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什麼說陳平的一生都在跟張良較勁?

爲什麼說陳平的一生都在跟張良較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說陳平的一生都在跟張良較勁?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常言道“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兵家大小事情都講究謀略,尤其是在乾坤未定的亂世,計謀拿捏得好相當於事半功倍。張良和陳平作爲漢高祖劉邦身邊的兩名謀士,不光在打仗用兵上有良策,人心的算計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但是,要說誰更勝一籌,答案自然是張良比較厲害些。而且當初劉邦心裏也是這麼想的,因爲劉邦誇張良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說陳平是“智慧過人,卻難擔大任”。

從他對倆人的評價中就能看出來,張良深得他心。

但兩人同爲劉邦的謀士,這麼一說就讓他十分尷尬了,於是一

都在暗地裏和張良較勁。

爲什麼說陳平的一生都在跟張良較勁?

身份背景不同的倆人

張良的家庭背景是五世相韓,不光父親是韓國當朝大宰相,歷代先祖都是韓國宰相,地位尊崇。

除了家世傲人之外,本人更是相貌堂堂,在這些優勢的加持下,張良就是一位風度翩翩的貴族公子。

按照子承父業這個說法的話,張良本該是韓國的宰相,一生幸福沒有求職煩惱。但天不隨人願,秦始皇一統六國後,韓國覆滅在戰火紛飛中,張良的幸福人生也被打亂了節奏,韓國貴公子的形象也一去不復返。

本來好好的人生和家庭就被人抹殺了,換做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甘心嚥下這口氣,更何況是家境優越的張良呢。

從那時起,張良與秦始皇結下了不可磨滅的國仇家恨。

張良與劉邦結識就是在反秦初期,當時張良帶着一百多號人前去投奔楚王景駒,恰巧在投奔路上遇見了帶着一千多號人的劉邦。

倆人相交十分談得來,加上劉邦扛起了反秦的大旗,倆人目標一致,並且劉邦手上人數衆多,有號召能力,這對反秦的張良來說是最重要的資源。於是張良毫不猶豫轉投劉邦麾下,成爲劉邦的錦囊妙袋。

相比張良的大富大貴,陳平的出生就悽慘得多,生活貧困,家中除了哥哥種田爲生之外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但是陳平哥哥依舊支持他讀書遊學,以致於他有卓越的見識和不俗的氣質。

雖然陳平家境不好,但並不妨礙他樣貌生得俊美。當時陳平家中太窮,十里八鄉的姑娘都瞧不上他,想娶個媳婦比登天都難。

後來城中有一富戶將孫女嫁給他,原因是富員外看陳平長得一表人才,認爲他將來必定是前途無量的貴人。

成婚後的陳平,果然日子越過越好,名聲也越來越大

陳平投靠劉邦時,已經是第三次易主了,他先前跟隨過魏王和項羽。也許是基於這一點,陳平在投靠劉邦時並未得到重禮相待,只是讓他做一名典護軍,從事監督工作。

到後來,陳平爲劉邦獻出離間項羽的計策後纔得到重用。

從上面的人生經歷就能看出來,張良與陳平是兩個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而且跟隨劉邦的年份也不一樣,張良資歷深,與劉邦交情也深。

陳平出現的時候,劉邦已經成爲漢中王,之前風雨不順的日子他都沒有參與,倆人肯定談不上有多深的交情。

爲什麼說陳平的一生都在跟張良較勁? 第2張

張良喜用“陽謀”

張良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性格比較衝動的人。當年秦始皇出巡東遊,得知消息的張良立馬花重金找了個壯漢大力士伏擊秦始皇。

