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特殊意義?與明代對外政策有什麼關聯?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特殊意義?與明代對外政策有什麼關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與西方海上交通的一次重大事件,在整個航海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明朝的外交關係也具有重大意義,使得中華民族的聲望遠播海外。從中也可以看出明朝的航海歷史的發展,以及明朝對外交流的態度,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特殊意義?與明代對外政策有什麼關聯?

一、鄭和下西洋的概述及性質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勵精圖治,想要把明朝建立爲強大的國家,明太祖朱元璋統治的封建社會,吸取了前朝滅亡的經驗教訓,採取了一系列爲民的操作,例如:恢復生產、扶植工商業、發展經濟等舉措,力求明朝國家安定、繁榮富強。

在農業方面,自元朝末年農民起義之後,土地集中的趨勢得到緩和,自從耕農的數量越來越多,明朝初年又採取了各種積極的農耕措施來發展農業,使得農村農業的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與恢復。

在手工業方面,明朝初期,推行了各種積極的商業政策,允許個人自由從事商品生產,這一政策一下就刺激了手工業者們努力生產和提高技術,手工業也得到長足發展。

在明代朝廷的大力扶持之下,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礦冶、紡織、造船、陶瓷等工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農業的快速恢復和發展,保障了明朝人民的基本物質條件,加上商業也採取了多種保護措施,商業經濟也快速的繁榮熱鬧起來,“洪、永、熙、直之際,百姓充實,府藏衍溢”,這是明朝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明朝如此安定、繁華的大背景之下,“鄭和下西洋”的產生就是明朝與海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的橋樑,中國的海岸線非常長,面臨的海域非常遼闊,大多數的鄰國都是海外家國,通過海陸交通發展與海外各國建立聯繫,是明朝初期的主要活動內容,“鄭和下西洋”是爲了明朝初期適應外交的重要方式。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特殊意義?與明代對外政策有什麼關聯? 第2張

“鄭和下西洋”先後共七次,歷時有三十年之久,明朝初期,尤其是“鄭和下西洋”時期,明代朝廷對外國諸國奉行的政策,決定了“鄭和下西洋”的外交性質。明朝由朱元璋打下江山,再由明成祖不斷髮展鞏固政權,得以明朝時代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執行了一系列的對外政策,尤其是明成祖朱棣,比明太祖朱元璋更加註重與鄰國的對外友好關係的建立,同時,也更加重視朝廷的對外政策,收到朝廷政策的影響,“鄭和下西洋”的外交活動也受此影響。

明朝國家勢力強盛,封建專制制度在這時期得到強化,憑藉着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勢力,明朝初期對海外各國採取了以和平爲主的外交手段,建立了以中國爲中心的亞洲國際和平局面。

根據《史書》記載“與遠邇相安於無事,以共享太平之福。”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對外關係交流的總方針。即使在明朝時期出現了“靖難之役”,但這也絲毫沒有對國家對外關係交流造成影響,“鄭和下西洋”的最終目標就是希望與海外國家共同建立“共享太平之福”,努力營造和平的外部環境,使得中國不受外部環境的威脅。同時,與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建立友好關係,讓國內的政治安定、經濟更加繁華。

二、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鄭和下西洋”整個階段都對海外各國執行傳統的“懷柔政策”,比歷代的王朝在氣勢上更加的恢弘與壯大,再運用上也更加靈活。雖然明朝以“天朝上國”自居,但是沒有用大國兵威欺辱奴役他國,而是通過感化,用和平的凡是,讓各國心甘情願作爲“屬國”,臣服於明朝。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特殊意義?與明代對外政策有什麼關聯? 第3張

這種“臣服”也可以叫做是“藩屬關係”,用明朝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作爲強大的後盾,明朝通過“宣德化而招來之”的方式與海外各國保持若斷若續的政治外交關係,但是,這種關係也容易的導致明朝用經濟換來政治上的“唯我獨尊”,這種虛名更加被古代明朝封建皇帝所鍾愛,所以,這種關係與近代殖民主義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奴役與被奴役的關係是截然不同的。

