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牛津大學,英格蘭牛津市的公立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外文名英語:University of Oxford,最早授課歷史可追溯到1096年。

簡介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簡稱“牛津”(Oxford),位於英國牛津,世界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採用書院聯邦制。其與劍橋大學並稱爲牛劍,英國G5超級精英大學。牛津大學的具體建校時間已不可考,但有檔案明確記載的最早的授課時間爲1096年,之後在1167年因得到了英國皇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發展。牛津大學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

該校涌現了一批引領時代的科學巨匠,培養了大量開創紀元的藝術大師、國家元首,其中包括28位英國首相及數十位世界各國元首、政商界領袖。牛津大學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爲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從1902年起,牛津大學還設立了面向全世界本科生的“羅德獎學金”。截止至2019年3月,牛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72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九)、3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十)、6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九)。

2019-2020年度,牛津大學位列2020THE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2020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第4,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5,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5,2020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9。特別的是,牛津大學於2017-2021年連續五年在THE世界大學排名榮膺世界第1。

校史

  早期歷史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利奧爾書院,牛津歷史最悠久的書院之一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2張

  於1288-1378年建立的墨頓書院四方院(大學最早的方庭設計)

牛津大學沒有一個確實的成立日期。雖有記錄證實牛津的教學始於1096年,但至今仍不清楚大學正式的創辦日子。學校自1167年英格蘭學生從巴黎大學回國後,就迅速發展。歷史學家威爾士吉羅德於1188年教授這批學者,而第一位外國學者亦於1190年抵達牛津。自1201年起,大學委任“校長”爲其領袖,領導團隊則自1231年起獲封爲督學機構,學校亦於1248年獲英王亨利三世頒發皇家憲章,以確立其作爲大學的地位。

1209年,牛津的鎮民與學校的師生髮生衝突。一批大學的學者爲了避難而遷移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併成立學者協會,後更發展爲劍橋大學。他們希望藉此延續他們的學術精神與傳統。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3張

  1605年的牛津仍爲一個城寨,但一些大學的書院則在城牆外建立(地圖的下方爲北邊)

早期的學生按地理位置分爲兩批:北邊的學生主要爲蘇格蘭人及特倫特河以北的英格蘭人;南邊的則爲愛爾蘭人、威爾士人及特倫特以南的英格蘭人。在接着的數個世紀裏,地理位置仍決定着學生們應屬的書院及學堂,這也是牛津大學的早期文化之一。除此,許多修道會(包括道明會、方濟各會、加爾默羅會、奧斯定會)開始擁有影響力,並向學生提供宿舍及學堂。差不多在同一時間,不少捐助者亦紛紛成立不同的獨立書院,作爲自給自足的學術團體。最早的書院創辦者包括1249年捐贈大學書院的威廉達勒姆,及利奧爾書院的創辦者約翰一世·德·貝利奧爾。同樣作爲書院創辦者之一的大法官瓦爾特·德默頓同時還爲書院訂下規條,墨頓書院因此也成爲牛津以及後來劍橋衆書院的模範。至此之後,學生們愈趨喜歡書院生活而放棄修道會及學堂的住宿。

1333-1334年,一些深感不滿的牛津學者欲在林肯郡另立一所大學。牛津及劍橋大學於同年聯合向英王愛德華三世請願,希望他禁止類似舉動。至此直至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包括倫敦在內的任何英格蘭地區都被禁止成立其他高等學府,導致“牛橋”雙寡頭壟斷的局面,這在西歐國家屬少有景象。

文藝復興時期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4張

  成立於15世紀中的莫德林書院。

文藝復興自15世紀起大大影響牛津大學的教學。這個時期的駐校學者包括爲希臘文復興作出很大貢獻的威廉·格羅辛(英語: William Grocyn ),以及著名的聖經神學家約翰·科萊(英語: John Colet )。

隨着宗教改革以及大學與羅馬天主教廷的斷交,一些深感不滿的學者離開牛津前往歐洲大陸,多半最終安定於杜埃大學(英語: University of Douai )。牛津大學的教育最後也從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改爲文藝復興模式,雖然部分與大學有所聯繫的機構因而喪失一些土地與財產。

1636年,時任校監兼坎特伯裏大主教的威廉·勞德編制大學法令。此規條在17至19世紀中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勞德同時也給予大學出版社一份權利保障憲章,並對大學主要的圖書館——博德利圖書館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從英國國教會創立起到1866年,要獲得牛津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必先成爲教會的成員。1871年,拒絕成爲會員的人只能從牛津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1642-1649年英國內戰期間,大學成爲騎士黨(英語: Cavalier )的大本營,但牛津市本身的局勢則有利於圓顱黨。不過,自18世紀中,牛津大學絕少再參與政治糾紛。

