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揚雄爲何能成爲漢賦四大家之一?他有什麼文學代表作品?

揚雄爲何能成爲漢賦四大家之一?他有什麼文學代表作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賦四大家是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傳世,在當時及後世文壇影響深遠,是漢大賦的最高成就者,標誌着漢大賦的內容、風格的成熟。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揚雄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 )人。

揚雄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羣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遊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揚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爲揚雄。

揚雄曾撰《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爲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爲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揚雄爲何能成爲漢賦四大家之一?他有什麼文學代表作品?

人物生平

少而好學

揚雄家族世代以耕種養蠶爲職業。從揚季到揚雄,五代只有一子單傳,所以揚雄在蜀地沒有別的親族。

揚雄小時候好學,不研究章句,通曉字詞解釋而已,博覽羣書無所不讀。爲人平易寬和,口吃不能快速講話,靜默愛沉思,清靜無爲,沒有什麼嗜好慾望,不追逐富貴,不擔憂貧賤,不故意修煉品性來在世上求取聲名。家產不超過十金,窮得沒有一石餘糧,卻很安然。自身胸懷博大,不是聖哲的書不喜歡;不合己意,即使能富貴也不幹。卻很喜歡辭賦。

仰慕先賢

漢武帝時,蜀地有才子司馬相如,作賦很壯麗典雅,揚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賦,常把他作爲榜樣模仿。又驚訝屈原文才超過相如,卻至於不被容納,作《離騷》,自己投江而死,爲他的文章感到悲傷,讀時沒有不流淚的。認爲君子時勢順利就大有作爲,時勢不順就像龍蛇蟄伏,機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寫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離騷》中的句子而反駁它,從豎山投到江水中來哀悼屈原,名爲《反離騷》;又依《離騷》重作一篇,名叫《廣騷》;又依《惜誦》以下到《懷沙》作一卷,名叫《畔牢愁》。

步入仕途

後來,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召揚雄爲門下史。後經蜀人楊莊推薦,漢成帝命他隨侍左右。

元延二年(前11年)正月,揚雄與成帝前往甘泉宮,作《甘泉賦》諷刺成帝鋪張。十二月又作《羽獵賦》仍然以勸諫爲主題。被封黃門郎,與王莽、劉歆等爲同僚。前10年揚雄作《長楊賦》,繼續對成帝鋪張奢侈提出批評。

揚雄後來認爲辭賦爲“雕蟲篆刻”,“壯夫不爲”,轉而研究哲學。仿《論語》作《法言》,模仿《易經》作《太玄》。提出以“玄”作爲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有人笑他,於是他寫了一篇《解嘲》。爲了寬慰自己,又寫了一篇《逐貧賦》。

晚年經歷

王莽當政時,劉歆、甄豐都做了上公,王莽既是假藉符命自立,即位之後想禁絕這種做法來使前事得到神化,而甄豐的兒子甄尋、劉歆的兒子劉棻又奏獻符瑞之事。王莽殺了甄豐父子,流放劉棻到四裔,供辭所牽連到的,立即收系不必奏請。當時揚雄在天祿閣上校書,辦案的使者來了,要抓揚雄,揚雄怕不能逃脫,便從閣上跳下,差點死了。王莽聽到後說:“揚雄一向不參與其事,爲什麼在此案中?”暗中查問其原因,原來劉棻曾跟揚雄學寫過奇字,揚雄不知情。下詔不追究他。然而京師爲此評道:“因寂寞,自投合;因清靜,作符命。”

揚雄因病免職,又召爲大夫。家境一向貧寒,愛喝酒,人很少到其家。當時有多事的人帶着酒菜跟他學習,鉅鹿侯芭常跟揚雄一起居住,學了《太玄》、《法言》。劉歆也曾看到,對揚雄說:“白白使自己受苦!現在學者有利祿,還不能通曉《易》,何況《玄》?我怕後人用它來蓋醬瓿了。”揚雄笑而不答。活到七十一歲,在天鳳五年(18年)死去,侯芭爲他建墳,守喪三年。

