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君特·格拉斯歷史 君特·格拉斯歷史百科

君特·格拉斯歷史 君特·格拉斯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君特·格拉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家,外文名叫做Günter Grass,生卒時間1927年10月16日-2015年4月13日,代表作品《鐵皮鼓》、《貓與鼠》、《剝洋蔥》。

簡介

君特·格拉斯(1927年10月16日——2015年4月13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家。著有長篇小說《鐵皮鼓》、《狗年月》等。2015年4月13日,格拉斯在德國逝世,享年87歲。

人物經歷

君特·格拉斯歷史 君特·格拉斯歷史百科

  君特·格拉斯

1927年10月16日,格拉斯出生在但澤(現今波蘭的格但斯克)一個小販之家,父親是德意志人,母親是屬於西斯拉夫的卡舒布人。愛好戲劇和讀書的母親使格拉斯從小就受到較多的文學藝術薰陶。格拉斯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正值納粹統治時期。他參加過希特勒少年團和青年團,未及中學畢業又被捲進戰爭,充當了法西斯的炮灰。1945年4月,十七歲的格拉斯在前線受傷,不久就在戰地醫院成了盟軍的俘虜。1946年5月,他離開戰俘營,先後當過農民、礦工和石匠學徒,1948年初進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學習版畫和雕刻,後又轉入柏林造型藝術學院繼續深造,1954年與瑞士舞蹈演員安娜·施瓦茨結婚。

格拉斯最初是以詩歌登上文壇的。1955年,他的《睡夢中的百合》在南德廣播電臺舉辦的詩歌競賽中獲得了三等獎。格拉斯1956年的詩集《風信雞的長處》和1960年的《三角軌道》既有現實主義的成分,又受到表現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影響,聯想豐富,激情洋溢,具有較強的節奏感。

格拉斯幾乎在寫詩的同時也開始創作劇本。早期的劇作如1954年的《還有十分鐘到達布法羅》、1957年的《洪水》、1958年的《叔叔,叔叔》和1961年的《惡廚師》,明顯受到法國荒誕派戲劇的影響。後來還有兩個劇本,是1966年的《平民試驗起義》和1969年的《在此之前》,試圖將戲劇情節變爲辯證的討論,力求揭示人物的內心矛盾。格拉斯自稱這兩齣戲是布萊希特“從史詩戲劇發展到辯證戲劇”方法的延續。然而,《平民試驗起義》卻歪曲了布萊希特在東柏林工人暴亂期間的形象,因而遭到普遍非議。

在嘗試了詩歌和戲劇之後,格拉斯又開始寫作長篇小說。1958年,“四七社”成員在阿爾蓋恩的大霍爾茨勞伊特聚會。格拉斯朗讀了尚未完成的長篇小說《鐵皮鼓》的第一章,受到了與會者一致讚揚,格拉斯爲此也獲得了該年度的“四七社”文學獎。在《鐵皮鼓》之後,格拉斯又在1961年寫出了小說《貓與鼠》,在1963年寫出了小說《狗年月》。

1967年的第三部詩集《盤問》政治色彩較濃,格拉斯也一度被稱爲“政治詩人”。

20世紀60年代中期,格拉斯熱衷於社會政治活動,是社會民主黨的堅定擁護者。1965年和1969年,他曾兩度爲社會民主黨競選聯邦總理遊歷全國,到處發表演說。1972年的小說《蝸牛日記》追述了作者1969年參加競選活動的經歷和對納粹統治的思索。格拉斯與社會民主黨前主席、前聯邦總理威利·勃蘭特交情甚篤,曾經多次陪同勃蘭特出國訪問。1982年11月,格拉斯在社會民主黨爭取連任的競選失利之後加入了社會民主黨。

自1972年起,格拉斯潛心於長篇小說《比目魚》的寫作,1977年出版。

1979年的《在特爾格特的聚會》是格拉斯獻給“四七社”之父漢斯·維爾納·裏希特的一部借古喻今的中篇小說。它通過描寫1647年夏天一羣德國作家在明斯特與奧斯拉布呂克之間的特爾格特的聚會,反映了三百年以後的“四七社”作家的活動。讀者從西·達赫、格里美豪森、馬·奧皮茨、安·格呂菲烏斯等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巴羅克時期的德國作家身上,不難看到裏希特、格拉斯、伯爾、賴希一拉尼茨基、恩岑斯貝格爾這一代戰後作家的影子。

1979年秋,格拉斯偕新婚的第二位夫人、管風琴演奏家烏特·格魯奈特訪問中國。回國以後,在1980年寫出了《頭腦中誕生的人或德國人死絕了》。此後,作家宣佈暫停寫作,埋頭從事版畫和雕刻。

經過長達五年的創作間歇,格拉斯在1986年3月出版了長篇小說《母老鼠》。評論界對格拉斯的新作褒貶不一。爲了與評論界保持一段“距離”,格拉斯在1986年春天偕夫人前往印度的加爾各答。

1987年初,格拉斯夫婦經葡萄牙等國返回柏林。10月,在格拉斯六十歲生日之際,魯赫特爾漢德出版社隆重推出第一套《格拉斯選集》。這套選集分爲十卷,分豪華本和簡裝本兩種,收入了作家已發表的所有重要文學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雜文、演講詞以及談話錄等。

1999年9月30日,君特·格拉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6年9月出版自傳回憶錄《剝洋蔥》。由於在此書中令人震驚地自述曾在青年時代爲納粹黨衛隊效力,格拉斯一度成爲知識界的衆矢之的。