近代史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5張

  牛津基督教堂雕刻(1742年)

19世紀中,牛津大學經歷“牛津運動”事件(1833-1845年),約翰·亨利·紐曼爲主要領袖。而由德國開創的現代大學教育模式,則經一些重要的學者(諸如本傑明·喬伊特(英語: Benjamin Jowett )及馬克斯·繆勒)傳入牛津。

1802年起,大學開始爲各學科分拆出榮譽學院。1853年,自然科學、法律學及現代歷史學院創立。1872年,後者再被分拆成法理及現代史學院,而隨後神學院亦獲得創立。除了這些文學榮譽學士課程之外,校方至今也有提供民法學士課程。

19世紀,大學推行數項行政改革。這包括由寫作代替口述的入學考試模式的轉變,對非國教徒入學條件的放寬,以及4所女性書院的成立。20世紀樞密院的決定(如:豁免每日崇拜及增加各書院宗教儀式的用途)使大學逐步脫離傳統作風。雖然校方傳統上頗爲重視古典知識,但也從19世紀開始將科學及醫學列入大學教育範圍之一。1920年前,對古希臘文的瞭解爲牛津入學必要的條件之一;而在1960年前,對拉丁文的認知亦爲入學的最基本要求。

20世紀前至中期,不少歐洲大陸的學者因社會地位被納粹主義及共產主義提倡者取代,而紛紛前來牛津繼續事業。至今,牛津培養了多位英國政治名人及領袖,逾50位各國的元首亦爲牛津的校友。

女性教育史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6張

  薩默維爾書院,牛津首批女性書院之一(現爲男女教育機構)

牛津於1875年首度制定女性的本科考試製度,而最早的四所女性書院亦在女性高等教育推廣聯盟的作用下成立。瑪格麗特夫人學堂於1878年創立,而薩默維爾書院亦於翌年創辦。這兩所女性書院的首批(合共21位)學生,一開始是於牛津校內一所麪包店的閣樓聽課。另外的三所女性書院:聖休書院、聖希爾達書院及聖安妮書院亦分別於1886、1893及1952年正式成爲大學衆書院的成員之一。20世紀初期,牛津及劍橋一度被認爲是充滿“男性特權”的堡壘,直到1920年的10月,女性有資格成爲大學會員並報讀完整的本科課程爲止。可是到了1927年,大學領袖定下收生人數限制,牛津女性學生的數目被限制在男性的四分之一,直到1957年,這個政策才被廢除。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牛津各個書院所錄取的學生均爲單一性別,這無影中限制女性的入學率,因爲女性書院的數目及容量都較少。

1974年,佈雷齊諾斯、耶穌、瓦德漢、赫特福德及聖凱瑟琳成爲首批接受女性報名的前男性書院。

1988年,大學女性本科生的比例達到40%。

2008年,最後一所女性書院聖希爾達書院也破格錄取了男性學生。這代表着所有牛津書院均成爲男女教育機構。2013年,男女學生的總錄取率比例拉近至18.1:19.0。

大學建築與地點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7張

  牛津大學植物園秋季的景色

主要地點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8張

  牛津佈雷齊諾斯、林肯及埃克塞特三所書院的後巷小街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9張

  化學實驗大樓的中庭。

牛津大學爲一所“都市大學”,其並沒有一個主校區。相反,學校的各個學院、學系部門以及其他設施均散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裏。絕大部分的科學大樓都集中在科學區,這裏最爲貼近校區的形態。另外,面積達3.7公頃、位於牛津市西北部的拉德克利夫天文角則尚在發展。

大學特色建築包括用以舉辦音樂會、講堂及大學各個典禮的謝爾登劇院,及作爲大學考試及有時亦用作授課地點的考試學校。在謝爾登完工前,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一直爲牛津大學各個典禮的舉辦地。基督堂座堂則較爲特別,它既是大學的主教座堂,又是書院的禮拜堂。

2012-13年期間,大學動工建造頗具爭議的米爾城堡。此建築羣佔地1公頃,包括數座高達4-5層的學生宿舍。但有關建築阻擋市中心的景觀,被批評爲“除巨石陣之外的摩天大廈”。

公園

牛津的大學公園(英語: University Parks )佔地70英畝,坐落於城市的東北部。除了花園之外,裏面還有數個體育場以及科學園,包括用以研究演化過程的“基因園”。公園在日間開放給公衆使用,有時亦會用作舉辦官方活動。牛津在高街亦擁有一所植物園。