根據《史書》記載:“諸蠻夷酋長來朝,涉履山海,動經數萬裏。彼既慕義來歸,則貴予之物宜厚,以示朝廷懷柔之意”。

從中可以看出明朝皇帝用優厚的經濟物質條件,來酬報遠方海外國家從屬中國之心,對中國自然心悅臣服。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福建行省中說道:“占城海舶貨物,皆免其徵,以示懷柔之意”,由此可見,明朝在對外貿易中一直就貫徹“懷柔政策”的原則,不着眼於海外國家的經濟,寧願讓其它國家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藉此以招徠之。

在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對中書省臣又說道:“西洋瑣裏,世稱遠番,涉海而來,難計年月,其朝貢無論疏數,厚往而薄來可也”,這體現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懷柔政策”,並不計較遠方國家進貢貢物的好壞以及貢物的多少,實際上是爲了獎勵其它國家來華的誠心。雖然明朝在經濟上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是卻在政治上擴大了明朝的影響力,從而達到了“懷柔政策”的目的。

明成祖朱棣繼位之後,又將“懷柔政策”發揮到極致,利用“鄭和下西洋”這種舉措達到將明朝的影響力延伸至亞洲各個角落,甚至是歐洲等地,根據《史書》記載,在洪武三十五年,朱棣對禮都臣說:“太祖皇帝時,諸藩國遣使來朝,一皆遇之以誠,其以土物來市易者,悉聽其便,或有不知避諱而誤幹憲條,皆寬有之,以懷遠人”。

由此可以看出明成祖朱棣在執行“懷柔政策”的見識與氣度,明成祖朱棣比明太祖朱元璋在執行“懷柔政策”之時更加的有氣魄,鄭和及其隨心的人員,正是由於這種“懷柔政策”的支持,在下西樣的數十年中,做出了顯著的成效。

在宣德六年,鄭和在總結歷次下西樣的經歷之時,開宗名義,一語道破了“鄭和下西洋”的性質,明朝建立之後,一個無比強盛的國家在東方屹立而起。明太祖和明成祖締造和鞏固了明朝的發展,兩位皇帝的雄才大略,嚮往建樹四海安定,“共享太平之福”,在這種美好理想以及政策指導之下,鄭和奉命出使,爲明朝在海外建立了超越前朝的功績,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三、鄭和下西洋與明代對外政策的關係

鄭和自永樂三年,第一次奉命出使,直到宣德八年,第七次下西洋,這七次航海之中,可以將“鄭和下西洋”分爲七次,前期大致分爲前三次,後四次也就是“鄭和下西洋”後期,在前三次鄭和使團下西洋,在這一歷史時期,鄭和使團到達的範圍大致都在東南亞或者南亞,主要來往於東南亞各國之間,在當時中國與東南亞部分國家存在着許多的矛盾需要解決,如果不將這些矛盾解決,鄭和使團不可能跨越東南亞,向更遠的地方前進。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特殊意義?與明代對外政策有什麼關聯? 第4張

在鄭和使團在東南亞地區之時,東南亞的局勢並不安定,局勢動亂,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安南所奉行的侵略政策,嚴重危害了東南亞各國的安全。安南自宋朝以來,就立陳氏爲王,世代都是中國的從屬國,但是後來安南發生暴亂,黎氏統治了安南,對內執行“暴徵橫斂,酷法淫行,百姓如蹈水火”的政策,對外執行攻“劫占城,欲使草屬,又侵掠思明府”的政策,不僅是安南的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就連鄰國也不敢對安南有任何逾越,明朝皇帝對安南的侵略行徑極爲憤怒。

