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邦討伐的第一個異姓諸侯王是誰?

劉邦討伐的第一個異姓諸侯王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討伐的第一個異姓諸侯王是誰?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漢初異姓諸侯王中,臧荼算是在史書上着墨較少的一位,他在《史記》、《漢書》均無單傳或合傳,相關資料較爲有限。

項羽在滅秦之後,漢元年二月大封天下爲十九個王國,原本籍籍無名的臧荼也出現在這份封王的名單裏。

“立荼爲燕王,都薊。”

臧荼被項羽封的理由是“從楚救趙,因從入關”,是屬於諸侯將領中跟從項羽入關有功者,項羽於是在分封時給予回饋。

可是,韓廣早在秦二世元年,便已在燕地自立爲燕王,現在項羽卻又另封燕將臧荼爲燕王,而徙封韓廣爲遼東王,項羽此舉是“逐其故主”,不但爲自己處處樹敵,也加深了各諸侯之間的矛盾與分化,天下很快就再度陷入失控紛亂的狀態之中。

“荼逐韓廣之遼東,廣弗聽,荼擊殺廣無終,並王其地。”

果然,原是燕將的臧荼,現在麻雀變鳳凰,被封爲燕王。他在驅逐故主韓廣不成後,頂着霸王項羽所封的威名,索性殺了韓廣而並王燕、遼東兩地。

從漢元年八月開始,燕王臧荼實際上掌控了整個河北故燕地及遼東一帶,合“燕”與“遼東”兩國而爲燕王。

劉邦討伐的第一個異姓諸侯王是誰?

“局外人”臧荼

隨着各地紛起的戰亂,以漢王劉邦爲首的反對勢力,開始串聯起來與項羽對抗,歷史進入“楚漢相爭”的時代。

不過,初期地處邊陲的燕國,卻一直像是個“局外人”,他們不但沒有加入戰爭行列,也沒有表態加入楚或漢的陣營。

按理而言,臧荼從項羽入關並因而封王,應該與楚建立了不錯的關係。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即使臧荼殺了韓廣並王兩地,違背項羽原來的分封規劃而顯露出一些野心企圖,但項羽似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表示什麼意見。

因此,玲瓏推斷,燕王臧荼在楚漢相爭初期的立場,仍然是比較偏向項羽這一陣營的。

到了漢三年冬十月,勢如破竹的韓信已率領漢軍擊破趙國,下一個目標正是一直處於“北方無戰事”的燕國,而這也是沉寂兩年多的燕國首次面臨外敵的入侵。

漢軍主帥韓信接受廣武君李左車的建議,採取“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的策略,果不其然,“燕從風而靡”,漢軍不費一兵一卒,燕王臧荼便向劉邦俯首稱臣了。

如果與鄰近的趙國相比,臧荼似乎不能算是什麼有勇有略的英雄人物。

看看趙國趙歇、陳餘君臣,收復整頓趙國不過一年,就有能力聚二十萬大軍;他們面對韓信來襲,毫不畏懼;最後雖落得身死國破的下場,但起碼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逼得韓信絞盡腦汁謀劃應戰策略。

井陘一戰,韓信取勝並不輕鬆,甚至有些僥倖。可以說,陳餘等人雖敗,猶留有尊嚴。

反觀臧荼,儼然是個見風轉舵的鼠輩。燕國在他手中已有兩年,在沒有任何戰亂干擾下養精蓄銳,戰力和防禦力本應該不容忽視,然而,燕國卻不戰而降,不僅顯示臧荼領導能力極差,更透露出他爲了保全權力與富貴,不惜“牆頭草、兩邊倒”的屈迎心態。

臧荼的首鼠兩端,儘管無法在史籍上讓自己揚名立萬,但卻實際地延續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勉強讓燕國得以保全半獨立的狀態,在楚漢詭譎的氛圍中找到喘息的空間。

說“臧荼謀反”,有證據嗎?

漢五年二月,臧荼才接受劉邦的冊封,而同一年,史書就記載:臧荼造反啦!

楚漢戰爭才結束不到一年,臧荼也才獲得劉邦的承認,如願繼續當他的燕王沒多久,爲什麼要起兵反叛?有一種說法是:臧荼是“項氏所置”,又“負殺故主(韓廣)之罪”,所以劉邦害怕臧荼最先謀反。

劉邦討伐的第一個異姓諸侯王是誰? 第2張

這一說法,顯然將“項氏所置”,當成了臧荼反叛的原罪。

事實上,除了臧荼以外,張耳、吳芮、英布甚至劉邦自己,還不都是項羽大封天下時期“項氏所置”的諸侯王?何況臧荼後來也受漢封了,所謂“項氏所置”,何罪之有?

況且,臧荼殺故主韓廣之事,根本與劉邦毫無瓜葛,項羽分封無道造成天下紛亂纔是禍首,我們也從未見到劉邦在即帝位之後,有對其他人追究過失或責任的舉動,因爲他也知道:“成王敗寇”原本就很難認定是非。

再者,燕國在漢三年韓信的威逼下往漢陣營靠攏,臧荼在楚漢相持不下的時候都決定選邊站了,劉邦又何必在天下大定之後還害怕臧荼最先謀反?

正因如此,“臧荼謀反”的說法,實在缺乏有力的證據。

雖然史料中對臧荼謀反的經過,缺乏詳細交代,可是我們可以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臧荼部下溫疥的侯功表上記錄着:“以燕將軍漢王四年從破曹咎軍,爲燕相,告燕王荼反,侯,以燕相國定盧奴,千九百戶。”

溫疥原是燕國將領,並官至燕相,後來卻告燕王臧荼謀反並以之封侯,可見,臧荼有可能被自己的部下陷害了!

臧荼另一個部下昭涉掉尾的條目下,則記錄着:“漢王四年,以燕相從擊籍,還擊荼,以故二千石將爲列侯,千戶。”

官至燕相的昭涉掉尾,後來也反咬故主臧荼一口,成爲漢軍討伐燕王的一支力量。

溫疥與昭涉掉尾後來都因功封侯了,他們藉着“擊殺故主”來壯大自己,此種情況,是不是和臧荼當年擊殺故主韓廣,以吞併全燕很相似?或許這也是一種因果的循環吧!

燕王臧荼是第一位犧牲者,也是“風向標”

臧荼是劉邦所征討的第一個異姓諸侯王,雖然他的功績、勢力與影響力,遠不及韓信、彭越、英布等人,以致受到的關注較少,甚至史書也僅一筆掠過他的謀反事件,可是從他手下因“擊殺故主”而立功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臧荼反叛”可能也是被迫的,極有可能是漢高層爲了除掉異姓諸侯王所使的第一着棋。

也由於這件事情進行得無比順利——兩個月就除掉臧荼,沒有打草驚蛇,也沒有引起其他諸侯王太多的注意。因此,往後“使人誣告謀反”的伎倆不斷上演,無辜的諸王先後都被冠上了反叛的罪名。

燕王臧荼作爲第一位犧牲者,在當時沒有掀起軒然大波,如今看來,他的下場至少應該有“風向標”的意義。

令人意外的是,劉邦雖然殺了臧荼,但卻沒有滅其族。

臧荼的孫女臧兒,後來嫁給了西漢共侯王仲;這王仲,便是漢景帝皇后王娡的父親。下面的劇情我們都知道了——王娡生下一個兒子,他就是名垂千古的漢武帝。

劉邦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後代竟然與臧荼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