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楚懷王當初之初楚國實力首屈一指 楚國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

楚懷王當初之初楚國實力首屈一指 楚國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楚國興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楚懷王時期的楚國能夠繁榮,楚國後來是怎麼走向衰落的道路的?期間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春秋戰國時期,在很長時間內楚國與秦國相持,天下人皆言“非秦即楚”。然而富強的楚國到了楚懷王當政期間卻走上由盛而衰的道路,再也沒能恢復楚威王時期的繁榮狀況,最終成爲被秦國吞併的諸侯國之一。從西漢開始,中國古代歷史上對楚懷王的批評從未停止,不過在楚懷王當政初期,楚國國力仍是首屈一指。

楚懷王執政初期爲什麼能保證楚國的繁榮?後來楚國又爲何走上衰落之路?

一、楚懷王執政初期的楚國

衆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相對春秋時代,到了戰國以後,社會上的生產、經濟發展更爲迅速,變革速度也越來越快,一統大勢已是不可避免。由於鐵器的廣泛使用,人的生產活動效率大大提高;文化思想上,百家爭鳴的局面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軍事上各國諸侯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

楚懷王當初之初楚國實力首屈一指 楚國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

魏國、楚國、韓國、秦國相繼變法,以擴充國家實力,希望能夠在戰國的舞臺上求得一席之地。諸侯國中以楚國和秦國的實力最爲強大,在衆多諸侯國佔有很大優勢,是最可能一統春秋的兩個國家。對楚國來說,在戰國舞臺上的表現無疑對國家的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成則成爲兼併者,敗則遭受兼併。

楚懷王熊槐正是在楚國處於關鍵期時登上楚國君位,成爲戰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從楚國的興衰來看,楚懷王的人生可以分爲兩個階段,一是執政前期到丹陽之戰失敗,楚國在這段時間的國力繼承楚威王,呈現繁盛之勢。

楚懷王當初之初楚國實力首屈一指 楚國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 第2張

首先,疆域遼闊,國庫充盈。楚懷王執政初期,楚國的疆域之大排位東方第一,世界第二。到亞歷山大大帝的龐大帝國瓦解後,楚國成爲世界第一大國。在經濟上,楚國更是富有非常。憑藉天然的地理優勢,楚國生產黃金、銅礦以及其他礦藏,是諸侯國中礦產最爲豐富的國家,加上地處水濱,水產也是楚國特色,僅憑地理條件就能看出楚國與其他諸侯國的差距。

同時,在商業交往上,楚國與中原地區貿易往來頻繁,在出口本國特產的同時也會進購別國的物產,如齊國的鹽等。楚國進行貿易活動的地域範圍也非常廣泛,舟船幾乎能通行楚國的大小河流。從楚國商業發展的開放性上就能夠看出楚國經濟發展之繁榮。

其次,軍備充足,戰績輝煌。據《戰國策》的相關記載,當時的楚國號稱兵馬百萬,戰車上千,馬匹上萬。《史記》中也有關於楚國軍事實力的記載,提到楚國方圓千里,手持戈戟的人數高達百萬。雖然類似記載看起來較爲誇張,但仍能從中看出當時楚國軍力的雄厚。經濟上繁榮,軍事上強盛,這時的楚國足稱國富兵強,無愧春秋第一,也僅有秦國國力能與之比肩了。

二、楚懷王執政初期楚國興盛的原因

楚懷王執政初期楚國能夠呈現出欣欣向榮之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前人遺產,二是楚懷王自己的追求。首先,楚懷王繼任之初的楚國保有前人留下的豐富遺產,尤其是楚威王爲楚懷王留下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將領,這是當時的楚國能保有強盛軍事實力的重要原因。

楚懷王當初之初楚國實力首屈一指 楚國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 第3張

這段時間楚國國勢喜人很大原因是原本的楚國就十分富強,剛剛執政時楚國仍朝着繁榮的方向發展,雖然楚懷王之前楚國也並非一帆風順,但從大局看來,楚國的社會呈現出前進之態。特別是楚威王時期,楚國的軍事上持續向外拓張,對越國用兵使其名存實亡。

除了領土擴張,楚威王還爲楚懷王留下了一批非常有才能的將領,如景翠、昭陽。《史記》中有不少關於景翠、昭陽的記載,楚懷王執政初期昭陽的地位遠比景翠高,但襄陵之戰後懷王沒有再任用他。《呂氏春秋》中曾提及昭陽在襄陵之戰勝利後曾向齊國靖郭君提出用數倍的楚地交換薛地,這件事一方面說明薛地時戰略要地,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昭陽地位之高,表明他並不顧忌楚懷王。

其次,楚懷王本人也有富國強兵的追求。對於任何一個國軍來說,繼承父位之後都希望祖宗的事業能在自己手中興旺發達,能開闢一番天地。面對富強的楚國,楚懷王的開局顯然不錯,他剛繼任君位時躍躍欲試的心情可想而知。楚懷王繼位早期非常看重屈原,並在他的建議下變法改革,屈原也對這段時間十分懷念,其《惜往日》中深切地表達了對那段日子的念戀。