當時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尤聽說揚雄死了,對桓譚說:“您曾稱讚揚雄的書,難道能流傳後世嗎?”桓譚說:“一定能夠流傳。但您和桓譚看不到。凡人輕視近的重視遠的,親眼見揚子云地位容貌不能動人,便輕視其書。從前老聃作虛無之論兩篇,輕仁義,駁禮學,但後世喜歡它的還認爲超過《五經》,從漢文帝、景帝及司馬遷都有這話。現在揚子的書文義最深,論述不違背聖人,如果遇到當時君主,再經賢知閱讀,被他們稱道,便必定超過諸子了。”諸儒有的嘲笑揚雄不是聖人卻作經,好比春秋吳楚君主僭越稱王,應該是滅族絕後之罪。從揚雄死後到現在四十多年,他的《法言》大行於世,但《玄》到底未得彰顯,但篇籍都在。

揚雄爲何能成爲漢賦四大家之一?他有什麼文學代表作品? 第2張

歷史評價

桓譚:文義至深,論不詭於聖人。

班固:雄之自序云爾。初,雄年四十餘,自蜀來至遊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爲門下史,薦雄待詔,歲餘,奏《羽獵賦》,除爲郎,給事黃門,與王莽、劉歆並。哀帝之初,又與董賢同官。當成、哀、平間,莽、賢皆爲三公,權傾人主,所薦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談說之士用符命稱功德獲封爵者甚衆,雄復不侯,以耆老久次轉爲大夫,恬於勢利乃如是。實好古而樂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於後世,以爲經莫大於《易》,故作《太玄》;傳莫大於《論語》,作《法言》;史篇莫善於《倉頡》,作《訓纂》;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賦莫深於《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於相如,作四賦;皆斟酌其本,相與放依而馳騁雲。用心於內,不求於外,於時人皆曶之;唯劉歆及範逡敬焉,而桓譚以爲絕倫。

姚鉉:如劉向、司馬遷、揚子云,東京二班、崔、蔡之徒,皆命世之才,垂後代之法,張大德業,浩然無際。

蕭綱:但以當世之作,歷方古之才人,遠則揚、馬、曹、王,近則潘、陸、顏、謝,而觀其遣辭用心,了不相似。

曾鞏:衰,先王之跡熄。至漢,六藝出於秦火之餘,士學於百家之後,言道德者矜高遠而遺 世用,語政理者務卑近而非師古。刑名兵家之術,則狃於暴詐,惟知經者爲善矣,又爭爲章句訓詁之學,以其私見妄臆,穿鑿爲說,故先王之道不明而學者靡然溺於所習。當是時能明先王之道者揚雄氏而已。

程頤:荀卿才高,其過多;揚雄才短,其過少。韓子稱其大醇,非也。若二子,可謂大駁矣。

範淶:唯揚子云深沉聖學,體撰契神。其諸賦尚且勿論,論其大者爲《法言》,又爲《太玄經》三摹九據,悉根於性命天道,泄羲、文、周、孔所未泄,即中原、稷下羣儒瞠乎其後,猥雲雕蟲能之乎?說者猶疵其擬《易》,殆淺之乎?口耳窺也!

劉師培:荀孟不復作,六經秦火餘。篤生揚子云,卜居近成都。文學窮墳典,頭白仍著書。循善誘美人,門停問字車。反騷吊屈原,作賦比相如。訓纂辨蝌蚪,方言釋蟲魚。雖非明聖道,亦復推通儒。紫陽作綱目,筆伐更口誅。惟劇秦美新,遂加莽大夫。吾讀華陽志,雄卒居攝初,身未事王莽,茲文得無誣!雄本志澹泊,何至工獻諛?班固傳信史,微詞雄則無。大醇而小疵,韓子語豈誣?宋儒作苛論,此意無乃拘。吾讀揚子書,思訪揚子居。斯人近則亡,弔古空躊躇。

主要成就

辭賦

揚雄早年極其崇拜司馬相如,曾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作《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爲已處於崩潰前夕的漢王朝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故後世有“揚馬”之稱。揚雄晚年對賦有了新的認識,在《法言·吾子》中認爲作賦乃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爲”;並認爲自己早年的賦和司馬相如的賦一樣,都是似諷而實勸。這種認識對後世關於賦的文學批評有一定的影響。

