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張衡的文學成就:繼承了前代賦家的賦心與表現手法

張衡的文學成就:繼承了前代賦家的賦心與表現手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他少時善文章,淡於名利,不願出仕,直到33歲時,才應朝廷之召爲郎中,時當安帝時,再遷爲太史令,去官。順帝即位,再爲太史令,久之爲侍中,永和初,出爲河間王相。永和四年卒,年62。張衡是中國文化史一個著名人物,對天文學有很深的研究,着有《靈憲》,對地震亦有很深的研究,製出了水平相當高的候風地動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他反迷信,倡科學,學問淵博,是一個重要的思想家。

張衡的文學成就:繼承了前代賦家的賦心與表現手法

張衡的文學作品,今存有賦、詩等。詩有《同聲歌》、《四愁詩》,是五言詩成熟期和七言詩創始時期的重要作品。今存完整的賦作有《思玄賦》、《二京賦》、《南都賦》、《歸田賦》、《骷髏賦》、《冢賦》、《應問》;存有殘文的賦有《溫泉賦》、《定情賦》、《舞賦》、《羽獵賦》、《扇賦》、《七辯》。其中以《思玄賦》、《二京賦》、《歸田賦》、《骷髏賦》流傳千古成爲經典。

《思玄賦》是張衡在順帝朝任侍中時所作。據本傳說,此時宦官專政,衡有名,爲順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宦官於是共博之,這給張衡以極大的威脅,於是他“常思圖身之事。以爲吉凶倚伏,幽微難明”,遂作此賦。

文學成就

張衡是漢賦發展史具有巨大貢獻,在他作賦的生涯中,較全面地繼承了前代賦家的賦心與表現手法。大賦則遠紹司馬相如《子虛》,近取班固《兩都》而有《二京賦》;騷賦則上追屈原《離騷》、下蹤班固《幽通》作《思玄賦》;七體則步枚乘《七發》、傅毅《七激》作《七辯》;文賦則依東方朔的《答客難》、班固的《答賓戲》作《應間》。

其他還有受揚雄《蜀都賦》啓發作《南都賦》;效傅毅《舞賦》而再作《舞賦》等。以上所舉,雖皆屬模擬,成就又有高下之分,但也都確實不同程度地顯現出了藝術上的創意。更突出的還在於張衡能融匯貫通,極富創造性地以《歸田賦》,實現了漢賦主體從鋪採摛文、閎衍巨侈、重體物而淹情志,向清新爽麗、短小精練、情境相生的轉變,而掀開了抒情小賦的創作時代,爲述志賦注入巨大活力。張衡的大多數作品都表現出對現實的否定與批評,他探討人生玄妙哲理,也探尋合於自己理想與性格的生活空間。張衡賦的代表作歷來公認爲是《二京賦》、《思玄賦》和《歸田賦》。

張衡的文學成就:繼承了前代賦家的賦心與表現手法 第2張

《文心雕龍》稱“自揚(揚雄)馬(司馬相如)張(張衡)蔡(蔡邕),崇盛麗辭,如宋畫吳冶,刻形鏤法,麗句與深採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又稱“張衡通贍,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則竹柏異心而同貞,金玉殊質而皆寶也。”

張衡曾著有《周官訓詁》,崔瑗認爲與其他儒生的說解沒有區別。他又想繼孔子《易》補正《彖》、《象》的殘缺,始終沒有完成。他所著詩、賦、銘、七言及《靈憲》、《應間》、《七辯》、《巡誥》、《懸圖》(一作《玄圖》)等作品,共三十二篇。

《漢詩》輯錄有其詩歌九篇。《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全後漢文》卷52—55輯錄有其詩賦奏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今人張震澤注《張衡詩文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