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季孫與蘇軾之間有什麼故事?蘇軾贈其一首詩

劉季孫與蘇軾之間有什麼故事?蘇軾贈其一首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季孫是北宋詩人,蘇軾稱其爲“慷慨奇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089年,蘇軾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到杭州當太守,這是他第二次在杭州任職。十六年前,蘇軾因爲朝廷的爭鬥,被貶謫出汴京,曾經擔任過杭州通判一職。

那時,西湖在蘇軾的眼裏,景色是那般旖旎: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十六年後,西湖不再儀態萬方,碧波盪漾,因爲無人治理,西湖湖底的淤泥堵塞了整個湖,使湖水變得渾濁不堪。

再次成爲杭州的長官之後,蘇軾一上任就開始疏浚西湖,他派人將湖底的淤泥挖出來,並用挖出的淤泥和水草,在西湖湖面上修築了一條可以任人行走的林蔭大道,這條大道就是著名的“蘇堤”。

劉季孫與蘇軾之間有什麼故事?蘇軾贈其一首詩

在修建“蘇堤”的浩大工程中,蘇軾得到了一個人的大力支持,他就是時任兩浙兵馬都監並駐杭州的劉季孫。

劉季孫,字景文,工詩,較蘇軾年長四歲。蘇軾第二次到杭州做官時,與劉景文一見如故,過從甚密。

劉景文很有才華,也深懷抱負,蘇軾多次稱讚他爲“無雙國士”。劉景文還出身名門,他的父親劉平是朝廷重臣,曾經擔任過宋仁宗朝的太尉。

按理說,憑藉父親的關係,劉景文在仕途上應該是步步高昇的,但事實上,當時在杭州任職的劉景文已經五十八歲,卻依然沉淪底層,不得朝廷的重用。

原來,問題就出在劉景文的父親劉平身上。

1040年,在宋和西夏的三川口之戰中,劉平率軍與敵苦戰多日,死傷慘重。他迫切需要宋軍的支援,但當時的宋軍將領黃德和因爲畏懼李元昊的實力,故意拖延不令進軍,甚至退兵躲避,最後導致劉平兵敗被俘。

劉季孫與蘇軾之間有什麼故事?蘇軾贈其一首詩 第2張

爲了掩蓋自己的罪行,黃德和事後向朝廷告狀,說劉平在戰爭中主動降敵,自己因兵力不支只好退兵。

就在劉平的罪名要被坐實之時,兩個參加過三川口之戰的士兵,向當時主事的宋朝名臣文彥博反映了戰爭的真實情況。文彥博派心腹到前線經過一番調查,證明確實是黃德和擅自退兵,才導致劉平力戰而死。

消息傳到京城,宋仁宗大怒,下令將黃德和斬首示衆,並追贈劉平爲朔方節度使,劉平的子孫在朝爲官的,也都可以得到褒獎升遷。

如果事情朝着這個方向發展,那麼劉景文的仕途必然大有起色。可誰知,時隔不久,宋廷在西夏的探子,打探到劉平竟然沒有死,而是留在了西夏。

這個消息,無疑給大宋的臉上打了一記重重的耳光。劉景文在一夜之間,褪去了身上所有的光環,他從一個妥妥的“紅二代”,頓時成爲無可辯駁的“叛臣之後”,朝中上下從此再也無人搭理他了。

作爲劉季孫的同道和知己,蘇軾深知好友心中的苦和痛,他希望景文能夠忘掉心頭的陰影,振作起來,堅強起來。

因爲人生中的有些事情,並非我們所能主宰,何況劉平留在西夏是主動選擇還是迫不得已,真相真的難以得知。所以劉景文沒必要有過多的負累,只要做好自己,問心無愧便可以了。

劉季孫與蘇軾之間有什麼故事?蘇軾贈其一首詩 第3張

因此,又一個冬天到來之際,面對荷盡菊殘的衰敗之景,蘇軾爲劉景文高聲地唱道: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說,你看,雖然那些娉婷嬌豔的荷花已經凋謝,就連荷葉都沒有了;那深秋的最後一朵菊花也散盡了自己的芳香,但是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生機勃勃。

蘇軾還說,不要以爲一年再無美好的景色,難道景文你沒有看見,經過寒霜的肅殺,到處還有橙黃橘綠?雖然我們飽經滄桑,歷經挫折和打擊,但此時我們的人生,難道不似這大地,也正在進入豐收和成熟之時嗎?

我想,劉景文看到這首詩後,他一定會明白蘇軾的良苦用心,他怎能辜負朋友的勉勵,他必會像東坡一樣,今後面對逆境,不悲不喜不怒,只淡然一笑,放寬心胸,就像那江南的丹橘,迎霜挺立,經冬猶綠。

一年有時序變換,人生有春夏秋冬,只要心中有光,哪怕身處凜冽無比的寒冬,我們依然能夠擁抱那溫暖燦爛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