組織與行政架構

作爲一所書院聯邦制大學,牛津的行政架構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較爲陌生。大學採用聯邦制,由各個獨立的行政機構(這裏包括38所書院及6所學堂),及以校長爲首的中央行政機關組合而成。各個學術學院及相關部門均位於大學本部,並不隸屬任何一所書院或學堂。他們安排教職員負責講課及指導研究項目,另負責編制課程及給予學術指引。書院及學堂則負責爲他們各自的本科生安排每週的輔導課程。每位學術學院的教職員本身也會挑選進入自己喜歡的書院,成爲會員。每所書院學堂均囊括來自不同學術圈的成員,只有絕少數有傾向某一學術界的取態(如納菲爾德書院爲修讀社會科學人的集中地)。

圖書館等設施則有三類:一類由大學提供(博德利圖書館);二類由學術學院提供(如英文系的圖書館);最後一類則由書院自己開辦(這類均爲跨學科圖書館)。

中央行政機關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0張

  象徵着牛津中央行政機關的威靈頓廣場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1張

  大學會衆成員

大學的會衆(Congregation)由學校逾3700名學術及行政人員組成,成員亦包括所有的大學畢業生(此乃終生身份)。其負責商討及正式頒發由大學評議會所草議的政策,並擁有最終的立法權力。與其他英國大學一樣,雖然牛津的正式領袖是其校監(Chancellor),但此職位並不介入學校的日常事務。其只負責監察學校的行政,並由會衆定期選出。真正處理學校行政事務的主領,爲牛津大學的校長(Vice-chancellor)。而大學目前也有5位副校長(Pro vice-chancellors),專門負責教育、研究、學校計劃及資源分配、學校發展及對外事務和人事及平等機會五大範疇的監督。大學評議會(University Council)負責政策與行政事務,成員包括校長及所有由會衆所選出來的學術部門的首長,學生會(英語:Oxford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則爲評議會的監察者。這種的民主中央行政架構爲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特有的體制。

另外,牛津衆書院每年會輪流選出兩名學監(Proctors),作爲額外的巡視官。他們負責檢察大學所有的成員是否按照規令行事,查看學校各個行政會議是否按照合法的程序進行,另也負責學生的秩序及福利。

牛津大學衆多學術部門被歸入四大學術學院(Divisions)內:人文學院、社會科學院、醫學院及數學、生命與物理科學院。大學的教授獲稱爲“法定教職員”,他們決定着大學(特別是研究生)課程的發展。

牛津大學爲公立研究型大學,因政府資助爲其經費來源之一;但它同時也能稱爲私立大學,因其由獨立的私立書院組成,並可以拒絕任何政府資助。

  書院及學堂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2張

  基布爾書院的教堂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3張

  基督教堂書院湯姆方庭的雪景

作爲牛津大學的學生或教職員,每人必定是其中一所書院或學堂的成員。這裏包括38所書院(Colleges;又譯“學院”)和6所永久私人學堂(Permanent Private Halls),他們負責管轄自己的學生,並有各自的組織架構及學生活動安排。不是所有的書院都取錄任何主修課程的學生,不過一般所涉領域都很廣。

書院包括:

  萬靈

  利奧爾

  佈雷齊諾斯

  基督堂

  基督聖體

埃克塞特

  格林坦普頓

  哈里斯·曼徹斯特

  赫特福德

  耶穌

  凱洛格

  瑪格麗特夫人

  曼斯菲爾德

  墨頓

  新書院

  納菲爾德

  奧里爾

  彭布羅克

  皇后

  薩默維爾

  聖安妮

  聖安東尼

  聖凱瑟琳

  聖十字

  聖艾德蒙

  聖希爾達

  聖休

  聖約翰

  聖彼得

  三一

  大學書院

  瓦德漢

  沃弗森

  伍斯特

永久私人學堂由不同的宗教團體創建。書院與私人學堂最大的差別,是前者由其所有成員共同管治,而後者則由創辦的宗教團體管理。這些私人學堂包括:

  黑衣修士

  康平

  攝政公園

  聖貝納

  聖史蒂芬

  威克里夫

這兩類的私人機構組成牛津的書院議會(Conference of Colleges)。議會會向大學反映衆書院的意見,並與中央行政機關成員磋商。此議會由弗蘭克斯(英語: Oliver Franks, Baron Franks )於1965年創立。