揚雄賦寫得 比較有特點的是他自述情懷的幾篇作品,如《解嘲》、《逐貧賦》和《酒箴》等。《解嘲》寫他不願趨炎附勢去作官,而自甘淡泊來寫他的《太玄》。文中揭露了當時朝廷擅權、傾軋的黑暗局面:“當塗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旦握權則爲卿相,夕失勢則爲匹夫”;並對庸夫充斥、而奇才異行之士不能見容的狀況深表憤慨:“當今縣令不請士,郡守不迎師,羣卿不揖客,將相不俯眉。言奇者見疑,行殊者得闢。是以欲談者捲舌而同聲,欲步者擬足而投跡。”可見賦中寄寓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這篇賦雖受東方朔《答客難》影響,但縱橫馳說,辭鋒銳利,在思想和藝術上仍表現出它的特點。《逐貧賦》是別具一格的小賦,寫他惆悵失志,“呼貧與語”,質問貧何以老是跟着他。這篇賦發泄了他在貧困生活中的牢騷,多用四字句,構思新穎,筆調詼諧,卻蘊含着一股深沉不平之氣。《酒箴》是一篇詠物賦,內容是說水瓶樸質有用,反而易招損害;酒壺昏昏沉沉,倒“常爲國器”,主旨也是抒發內心不平的。另外還仿效屈原楚辭,寫有《反離騷》、《廣騷》和《畔牢愁》等作品。《反離騷》爲憑弔屈原而作,對詩人遭遇充滿同情,但又用老、莊思想指責屈原“棄由、聃之所珍兮,摭彭咸之所遺”,反映了作者明哲保身的思想,而未能正確地評價屈原。《廣騷》、《畔牢愁》今僅存篇目。

揚雄早期以辭賦聞名,晚年對辭賦的看法卻有所轉變。他評論辭賦創作是欲諷反勸,認爲作賦乃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爲”。另外還提出“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的看法,把楚辭和漢賦的優劣得失區別開來(《法言·吾子》)。揚雄關於賦的評論,對賦的發展和後世對賦的評價有一定影響。對於後來劉勰、韓愈的文論,頗有影響。

揚雄在散文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如《諫不受單于朝書》便是一篇優秀的政論文,筆力勁練,語言樸實,氣勢流暢,說理透闢。他的《法言》刻意模仿《論語》,在文學技巧上繼承了先秦諸子的一些優點,語約義豐,對唐代古文家發生過積極影響,如韓愈“所敬者,司馬遷、揚雄”(柳宗元《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此外,他是“連珠體”的創立人,自他之後,繼作者甚多。

散文

在散文方面,揚雄稱得上是位模仿大師。如他模擬《易經》作《太玄》,模擬《論語》作《法言》等。後來揚雄主張一切言論應以“五經”爲準,以爲“辭賦非賢人君子詩賦之正”,鄙薄辭賦,謂爲“雕蟲篆刻,壯夫不爲”,轉而研究玄學。如在《法言》中,他主張文學應當宗經、徵聖,以儒家著作爲典範,這對劉勰的《文心雕龍》頗有影響。揚雄還著有語言學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漢語言的重要資料。

《隋書·經籍志》有《揚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揚侍郎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今人張震澤校注有《揚雄集校注》。

在所著的《太玄》中,揚雄提出以“玄”作爲宇宙根源的學說,強調如實地認識自然現象的必要,並認爲“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終”,駁斥了神仙方術的迷信。在社會倫理方面,批判老莊“絕仁棄義”的觀點,重視儒家學說,認爲“人之性的善惡混,修其善則爲善人,修其惡則爲惡人”(《法言·修事》)。

儒學

揚雄批判神學經學,爲的是能夠恢復孔子的正統儒學。在揚雄看來,孔丘是最大的聖人,孔丘的經典是最主 要的經典。他說:舍舟航而濟乎瀆者,末矣。舍五經而濟乎道者,末矣,又說: 山之蹊,不可勝由矣;向牆之戶,不可勝入矣。曰:惡由入·曰:孔氏。孔氏者,戶也。 因此, 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好說而不要諸仲尼,說鈴也 ,仲尼之道猶四瀆也,經營中國,終入大海;他人之道者,西北之流也,綱紀夷貉,或入於沱,或淪於漢。 但是,揚雄認爲自孔子死後,孔子聖道的發展與傳播卻由於“塞路者”的干擾而受到了阻礙。在古時有楊墨塞路 ,當時孟子辭而闢之,廓如也。後之塞路者有矣,竊自比孟子。 這裏所說的“後之塞路者”就是指漢代的欲仇(售)僞而假真、羊質而五虎皮、學也爲利的虛僞、煩瑣荒誕的官方正統經學。因此,揚雄要象孟子那樣掃除塞路者,爲孔子儒學能在漢代健康發展開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