大力士拿着百十來斤的大鐵錘子站在路邊等着秦始皇,打算車駕一出現就用大錘子把秦始皇砸死,誰知道大錘子砸偏了沒砸中,頭有魁星照耀的秦始皇躲過一劫。

張良因爲找人刺殺秦始皇的事情開始名聲大噪,大傢伙認爲年紀輕輕的他敢找人刺殺始皇,其勇氣可嘉也。

也許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張良身上既有貴公子的傲氣,也有爲人處世的道德底線。

早年張良在一座橋上散步時,碰到一位老人,老人當着張良的面將鞋脫掉扔到橋下,然後指着鞋對張良說:“小子,你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從小養尊處優的張良何時受過這種使喚,可想而知張良的臉色有多難看。

史書上是這樣形容當時的情況:“良愕然,欲毆之。”張良見老人歲數大,忍住沒有打他,下去給他撿鞋。

不難看出,張良年輕時候是挺有趣的一個人。

張良的計謀就如同他的性格一般,明目張膽,卻又讓人奈何不了他。史書上將張良的計謀稱爲“陽謀”。

劉邦被困在蜀地之時,張良讓把他棧道燒燬, 以此向項羽表示自己無回漢中的決心。隨後,張良遞信給項羽進行遊說,並且告訴他齊國的田榮造反,藉此轉移項羽的注意力。

項羽聽到田榮造反的消息後就坐不住了,立刻帶兵去齊國平亂。劉邦得以調養生息,有了反擊的機會。

其實張良的計策很明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在幫着劉邦,當時項羽身邊有范增相助,不過還是着了張良的道,發兵北齊,錯過了剿滅劉邦的大好時機。

陳平擅於“陰謀”

對比張良的“陽謀”,陳平的計策就算是“陰謀”了。

當年劉邦在滎陽與項羽僵持着,項羽的大軍壓得劉邦喘不過氣來,正當劉邦苦惱如何是好時,陳平獻出一計,離間項羽與范增。

陳平用金錢收買楚人散佈謠言,稱范增沒有盡心盡責爲項羽辦事,項羽本就生性多疑,聽到謠言後心中大怒,與范增心生嫌隙,范增一氣之下便回老家了,然後在路上不幸身亡。

沒有范增輔助的項羽就相當於少了一雙翅膀,實力大減。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陳平擅於離間計,他可以抓住人性細微的弱點加以利用,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歷史上對陳平的評價多爲無所不用其極,道德底線極低,而且陳平在一次戰役中,徹底將“陰謀”的陰狠程度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年劉邦被項羽死死圍困在滎陽中,逃不出去。陳平想出一個法子,讓紀信打扮成劉邦的樣子坐在車中,假裝投降。

然後再找2000名女子放在紀信身邊,吸引楚軍的注意力。趁着楚軍不注意之時,劉邦等人騎馬跑出滎陽。

不得不說,陳平的這一招實在是高明,本來女子就吸引眼球,他還找了2000人,這不是讓楚軍眼花繚亂嗎?

在這種情況下,楚軍肯定難以注意逃出城門的劉邦。不過,正是陳平的高明手段使項羽發現後勃然大怒,下令將假扮劉邦的紀信活活燒死。2000名女子也沒有得到好下場。

所以說陳平的手段高明是一回事,毒辣也是一回事。他讓紀信假扮劉邦時難道沒有想過事發後果嗎?答案肯定是想過的,只不過是爲達到目的,不在乎犧牲他人的性命罷了。這一點,就是他和張良最大的區別。

結語

劉邦正是看出了陳平與張良的不同之處,在他心裏更認同張良的做法,也更欣賞張良的才略。陳平也知道劉邦的天平更偏向張良些,暗中默默和張良較勁。

但是這兩個人卻有着完全不一樣的結局,張良知道天下初定之後,一定會有很多的事情,於是便辭官帶着弟子四處雲遊,不問朝廷之事,最後安享晚年。

而陳平卻不懂得這些,他靠着自己的小聰明幫助呂后,根據一些野史的記載,陳平最後是被劉邦設計殺死了,因爲他覺得陳平往後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利。

也因此陳平可能

直到臨終前才發現,自己的小聰明在張良的大智慧面前是多麼渺小,自己終究不敵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