書院及學堂的成員常被稱爲“dons”,但大學本身沒有采用此對有關成員的稱呼。除了飯堂宿舍等設施之外,書院及學堂同時爲他們的成員安排社交、文化及娛樂活動。書院有選擇錄取各自的本科生及分配學費的權力。對於研究生而言,項目由學術部門負責。書院的首領有不同的稱呼,包括:“warden”、“provost”、“principal”、“president”、“rector”、“master”及“dean”。

財政

2011/12年度,牛津合計獲得十億零一千五百萬英鎊的淨收入,研究資助(四億零九百萬)、教師資助(二億零四百萬)及學費(一億七千零三百萬)爲主要來源。書院的總收入則爲三億六千萬英鎊,當中的四千七百萬來自大學。

雖然大學每年收到較多的經費及資助,但各個書院擁有較高的總捐款回贈。以2011/12年度爲例,大學所收到的捐款爲八億五千萬英鎊;相比之下,衆書院的則爲二十九億。大學中央及書院的這些捐款統一由於2007年成立的牛津大學捐款管理會負責管理。

大學於2008年5月發動了名爲“牛津反思--牛津大學行動”(Oxford Thinking – The Campaign for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的籌款活動。此活動期望能得到對於學術課程、學生資助及基建三大範疇上的支持, 並於2012年3月超越了原定十億零兩千五百萬英鎊的目標,達到三十億的金額。

跨校聯盟

牛津大學是由英國著名的研究型大學組成的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之一,同時也遞屬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Europaeum、歐洲大學協會、G5及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併爲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

牛津大學是由英國著名的研究型大學組成的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之一,同時也遞屬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Europaeum、歐洲大學協會、G5及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併爲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

學術泛論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4張

  於1737–1749年建立、用作牛津科學圖書館的瑞德克里夫樓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5張

  克拉倫登樓——博德利圖書館高級職員的辦公地(以前爲學校中央行政基地)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6張

  英國最古老的阿什莫林博物館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7張

  皮特河博物館內景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8張

  羅得獎學金委員會的基地——羅德樓

教學

牛津的本科課程包括每週的書院輔導,及學術學院提供的各學科課程。大約1-4名學生會被分爲一組,每週與由書院提供的導師一起商討學習進度,及所面對的困難。授課形式主要爲論文表達(適用於大多數修讀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學生;亦包括部分數學及物理科學的學生)或解難能力測試(適用於大多數的數理生及部分社會科學學生)。牛津的本科教育每年分爲三個學期——米迦勒學期、希拉里學期及復活節學期,每個學期爲時八週,比其他大多數英國大學的短。

大學所有的學系均有提供研究生課程,課程主要由有關學術學院提供。

圖書館及博物館

另見:Category:牛津大學圖書館及Category:牛津大學博物館

牛津大學擁有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系統包含100所圖書館,館藏量合計逾1100萬冊,此數字仍在不斷地增長。當中的博德利圖書館爲法定送存地,亦是全國第二大的圖書館(僅次於大英圖書館)。這所大學最主要的研究圖書館的建築還包括舊校區的方庭,此方庭是由托馬斯·博德利於1598年建立,後在1602年正式啓用。

大學於2000年正式將博德利與個別的學科圖書館組合成博德利圖書館羣組,此羣組現包含28所圖書館(成員包括賽克勒圖書館、社會科學圖書館及拉德克利夫科學圖書館。

此聯誼亦創立牛津大學圖書館信息系統,及其對外開放的“牛津圖書館線上搜尋系統”(SOLO,內含大學各個圖書館的目錄表)。博德利亦與谷歌在2004年間合作,進行大規模的數字化系統更新項目。

校方亦於2010年在斯溫頓的南馬斯頓創辦一家藏書庫,並計劃重塑將會於2014-15年以“韋斯頓圖書館”之名開放的新博德利建築物。

牛津同時開辦多所藝術及博物館。其中,於1683年創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館是全英最古老的博物館,亦爲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博物館。館內有多個藝術及考古學收藏,包括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特納和畢加索的作品。大學的自然史博物館在位於公園道的科學區內,採用新哥特式建築風格打造,內藏多個動物學,昆蟲學和地質標本,包括一副霸王龍及三角龍的骸骨,及渡渡鳥的殘骸。毗鄰自然史博物館的,是於1884年成立的皮特河博物館,內展大學的考古和人類學收藏品。自創立以來,館內的教職員都有參與校方的人類學教學工作。大學的科學史博物館則坐落在寬街的一座世上最古老的專門性博物館建築大樓內,內收集約15000個文物。大學各博物藝術館爲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學術出版

  牛津大學校紋(用於大部分的校方出版物內)

