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朝時期官吏制度怎麼樣?俸祿最高的官職是什麼?

清朝時期官吏制度怎麼樣?俸祿最高的官職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春秋之際,齊國宰相管仲最先定下“士農工商”四民的次序,並且一直沿用了數千年之久。《管子》有云: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

從這個排位中我們不難看出讀書人也就是“士”的崇高地位。有句老話叫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單單是古代,就連現在也有許多人將它奉爲圭臬。在古代社會,階級分明,對於寒門子弟來說,唯一改變自身階級和命運的方法只有讀書。僅僅讀書也不夠,十年寒窗苦讀,爲的是入仕,只有進入統治階層,自己才能成爲人上人。雖然說官越大,手上權力就越大。但也並非每個人都想着手握大權,反而是一些品級不高,油水豐厚的職位特別受“歡迎”。畢竟官再大,也得吃飯,也得養家餬口。

遠的朝代我們不說,我們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爲例,看看這些朝廷的“一品大員”們可以享受到怎樣的待遇。

首先,我們需要對清朝的官吏制度有一定了解。清朝官吏的品級基本上延續了漢代以來的品級制度,大體分爲九品,共十八個等級。最高的一級就是正一品,最低的叫做從九品。至於那些超規格的王公貴族們,他們自有一套品級制度,我們在這就無須深入研究了。

清朝時期官吏制度怎麼樣?俸祿最高的官職是什麼?

根據史料記載,清朝官員們的收入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叫做“俸祿”,另一部分叫做“祿米”,它們的發放,每一品級間都有着詳盡的規定。根據《清實錄》中的記載來看,一名“正一品”的清朝大員,每年的俸祿不過區區180兩白銀,90石祿米。按照購買力來計算,清朝的一兩銀子放在現在也就大概等於170元的人民幣,而清朝的一石大概就是現在的28千克。

這麼計算的話,一個正一品的大員,一年工資就是30600元,再加上2520千克糧食。

就這個工資水準來看,別說維持奢侈的生活了,就是普普通通的過日子,那也得是緊緊巴巴的。更何況,官員們也不可能是單身漢啊,一大家子的兒女妻妾,家丁奴僕等着他養活呢。難道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紙醉金迷”的生活真的完全是杜撰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電視劇中對官員生活的奢侈程度縱然可能有誇大的成分,但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所以大家別忘了,清朝的官員們還有一些“額外的收入”。這些額外收入,最主要的就是指從雍正皇帝開始的“養廉銀”制度。還是那句話,大多數人辛辛苦苦讀書當官是爲了享福的,不是來遭罪的,工資太低,難免心生怨言。慾望得不到滿足,手頭一緊,很容易滋生腐敗,這一點參照歷史上有名的吝嗇老闆朱元璋就知道了。而養廉銀製度,其實就是“高薪養廉”,按照品級發放給官員遠遠高於工資的額外收入,降低官員們貪污的心理,鼓勵官員們保持清正廉潔。但這個遠高於工資的發放制度,究竟又是個怎樣的“高”法呢?

“養廉銀”根據官職大小的不同,一般是基本工資的10-100倍。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真正執行時的劃分遠比此精細。根據《清史稿》記載,清朝的官員不但有文武官之分,還有京官與地方官之分。官職大小,性質,所任屬地的不同,都會造成“養廉銀”的不同。我們取一個平均值來說吧:一品的文官每年的“養廉銀”大約是16000兩銀子,按照上面的換算方式,就是272萬人民幣,加上原本的3萬元工資和糧食。也就是說,文職一品官員的年收入大概就是275萬人民幣和2520千克糧食。那麼武官呢?一品武官的年總收入平均下來大概是50萬元左右。

清朝時期官吏制度怎麼樣?俸祿最高的官職是什麼? 第2張

文武官職的工資區別已經很明顯了,落差已經很巨大了。但所謂人比人氣死人,官員們一年到頭戰戰兢兢的方纔拿到了那麼多工資,那些王室宗親呢?王室宗親中等級最高的當屬親王,但他們沒有“養廉銀”一說,只有“祿米”和“俸祿”。但儘管如此,他們的收入也遠超一品大員,有的甚至超過了500萬元人民幣,名副其實的“高薪”職業。最關鍵的是,大多數王室宗親都是不管事白吃飯的,就是有,很多也就是掛個閒職罷了。既無雜音之亂耳,又無案牘之勞形,每年拿着如此高的工資,怎能不讓人心生嫉妒。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巨大的落差反而更加劇了官員們貪污的心理,即使有着如此高的待遇,清朝的貪污現象依舊嚴重,“高薪養廉”的政策也變成了一個無稽之談。

有老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小官鉅貪”。並非高官要職之人,尚且如此猖狂,那些真正位高權重的高官們呢?結論可想而知。

苛捐雜稅不斷加多,國庫卻還是連年空虛,所謂繁榮的大清王朝背後卻是外強中乾。在外來侵略勢力的壓迫之下,清朝表面脆弱的繁華,就猶如鏡花水月一般,一觸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