雖然後來屈原遭到放逐,但據《史記》的相關記載,屈原即使身處逆境仍是心繫懷王,希望懷王能夠醒悟過來。有前人豐厚的遺產,再加上懷王本身對國家富強的追求,楚國只要能跟上歷史的潮流,君臣團結,把握天下局勢,在戰國的兼併戰爭中取得勝利極有可能。

三、楚國的衰敗

雖然有豐厚的國力基礎和雄厚的軍事實力,楚國本身仍然能危害自身的不穩定因素。首先,在國際方面,自從魏國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失敗,其國力受損嚴重,首霸地位不保。在這樣的情況下,“合縱連橫”成爲當務之急,在外交活動中爲各自爭得優勢成爲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首要目標。這一時期的國際實際上非常脆弱,往往在利益的驅使下就會背信棄義。

楚懷王當初之初楚國實力首屈一指 楚國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 第4張

同時,楚國本身在內政方面也有諸多隱憂。楚威王在位時即對楚國內部的憂患表示過擔心,“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可見當時的楚國已是內憂嚴重了。楚威王的擔心果然應驗,公元前313年,張儀來到楚國遊說楚懷王,懷王此時心中得意楚國的興盛,絲毫沒有考慮張儀訪楚的目的。張儀此前曾在楚國遭受過屈辱,如果楚懷王能夠認清調查他的背景人品,一定不會對其掉以輕心,這次屈辱也是後來張儀欺詐楚國的原因之一。

除了張儀原本與楚國的仇怨,對於遊士遊說的功利性楚懷王也沒有意識到。戰國時期,爲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出現了許多搖脣鼓舌的遊士,這些遊士的遊說大多是功利性的,其可信程度原本就不高。況且向張儀這樣陰謀詭譎之人,其言論更是不可信取,楚懷王被眼前之利打動,聽信張儀之言,最終自食惡果。

四、楚國衰敗的原因

楚國偏在楚懷王執政時期走向衰落,其中不僅有楚懷王個人的原因,也與當時楚國本身存在弊政有關。第一,局勢不清。楚懷王沒有認識到天下局勢是楚國從興盛走向衰敗的重要原因,楚國最不應該的就是與秦國合作。戰國之時雖七國並立,但他們的實力是此消彼長的狀態。

戰國時期先後強盛的國家有魏、齊等,但他們的強盛都沒有持續太久,能爭奪天下、一統九州最可能的就是秦國和楚國。想要左右戰國局勢僅靠本國是難以實現的,必須通過與其他諸侯國合作,通過其他國家的幫助才能走上稱霸之路。“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此時楚國只要能堅決走合縱之路,最終稱王者則未可知。

而且,如果楚國走合縱之路,其所處位置也是相對有利的。楚國國大,在諸侯國中也很有聲望,原本各諸侯國對楚國賦予了很高的信任,第一次合縱就推舉楚懷王作縱長。然而楚懷王沒有好好把握機會,在合縱聯盟中分分合合,尤其是對齊國搖擺不定的態度更是註定其敗亡之路。

楚懷王當初之初楚國實力首屈一指 楚國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 第5張

第二,傳統體制的弊端。除了楚懷王的個人原因,楚國的衰亡與其體制上存在 的弊端分不開。顯而易見,楚國在楚威王執政時期國力十分強盛,這樣的優勢直到楚懷王執政早期仍然持續,但楚國的體制在這個時期也對其發展有所制約,這也是楚懷王的悲劇一旦發生就蔓延開來、無可挽回的主要原因。

首先,權力分配製度仍然是世族制。在這種制度下,王室掌握着國家的核心控制權,擔任官職者絕大部分是楚國世族的後裔。這樣的制度一方面能避免國家的權力落在旁人之手,當中也出現不少棟樑之材,但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庸才弄權,如楚懷王的庶子子蘭,毫無作爲,在歷史上臭名昭著,但楚懷王和楚頃襄王仍對他委以重任。

楚懷王當初之初楚國實力首屈一指 楚國又是怎麼走向衰落的 第6張

其次,人才制度也存在弊端。先秦時期,隨着“士”階層的崛起,社會上人才輩出,如孫叔敖、老子、莊周、屈原等,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學者。然而由於楚國人才制度的缺陷,導致大量人才外流,尤其是作爲楚國人的李斯沒有留在楚國,對楚懷王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

結語

作爲楚國君主,楚懷王在執政初期也頗具雄心壯志,希望祖先的基業能在自己手中大放異彩,其當政前期楚國的欣欣向榮也是對他努力的肯定。但在歷史的關鍵時期,楚懷王卻沒能正確認識到當時的局勢,也不能做到知人善任,再加上楚國本身的政治制度也存在弊端,衰落終是無法避免地席捲而來。對於楚國的衰落,我們不僅要看到楚懷王本人的失誤,更要看出楚國本身存在問題,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待楚國的衰敗之因。

不足之處請多指正!

參考文獻:《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