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廣州發現1860年法軍墓碑 或爲英法聯軍罪證

廣州發現1860年法軍墓碑 或爲英法聯軍罪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越秀山原廣州美術館碑廊大門側面有一塊石碑,上面寫的都是法文,大意是,該碑是爲1860年~1861年爲法蘭西死亡的海員而建立的。他說,這有可能是英法聯軍入侵廣州的重要歷史物證。

溫先生是廣州市民,家就住在越秀山附近,他和家人經常爬越秀山鍛鍊身體。2月份,溫先生的兒子告訴他,在越秀山上廣州美術館大門內看到一塊石碑,石碑上面都是外文,看上去不是英文,也不知道寫的是什麼內容。

好奇的溫先生來到兒子所說的地方,拍下碑文,還親自丈量了一下。這塊石碑長約2.3米、寬約1.3米,是麻石碑,上面的年份是1860年~1861年,距今已經有150多年曆史了。

市民懷疑是士兵墓碑

碑文上的時間爲150多年前。

溫先生說,碑文看上去應該是法文,他把碑文發給了一個懂法文的同學,同學回覆說,這是一塊墓碑,碑文上面寫的內容大致是,這裏埋葬的是法國士兵。

“碑文的時間剛好就包含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間,這會不會是英法聯軍入侵廣州留下來的歷史物證呢?”溫先生不解地說,如果這塊石碑原本就在這裏,說不定這裏就是法國士兵的墓地。這麼重要的歷史證物爲什麼會被這樣擺放在草叢中呢?

廣州發現1860年法軍墓碑 或爲英法聯軍罪證

墓碑或來自深井一帶

深井島曾被清政府指定爲安葬外國人的墓地,被稱爲“法蘭西島”。

廣州博物館研究員陳鴻鈞說,廣州博物館仲元樓展區(原廣州美術館)碑廊入口處有一方法文墓碑,麻石質,形制完整,放置於亂石雜草中多年。日前,博物館招聘了一位法語專業的員工對碑文進行翻譯,大致是,該碑是爲1860~1861年爲法蘭西死亡的海員建立的。

陳鴻均說,該碑據說從廣州東郊黃埔某地移交給廣州市文管會,再由文管會(今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調撥給廣州博物館。不過,由於時間久遠,移交時既無經事人,又乏詳盡檔案說清楚來龍去脈,所以,關於該碑的原在地方及相關內容,現在亦不甚明瞭。

當年,清代廣州黃埔長洲、深井一帶水深港闊,爲粵省大關之所在,所以當時有規定:“凡載洋貨入口之外商船,不得沿江灣泊,必須下錨於黃埔,並不得在別地祕密將商品販賣。”(er:《The“Fan Kwae”at Canto》)。黃埔港爲外洋船舶進入廣東的首泊地,所以,此處商賈雲集,帆檣林立。外籍海員到達後,無不由此登陸,租房生活,停留等待。

黃埔港對岸的長洲島和深井島被清政府指定爲安葬外國人的墓地。有資料說,長洲島被稱爲“丹麥人島”,深井島被稱爲“法蘭西島”。因而陳鴻鈞推測,現在發現的法文墓碑原來應該在黃埔的深井島,是爲法蘭西海員集體墓地而刻立的墓碑。

 碑文所指法國海員死因成謎

陳鴻鈞介紹,該碑是爲海員而立。1856~1861年是中英、中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段,自1857年12月29日廣州失守,1857年1月5日粵督葉名琛被擄之後,廣州除了鄉勇團練等進行局部抗擊和襲擾外,再無大的戰事。英法聯軍佔領廣州後,組織以巴夏禮爲首的“聯軍委員會”,扶持原廣東巡撫柏貴,在聯軍委員會指揮和監督下繼續行政,重要城關汛口由聯軍把守。1860年10月《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按照條約的規定,於1861年10月1日從廣州撤出。

該墓園所葬法國海員的人數不得而知,因何原因而死也是個謎。在廣州戰役中,關於英法聯軍的死傷人數,中西記載不一。

廣州博物館另藏有一方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死亡英軍的墓碑,該碑原嵌于越秀山舊城牆上,上面記錄的死亡者共17名,年齡最大的37歲,最小的19歲。此英軍墓碑說得很明白,該17名軍士死於1861年廣州駐地。此碑與上述法國海員墓碑類似,可相互比讀。

廣州發現1860年法軍墓碑 或爲英法聯軍罪證 第2張

反侵略鬥爭

無處不在

據史料記載,英法聯軍侵佔廣州後,“拆毀民房,擄掠子女,恣睢暴戾,無所不爲”(清咸豐年間《籌辦夷務始末》)。面對國恨家仇,有反侵略鬥爭光榮傳統的廣東人民不但採取公開的、集中的方式進行鬥爭,也採取祕密的、分散的鬥爭方式打擊敵人。公開的鬥爭主要在《天津條約》簽訂以前,而祕密、分散的鬥爭則自從“亞羅號事件”發生以後不久就沒有停止過,一直堅持到英法聯軍退出廣州。

有許多廣東人民祕密鬥爭的事例被史料記錄下來。法軍侵略頭子葛羅在給兩廣總督桂良的照會中稱:“該處人民,遇獨行外國兵丁,即時斃命。”侵略者的《西人日報》上曾載:1858年1月,英國人在香港僻野地方,隨時會遭到廣東人民的襲擊,以致“英人不敢再外私行”。英國侵略者在黃埔地方豎了一面大旗,到了夜裏,就被廣東人民將繩子割斷,毀掉旗幟。7月2日,法國強盜從輪船登岸,忽然被困,其中兩名強盜奪圍而走,“一人在後,頭與手皆被割去。”一名英國海軍軍官,在一個鄉村裏被包圍,並在他的士兵面前被砍了頭。

陳鴻鈞說, 以上史料足以證明人民祕密反侵略者的鬥爭無處不在,給敵人以極大的打擊,侵略者頭目包令不得不承認“我們現在正吃着戰爭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