再有就是東南沿海許多的島嶼局勢非常緊張,有些是反明的勢力,有元朝的餘孽,有反抗明朝的豪強地主,雖然這些反明的武裝力量人數不多,但是能量很大,時不時就出來對明朝就行騷擾,再加上一些海上的強盜、亡命之徒等,將沿海島嶼作爲據點,對過往船隻搶劫財務,這些種種都對明朝的統治者來說,是鬱結於心的,除之而後快。

這些也是促使明太祖朱元璋想要派遣“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之一,想要建立東南亞和南亞的和平局勢,實現明朝對海外國家既定的遠謀,開啓“鄭和下西洋”的海航活動,建立海外新的歷史功績。

明朝想要打開海上交通,那必須打開東南亞和南亞的局面,建立朝廷的威信,同時,也還要解決東南亞各國的一系列矛盾,要解決這些問題,明朝光是下幾道文書或者是派遣使節前往都是無濟於事,朱棣憑藉着政治、經濟強大的軍事勢力,派遣鄭和率領着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載着兩萬多人的精銳部隊,三次遠赴“西洋”,這三使得東南亞和南亞等衆多問題得到解決。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特殊意義?與明代對外政策有什麼關聯? 第5張

鄭和使團第一次航海出行,行至爪哇,因到達爪哇之後士兵無辜被殺,正當想要興師問罪之時,爪哇國王便來賠禮道歉,說的誤會,並保證賠償黃金六萬兩,但是,鄭和回國之後,爪哇以爲風頭已經過去,便對繳納賠償金一事不予理睬,後來,明朝皇帝又命鄭和第二次去爪哇進行交涉,爪哇國王見第二次來的使團更加的恢弘,氣勢更加宏偉。

於是非常懼怕,“禮部臣以尚欠五萬兩,請法司治爪哇使者罪”,鄭和使團對爪哇施加影響,顯示出了明朝的威懾力,再加上明朝對爪哇的寬容,實行“懷柔政策”,自此之後,爪哇每年對明朝進行納貢,心悅臣服的願意做明朝的“從屬國”。

鄭和使團“下西洋”的前期任務主要是解決東南亞和南亞的沿海諸國的問題,建立和平的國際關係局勢,另外,鄭和使團還有更加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爲下一步航海航行至更遠的地方,那就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中轉據點,也就是海上航行的交通中轉點,鄭和在行至古裏之時,與古裏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鄭和選擇“古裏”作爲下西洋的中轉站據點。

鄭和經過前面三次航海下西洋之後,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在鄭和下西洋的同時,明成祖也征服了漠北地區,在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國之後,明朝已經進入了鼎盛時期,政治、軍事、經濟實力變得更加強大,在明朝的南北都沒有任何威脅,鄭和後期的航海時機變得更加的成熟。

在這個階段,鄭和開始了第四次航海,繼續向西航行,行至波斯灣、阿拉伯、波羅的海及東非更遠的地方,向未知的世界前行,開闢新的海上航線路,讓從來都沒有來過中國的海外國家,都“賓服”於中國。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特殊意義?與明代對外政策有什麼關聯? 第6張

根據《明史》記載:“永樂十年,天子以西洋近國航海貢深,糟順擁下,而遠者猶未賓服,乃 命鄭和貴璽書往諸國。”

鄭和使團經過南洋羣島,橫渡了印度洋,穿越紅海,最遠到達赤道以南的非洲東部海岸及馬達加斯加島一帶。通過發現新航路,訪問了許多阿拉伯及東非沿岸的國家,與之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使得明朝的聲威遠播海外,相互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於本民族的繁榮昌盛。

四、結束語

“鄭和下西洋”的傑出貢獻,使它在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歷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鄭和下西洋”在歷史上的成就主要是建立了東南亞、南亞、東非等沿海國家的和平局面,經濟上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國際貿易,在文化方面,促進了亞非國家敷宣 中國的教化,增加了中國人民對亞非海外國家的認識和了解。與此同時,也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