2015年4月13日,格拉斯在德國城市呂貝克的一家醫院去世。

主要作品

詩歌

《幽睡的百合》

詩集

《風信雞之優點》(Die Vorzüge der Windhühner)

《三角軌道》(Gleisdreieck)

荒誕劇

《洪水》(Hochwasser)

《叔叔、叔叔》(Onkel,Onkel)

《惡廚師》(Die bösen Köche)

戲劇

《平民試驗起義》(Die Plebejer proben den Aufstand)

小說

《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

《貓與鼠》(Katz und Maus)

《非常歲月》(Hundejahre)

《鰈魚》(《比目魚》)(Der Butt)

《母鼠》(Die Rättin)

《曠野》(Ein weites Feld)

《我的這個世紀》(Mein Jahrhundert)

《蝸牛日記》(Aus dem Tagebuch einer Schnecke)

 回憶錄

《剝洋蔥》(Beim Häuten der Zwiebel)

《萬物歸一》(《萬物歸一》Vonne Endlichkait)

創作特點

文學

格拉斯的小說既繼承了傳統的敘述方式,又用夢幻、怪異、荒誕等藝術技巧描繪歷史和現實,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畸形人或擬人化的動物,從而使小說構思奇詭,情節怪誕,探討的問題比較隱晦深刻。

格拉斯的作品用豐富的想象、獨特的手法、新穎的語言,常把現實主義描繪和現代主義手法熔於一爐,在戲謔、詼諧中蘊含着深刻的社會批判。他盡力展現出了一個光怪陸離、神奇虛幻的世界,揭示出了歷史被遺忘的一面。

格拉斯創作時注重通過造型獨特的人物來表現時代主題,並對社會文化進行無情的嘲諷。

例如《鐵皮鼓》中的奧斯卡三歲時不想加入成年人的世界,而自我傷殘,一跤摔成患呆小症的侏儒,身高96公分,不再長個兒。而後來他二十一歲時,又重新長個兒,不久後身高一米二三,變成了雞胸駝背的侏儒。對奧斯卡形體的描繪作者特別抓住他的身高和特殊體形來表現,並揭示出他之所以變畸形的原因是時代的黑暗和醜惡。

這是君特·格拉斯在童年老屋前留影。格拉斯筆下的人物都是獨特的、奇異而富有審美價值的意向性符號,是具有多重蘊涵的審美的藝術複合體。他筆下的人物與其說他們是典型,不如說他們是富有哲理意味的意向性符號,是作者用犀利的目光打量衆生萬象的視點。因爲,他的創作與個人的生活和經歷有很大聯繫,格拉斯的創作正是他作“自我”發現的傑作。他創作的人物是他思想感情的載體,作者對社會文化的真切藝術感受以人物爲視點放射出來。他的藝術感受是以生活感受爲基礎,是作者生活感受的凝結、昇華。格拉斯對國家社會主義時代及前後的種種人物,種種人生,不但用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去感受,還用整個心靈去體驗,把自己的愛恨、苦笑、悲憤、焦慮與煩惱、憂懼與驚異、悲憤與同情,以及對社會文化反思的結果,通過怪誕的人物:奧斯卡、馬爾克、馬特恩等這一系列富有深刻哲理意味的人物表現出來。

 繪畫

在他的創作生涯中,繪畫與文學密不

可分,正如他自已所說,兩者之間是“一個有機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他的許多詩集裏都有他自已繪製的插圖。這些插圖的內容和形式大多與詩歌的內容緊密配合,爲詩歌提供了形象的註解。將文學作品的主題變爲作畫的對象,是格拉斯美術作品的一個突出特點。

獲獎記錄

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鐵皮鼓》(獲獎)

1969年,特奧多爾·豪斯獎(獲獎)

1968年,馮塔納獎(獲獎)

1965年,畢希納獎(獲獎)

1958年,“47社”文學獎(獲獎)

人物評價

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君特·格拉斯的授獎辭評:“格拉斯是寓言家和學問淵博的學者,他是各種聲音的錄音師,也是倨傲的獨白者,既是文學的集大成者,也是諷刺語言的創造者。在格拉斯小說中的人物塑造中,他剝去人物重要的話語,強調肉體的可靠性,將人類帶入動物的世界。在他的動物園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貓與鼠、狗、蛇、比目魚、青蛙和稻草人。”

德國總理施羅德評:“格拉斯毫無疑問是當代最重要的德國作家,長期以來享有國際聲譽,諾貝爾獎金授予他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意大利《共和國報》評:“君特·格拉斯是“布萊希特的繼承人。”

英國《衛報》評:“格拉斯是德國文學的巨匠。”

《獨立報》評:“君特·格拉斯是德意志民族的政治良心”。

人物爭議

1990年兩德統一時,格拉斯發表了厄運判決,他反對1990年德國的統一,還形容民主德國的“合併”是聯邦德國的殖民行爲。自傳《剝洋蔥》出版後,他的敵人大肆渲染格拉斯的黨衛軍身份,連從但澤出去的波蘭前總統瓦文薩都要求格拉斯放棄他的“格但斯克榮譽市民”稱號。

但更多人還是捍衛格拉斯,比如美國作家約翰·歐文寫信給格拉斯:“對我來說,你仍然是一個英雄,既是一個作家,又是一個道德指南針。你作爲一個作家和國家公民的勇氣都是可效仿的——你最近的被揭露的事是勇氣的提高,而不是降低。”電影《鐵皮鼓》的導演沃克·施隆多夫也在《每日鏡報》上表達了對格拉斯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