牛津擁有全球第二古老及目前規模最大的大學出版社,每年出版近六千本新書(包括各種參考、專業工具書)。著名出版物包括《牛津英語詞典》、《牛津簡明英語詞典》、《牛津世界經典》、《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全國傳記簡明詞典》等。

排名聲譽

牛津大學於各類的高校排名中均在全球十強之列,並經常與劍橋大學爭奪“全英最佳”之名譽。其中,牛津更曾11度蟬聯由《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之《全英最佳大學指南》榜首之位。《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聲譽排名》亦是連續5年將其評爲“世界六大著名學府”。

校園生活

傳統

另見:牛津大學學術禮服(英語: Academic d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19張

  一名身穿禮服的牛津本科生準備接受入學測試。

在牛津,每當參與考試、接受入學測試、紀律聆訊及會見大學官員時,均需穿着學術禮服。一項於2008年、有4,382人蔘與的公投顯示,81%的牛津學生反對將穿着考試禮服的硬性規定改爲自願性質。可是,學生表示,此投票的主題似乎是“應否在默認的情況下放棄穿着禮服的傳統”,而非“是否應將其改爲自願性質”,因爲此調查假設一旦有小部分人選擇不穿着,其他人也會陸續跟隨。2012年7月,校方改善有關禮服的規條,更爲包容跨性別人士。除此,不同的書院亦有自己的傳統及禮節。例如,某些書院會定期進行聚餐。

學會與社團

另見:Category:牛津大學學會及社團(英語: Category:Clubs and societies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20張

  牛津划艇賽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21張

  牛津聯盟的辯論室。

牛津的體育活動以書院競賽的模式進行,在比賽裏這些隊伍稱之爲“cuppers”。而最受矚目的運動競賽,就是每年一度的牛津劍橋跨校比賽,當中以賽艇最爲著名,這同時也說明兩校對划艇隊的重視。每個學期末,牛津也會上演跨書院划艇競賽。各參與校隊的學生亦會獲賦予“運動藍”的榮譽。大學共有兩份主要的報章——獨立的《徹韋爾週報》及由學生會發表的《牛津學生週報》。其他出版刊物包括《伊希斯雜誌》及專門給研究生閱讀的《牛津人評論》。學校亦有自己的校園電臺頻道。各音樂學會及戲劇團均散佈在不同的書院裏,大學本身也有相關的學社。所有的學術社均開放給所有的學生,並無任何的主修限制。大學的辯論隊“牛津聯盟”每週都會舉辦一場辯論比賽。校隊及其他一些學會時常進行“全體活動”,活動包括聚餐及慶祝。

學生會及舍委

牛津大學學生會負責向校方反映學生的意見、代表全體學生參與國家高等教育政策辯論會,及直接向學生提供福利及援助。宏觀牛津整體的書院聯邦制度,學生會既是大學逾21,000名學生的代表,又是衆書院宿舍委員的聯邦。學生會的行政委員爲六名全職的有薪假休人員,他們均爲每年完成期末考試的學生。

基於牛津書院生活的重要性,每所書院的舍委的服務,對於學生而言比學生會的來得更直接。每個舍委均有其主席及其他獲選的幹事,負責向書院官方反映學生的意見。他們亦會爲舍員安排活動,通常都能獲得足夠的經費,款項多數來自有關書院,但有時也有其他來源(如學生自費經營的酒吧)。

著名人物

牛津大學培養了不少社會各界著名人士:從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英裔南非商人塞西爾·羅德斯,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LinkedIn創始人裏德·霍夫曼,現任英格蘭銀行總裁馬克·卡尼,《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路易斯·卡羅,《格列佛遊記》作者強納森·史威夫特,唯美主義藝術家奧斯卡·王爾德,著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歌劇魅影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著名男演員休·葛蘭,著名女演員凱特·貝琴薩,原子序數發現者亨利·莫塞萊,英國戰爭英雄“阿拉伯的勞倫斯”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到“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美國《瑞秋·梅道秀》主持人瑞秋·梅道,冒險家的沃爾特·雷利和澳洲新聞媒體大亨魯珀特·梅鐸。這些牛津校友獲稱之爲“牛津人”。另外,有65名諾貝爾得獎者現在或曾經於牛津工作或學習。

政界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22張

  比爾·克林頓及納爾遜·曼德拉(前者以羅德學者身份加入牛津,而後者則爲牛津榮譽博士生)。

此校培養了26位英國首相,其中幾乎所有二戰後當選的首相均畢業於牛津。當中包括:威廉·格萊斯頓、赫伯特·阿斯奎斯、克萊門特·艾德禮、哈羅德·麥克米倫、希思、哈羅德·威爾遜、撒切爾夫人、託尼·布萊爾、前任首相戴維·卡梅倫,及現任首相特蕾莎·梅。

