊國從國力薄弱的小國一躍而起成爲“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的霸主,與其卓越的政治才幹分不開,其中最爲重要的莫過於他的人才思想,在齊國稱霸的過程中舉足輕重。

管仲是怎麼樣的人?他又是如何用人的? 第2張

在人才的選拔、培養、任用方面,管仲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制定了非常系統的人才管理方案,這樣一來國君在進行人才選用時就有方法程序可以作爲依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中國古代史上,管仲的人才思想一直是歷任國君的任人蔘考。管仲將人才制度法制化,因此中國有了最早的上計制、三選制、書伐制。

上計制是要求鄉大夫和屬大夫在每年正月時向國君報告其管理的政務情況。齊桓公親聽親問,對治理效果不佳的官員進行責備出發,治理成效好的官員嘉獎。書伐制是每到一年讓各級長官上書其管轄區域內官員的治理功勞,選用其中才幹突出的人任用。三選制則是先由地方官員舉薦,齊桓公再將其召請入朝,通過詢問觀察其人格品行和能力,若是優秀則委以重任。

這些制度的實行督促着齊國官員必須定期檢查自己的政績,不敢鬆懈。齊國升遷賢者,罷黜劣者的選官制度使官員們能夠兢兢業業,百姓也勤勉爲善,齊國上下一片清明。這樣的人才選拔制度爲齊國後續的治理奠定了十分良好的基礎,越來越強盛。管仲提出的任人制度打破了西周以後“任人唯親”的原則,在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的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四、管仲的用人之道

由管仲創制的人才思想在很多方面都體現出先進、優秀,是齊國能蓬勃發展的契機,對後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在人才選擇標準上,管仲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制度和宰相制度;在用人原則上,管仲將用人不疑踐行到實處。在管仲用人制度的引領下,齊國的國勢充滿活力,生機勃勃。

第一,在人才選拔上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首先要確定的無疑是選擇標準,管仲選拔人才時不計較門第、出身、性別、年齡、國籍等客觀條件,只看中實際能力,認爲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看到人才的可取之處。中央人才方面,管仲提議宰相之下再設“五官”,協理各種事務;外交人才上,管仲十分注重根據當下國情選拔人才,看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人蔘與外交活動。

除此之外,管仲還向統治者提議在全國範圍內選拔那些有影響力的人,發揮他們的作用引導百姓向善,這在國家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突出才能的人管仲會關注到,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型人才他也不會忽視,同時還充分考慮到普通百姓的才藝。

第二,確立宰相制度。宰相制度是齊國創立,這一職位的出現順應歷史發展的需要,能爲國家發展提供極大助力。作爲君王的輔弼,宰相在羣臣之中地位最高,可以說宰相的選拔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發展,管仲對這一點的認識非常充分和全面,擔任宰相職位的人需滿足多方面的條件。這一制度的確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爲齊國成爲霸主奠定了基礎。

第三,疑人不用。在人才任用方面,管仲一方面繼承前人的經驗,一方面又進行了開拓性創造。他認爲任用人才不但要做到知人善任,更要將用人不疑發揮到實處。他認爲任用人才卻又懷疑他,實際上是沒有任用,人才真正的才能也得不到充分發揮,這樣就不算得到人才。

結語

在齊國一步步成爲春秋霸主的征程上,管仲的政治才能發揮了極大作用,其中人才思想更是極大推動了齊國的發展。他不拘一格的擇人標準爲齊國提供了開闊的人才選擇範圍;首創的宰相制度更是讓齊國的治理更加井井有條;疑人不用的任人原則千百年來爲無數君主借鑑,成爲中國古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任人原則之一,時至今日仍有餘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