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百科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是在16世紀中期由神聖羅馬帝國中信仰路德宗的諸侯所組成的軍事防禦聯盟,外文名Schmalkaldischer Bund,建立時間1531年2月27日。

起源和成員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百科

  黑森的菲利普一世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於1531年2月27日 由當時實力最強的兩大新教諸侯黑森伯爵菲利普一世(英語:Philip I, Landgrave of Hesse)和薩克森選帝侯約翰·弗里德里希一世正式建立。最初它是一個宗教防禦聯盟,倘若成員國領土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其他成員國有義務出兵支援。在薩克森選帝侯的要求之下,只有接受《奧格斯堡信綱》或《四城信綱(英語:Tetrapolitan Confession)》才能成爲聯盟成員。這一要求確立了路德宗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並將當時有一定勢力的慈運理派排除在外。

由於同天主教會脫離能夠帶來顯著的經濟利益,施馬爾卡爾登聯盟的發展迅速越過了政治運動的邊界。1535年12月,聯盟決定接納一切願意接受奧格斯堡信綱的國家,由此安哈爾特、符騰堡、波美拉尼亞(英語:Duchy of Pomerania)以及幾個帝國自由市諸如奧格斯堡、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和肯普滕都加入了聯盟。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百科 第2張

  薩克森選帝侯約翰·弗里德里希一世,小盧卡斯·克拉納赫作。

1535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爲抵抗哈布斯堡王朝而加入聯盟,但後來由於內部宗教衝突而退出。蘇萊曼大帝在外交上進行干涉,希望法國同聯盟恢復關係,並至少向德意志諸侯寄出過一封書信,希望他們同弗朗索瓦一世聯合抵抗查理五世。

1538年,施馬爾卡爾登聯盟與剛剛完成宗教改革的丹麥結盟。1539年,聯盟吸納了由約阿希姆二世·赫克托領導的勃蘭登堡。1545年,聯盟又吸納了選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治下的普法爾茨。1544年,丹麥同神聖羅馬帝國簽訂《施派爾協約》,表示在克里斯蒂安三世在位期間丹麥將對神聖羅馬帝國保持和平的外交政策。

活動

聯盟的成員將提供10,000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用於防衛。他們鮮少直接對查理進行挑釁,但此外他們沒收教廷土地,驅逐主教和天主教諸侯,並在德意志北部傳播信義宗。馬丁·路德準備在1537年的會議上向聯盟提出一份更加嚴格的新教信綱——《施馬爾卡爾登信綱》。他參加了這場會議,但在大部分時間內都受到腎結石的困擾;諸侯們還特地到路德居住的地方會面。雖然他們要求路德準備宗教論綱(後稱《施馬爾卡爾登論綱》),但在會議期間卻並沒有正式採納之;不過在1580年,論綱還是被編入了德語和拉丁語譯本及1584年萊比錫的拉丁官方版本《協合信經》中。

在十五年的時間裏,由於查理忙於同法國和奧斯曼帝國作戰,聯盟沒有受到任何挑戰。奧斯曼-哈布斯堡戰爭從1526年持續到了1571年。1535年,查理成功征服突尼斯。弗朗索瓦一世爲抵抗哈布斯堡王朝,同蘇萊曼大帝結盟,形成了法國-奧斯曼帝國聯盟。1535年至1538年在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間展開的意大利戰爭由1538年的尼斯和約完結。在這段時間裏查理同法國的最後一次戰爭——1542年至1544年意大利戰爭沒有分出勝負,以克雷皮和約完結。

施馬爾卡爾登戰爭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 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歷史百科 第3張

  查理五世臨駕於他的敵人之上(左起):蘇萊曼大帝、克雷芒七世、弗朗索瓦一世、克萊費伯爵、黑森伯爵、薩克森公爵。朱利奧·克洛維奧於16世紀中期作。

在同弗朗索瓦議和之後,查理開始專注於鎮壓帝國內的新教運動。從1546年至1547年,在施馬爾卡爾登戰爭(英語:Schmalkaldic War)中,查理及其盟友同聯盟爲恩斯特系薩克森和阿爾布雷希特系薩克森的領土展開交戰。雖然聯盟在軍力上佔優,但其領袖卻缺乏能力,並無法在戰爭計劃上達成一致。雖然教宗保祿三世從帝國中撤軍並將補貼金減半,在1547年4月24日,查理的帝國軍隊仍然在米赫爾貝格戰役(英語:Battle of Mühlberg)中擊潰聯盟軍,並俘獲了諸多聯盟領袖,包括約翰·弗里德里希。菲利普試圖進行談判,但被查理拒絕,於是他也於5月投降。從理論上來說,三十個城市就此迴歸天主教,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一戰基本上奠定了查理在這一戰爭中的勝局:只有兩座城市仍然在進行抵抗。許多諸侯和改革者(如馬丁·比塞)則逃到了英格蘭,並直接對英格蘭宗教改革產生了影響。

結果

1548年,查理逼迫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接受了《奧格斯堡臨時敕令(英語:Augsburg Interim)》中的條款。然而到了16世紀50年代,新教已經在中歐站穩了腳跟,但憑武力已經無法改變這一局面。藉着與法王亨利二世的聯盟(法國在1551年重新對查理五世開戰,最後一次的意大利戰爭於1559年才結束),1552年,與查理結盟的新任薩克森公爵莫里茨出乎意料的背叛了皇帝,並向皇帝發起進攻,新教勢力因此取得小勝,迫使查理逃離蒂羅爾;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查理,爲了集中兵力對付法軍,決定對新教徒讓步,簽訂了《帕紹合約(英語:Peace of Passau)》,給予新教徒一定的自由,並使查理在帝國內統一信仰的希望徹底破滅。三年之後的《奧格斯堡和約》則使路德宗在神聖羅馬帝國中獲得了正式的地位,諸侯可以自由選擇其領地的宗教信仰。

參考文獻

Acton, John Emerich Edward Dalberg; Ernest Alfred Benians, Sir Adolphus William Ward, George Walter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New York: Macmillan & Co., ltd. 1904.

Kagan, Donald; Steven Ozment, Frank M. Turner. The Western Heritage: Since 1300 Eighth Edi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Publishing. 2002. ISBN 0-13-182883-5.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

Merriman, John. A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 Volume One: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Age of Napoleon First Edi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6. ISBN 0-393-96888-X.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

Palmer, R. R.; Joel Colton.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Eigh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1994. ISBN 0-07-040826-2.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

Smith, Henry Age of the Reformation.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20.

Tracy, James D. Charles V: Impresario of W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521-8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