截至2010年,逾100位牛津人獲選入下議院。當中有最新的反對黨領袖(愛德華·米利班德)及多名影子內閣成員。亦有140名牛津校友獲選入上議院。

牛津同時也是30位他國首領的母校。著名人士有:挪威國王哈拉德五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四位澳洲總理(約翰·戈頓、馬爾科姆·弗雷澤、鮑勃·霍克和東尼·艾博特)、現任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兩位加拿大總理(萊斯特·皮爾遜和約翰·內皮爾·特納)、兩位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及未取得學位便離開的英迪拉·甘地) 、五位巴基斯坦總理、前錫蘭總理所羅門·班達拉納克、牙買加發言人諾曼·曼利、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埃裏克·威廉姆斯、前哥倫比亞總統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前泰國首相阿披實·威差奇瓦、首位牛津出身的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其同時爲羅德學者)、津巴布韋共和國副總理兼羅德學者阿瑟·穆坦巴拉、前博茨瓦納主席費斯圖斯·莫加埃,及緬甸民主政治家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除此,彭定康、衛奕信、麥理浩、羅富國、郝德傑、金文泰、司徒拔、德輔、寶雲及戴維斯等數名港督均爲牛津人。

文學與藝術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23張

  奧斯卡·王爾德曾在1874-1878年期間,於牛津大學攻讀古典學。

衆多著名文學家均爲牛津出身。當中的作家包括:錢鍾書、楊絳、約翰·福爾斯、蘇斯博士、托馬斯·米德爾頓 、塞繆爾·約翰遜、克里斯托弗·希欽斯、羅伯特·格雷夫斯、伊夫林·沃、劉易斯·卡羅爾、赫胥黎、王爾德、C·S·路易斯、J·R·R·托爾金、格雷厄姆·格林、V·S·奈波爾、菲利普·普爾曼、約瑟夫·海勒、維克拉姆·塞斯 ;詩人有:雪萊、約翰·多恩、A·E·豪斯曼、W·H·奧登、T·S·艾略特和菲利普·拉金;另也有七名桂冠詩人:托馬斯·沃頓、亨利·詹姆斯野良、羅伯特·騷塞、羅伯特·西摩·布里奇斯、塞西爾·戴·劉易斯、約翰‧貝傑曼和安特迅。

作曲家休伯特·帕裏、喬治·巴特沃思、約翰·塔弗納、威廉·沃爾頓和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均有與大學聯繫。

休·格蘭特、凱特·貝金賽爾、達德利·摩爾、邁克爾·佩林和特里·瓊斯等演員均爲牛津本科生,另包括導演弗洛裏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編劇肯·洛區及李察·寇蒂斯。

數理界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24張

  萬維網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

牛津大學培養了不少數學界名人。邁克爾·阿蒂亞、丹尼爾·奎倫和西蒙·唐納森三位牛津數學家曾贏得菲爾茲獎,而成功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亦曾爲牛津的學生,他現爲牛津皇家學會研究社的教授。馬庫斯·杜·索托伊及羅傑·潘洛斯則爲大學數學系的教授。Mathematica及Wolfram Alpha軟件的設計主力史蒂芬·沃爾夫勒姆、萬維網的建立者蒂姆·伯納斯-李、關係型數據庫理論的奠基者埃德加·科德,及對程式設計貢獻良多的東尼·霍爾均曾赴牛津學習。

至於科學界的名人則包括了數名諾貝爾化學、物理學及生理或醫學獎的得主。促進了X射線晶體學發展的桃樂絲·霍奇金,約翰·沃克曾於牛津進行研究,而曾爲牛津學生的理查德·道金斯及弗雷德裏克·索迪於畢業後均因研究項目而返回大學工作。羅伯特·虎克、愛德文·哈勃及史蒂芬·霍金都有在牛津學習進修。除此,有“現代化學之父”之稱的羅伯特·波義耳,雖沒有正式在大學唸書,但亦有獲得牛津所頒發的榮譽學位。相對論及光子理論的先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曾到訪牛津。

宗教

共有12名聖人及20位坎特伯裏大主教(包括最近當選的羅雲·威廉斯)誕生於此校。宗教改革的先驅威克里夫曾爲牛津的學者,循道宗的創辦者約翰·衛斯理曾在基督堂學習,並獲選爲林肯書院的學者。其他重要成員還有阿赫邁底亞的米爾扎·艾哈邁德·納西爾、身爲巴哈伊信仰專任領袖之一的守基·阿芬第及唯一的巴基斯坦天主教樞機主教約瑟夫·科代羅。

哲學

牛津的哲學傳統始於中世紀。早期的成員包括以羅吉爾·培根、“奧卡姆剃刀論”著名的奧卡姆的威廉及羅伯特·格羅斯泰斯特。湯瑪斯·霍布斯、傑里米·邊沁及約翰·洛克則取得過牛津的學位證明,雖說後者的功績在他離開大學後才獲記載(而這12年在校生活亦對其有很大的影響)。著作《心的概念》的作者吉爾伯特·賴爾將其一生的精力都投放在大學的哲學事業上。其他曾赴牛津學習的著名近代哲學家包括了艾爾弗雷德·朱爾斯·艾耶爾、保羅·格萊斯、以其論文《成爲一隻蝙蝠可能是什麼樣子》聞名的湯瑪斯·內格爾、羅伯特·諾齊克及中文房間的提倡者約翰·羅傑斯·希爾勒。

體育界

大約有50餘名的奧林匹克獎牌得主與大學有學術上的聯繫。美國籃球運動員比爾·布萊德利、兵工廠足球俱樂部執行長伊萬·加齊迪斯、巴基斯坦板球國家隊隊長伊姆蘭·罕及划船四金得主馬修·平森特爲兩例。

大衆文化

古老的牛津大學爲多部小說電影裏的場景。早於1400年由傑弗裏·喬叟編制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裏便有提及牛津。直到1989年,共有533部以牛津爲主題的小說,而此數字仍在上升。電影《哈利波特》系列亦於牛津取景。

入學條件

申請條件

英語要求

牛津大學申請時無需IELTS/TOEFL成績,學生只需要在第二年7月31日前向學校出具合格的語言成績便可以。牛津大學語言要求:IELTS總分7.0以上,單項不低於7.0分;TOEFL總分110以上,單項口語不低於25分,閱讀與寫作不低於24分,聽力不低於22分。在英語國家或通過英語授課2年以上,或IB標準水準英語課程成績達到5分以上,可以豁免語言成績

學術要求

國內高中生欲攻讀牛津共有四種途徑:

1.A-level課程:3門A-leve,分數要求分佈在AAA-A*A*A之間,視課程不同而不同。

課程:要求總分38-40分以上,高水準課程(Higher Level)要求6-7分以上。

課程,共有多種組合方式可以申請:

*(1)SAT+SATⅡ:SAT總分2100以上,其中閱讀+數學不低於1400以上,寫作不低於700分;3門SATⅡ,單科700分以上,具體要求的科目與所申請項目相關。

*(2)SAT+AP課程:SAT總分2100以上,其中閱讀+數學不低於1400以上,寫作不低於700分;3門5分以上的AP課程,具體要求的課程與所申請項目相關。

*(3)ACT+AP課程:ACT總分32分以上;AP課程不低於5分,具體要求的課程與所申請項目相關。

4.國內先讀大一,而後以高中成績+高考成績+大一成績申請。

獎助學金

牛津大學提供不同的學生資助及獎學金。牛津大學助學金計劃於2006年創立,爲所有的大學3年本科生提供高達10,235英鎊的資助,金額爲全英之冠。各書院同時也有不同種類的基金,幫助有需要的學生。牛津亦爲多個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的基地:從羅德獎學金到韋登菲爾德獎學金,另也包括供全英所有合資格學生申請的克拉倫登獎學金,此獎學金計劃主要由牛津大學出版社提供,並由其他各書院及合作伙伴贊助。

羅德獎學金

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羅德獎學金,每年在全球選取80名最優秀大四本科生去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

中國牛津獎學金

中國牛津獎學金(China Oxford Scholarship Fund, COSF)於1992年成立,提供已經取得牛津大學研究生入學許可的中國留學生申請,獎學金得主必須在學業完成後返回中國就業。獎學金申請人必須是中國內陸、中國香港或中國澳門的公民,而且是研究生,研究專業不限,獎學金金額從1,000英鎊至12,500英鎊不等。

中國教育部及牛津大學獎學金

中國教育部及牛津大學獎學金(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Oxford Scholarships)是中國留學委員會和牛津大學合作出資的博士獎學金。這個獎學金每年有五個名額,是一個全額獎學金,包括學費和生活費。

克拉倫登獎學金

克拉倫登獎學金(Clarendon Fund scholarships)成立已屆滿10年,是牛津大學規模最大的國際學生獎學金,贊助非歐盟的留學生在牛津大學攻讀本科以上的研究學位。但是從2011年9月起,克拉倫登獎學金(Clarendon Fund scholarships)的贊助對象不再限制於繳納海外學費的學生,任何國籍的研究生都能申請。這個獎學金每年提供100多個名額,支付學費和生活費,2010至2011學年度牛津大學一共有297名來自46個國家的克拉倫登獎學金得主在進行各種研究。

太盟牛津獎學金

太盟牛津獎學金(Pacific Alliance Oxford Scholarships)是太盟投資集團(Pacific Alliance Group)支持的獎學金,專門資助學業優秀的中國留學生到牛津大學從事社會科學、數學、物理或生命科學等學科的博士研究。這個獎學金爲期三年,支付學費和生活費,每年有兩個名額,申請人必須是中國大陸居民(不包括港澳生)。

牛津大學裘槎獎學金

牛津大學裘槎獎學金(University of Oxford Croucher Scholarships)是牛津大學和香港裘槎基金會(Croucher Foundation)聯合提供的獎學金,贊助優秀的學生在牛津大學從事自然科學、科技和醫學相關的博士研究。這個獎學金爲期三年,支付全額學費和生活費,每年有兩個名額,申請人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

文化傳統

校訓

校訓: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

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亮光”(The Lord is my light),出自《聖經》中的詩篇第27篇。

“我認爲大學精神的核心有兩點,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對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開的辯論”——英國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漢密爾頓說,牛津大學所體現出來的大學精神就是,首先對卓越有絕對的追求,無論是在教學還是科研上,都永遠不會安於現狀,持續地追求做得更好。

活動

牛津大學的學生用他們獨特的方式慶祝期末考試結束——朋友們用泡沫和手噴綵帶“襲擊”手拿香檳準備慶祝的學生。對於牛津大學畢業季的同學來說,走出考場就意味着一年一度學期末狂歡的開始。在牛津大學,有一個叫做“搞破壞(trashing)”的傳統活動,牛津大學的學生們一走出考試院,在外面等候已久的朋友們,手拿麪粉、手噴綵帶朝他們“攻擊”,攻勢之猛,慶祝的香檳酒也完全沒辦法飲用。

不過牛津大學的學生還有一個傳統,也就是按照規定,在期末考試期間,都要身穿黑色袍子,第一場考試佩戴白色的康乃馨,最後一場考試佩戴紅色康乃馨,而這之間的考試佩戴粉色康乃馨。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25張

  校園風景

在生物醫學領域,自從弗雷明在倫敦發現青黴素後。今天用得最廣的抗生素,1955年爲牛津的愛德華·阿布拉罕發現。牛津也致力於將分子生物學應用於臨牀,將核磁共振原理應用於 醫療診斷,在發現人體的免疫系統和應用基因工程技術於臨牀問題方面,牛津亦起領導作用。該校在艾滋病毒、移植手術和遺傳病研究等方面也很有潛力。1987年斯奎波父子公司贈予該校藥學系2,000萬英鎊,以支持他們的研究工作。

牛津大學校徽 牛津大學校訓 第26張

  校園風景

在環境科學領域,牛津的研究涉及森林史、氣候變化、遙感、土地利用、野生動物保護、家畜管理、污染、腐蝕、沙漠侵犯等衆多課題。

牛津的固體物理、高磁學、激光研究、基本粒子研究和大氣物理學等均在世界上佔領先地位。物理系的克拉倫登實驗室在世界核研究領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基礎研究還導向重要的工業開發,包括 建立了如牛津儀器公司和牛津激光公司之類的企業。

僅在化學系,牛津就擁有4位諾貝爾獎得主。該校在蛋白質、新型無機材料合成、分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問世,並在化工、醫藥、微電子工業等領域推廣應用。

院系設置

與大多數其他大學組織結構相似,牛津大學又根據專業分爲不同的系。系通常在研究生教學中扮演主要角色,提供講座、課程以及組織考試。系也通常是被外部機構包括大型研究委員會資助的研究中心。

除學院外,牛津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尤其是後者),主要由學部來組織,學部不是大學內的自治單位,它們都是跨學院的機構,不附屬於任何一個學院,不過各學部的教師和學生,首先必須是牛津大學內某一學院的一員。

截至2017年5月,牛津大學現有4個學部:

人文學部(Humanities)

社會科學部(Scocial Sciences)

數學物理和生命科學學部(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Life Sciences)

醫學科學學部(Medical Sciences)

學部下設獨立的中心和研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