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據歷史考古表明,古代哪個時期纔出現專爲焚香的香器?

據歷史考古表明,古代哪個時期纔出現專爲焚香的香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有非常悠久的用香歷史,隨着佛教傳入中國,出現了各種香料,香道也隨之產生。香從生活附屬品一躍成爲皇室貴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考古表明,直到漢代纔出現專爲焚香而製作的香器,此後歷代出現各種式樣的香爐,如漢代的博山爐,魏晉的鳥形香薰,唐代的長柄香爐、多足香薰、薰球,宋代的折沿爐以及各個窯口生產的瓷質香爐香盒等,至明代,盛極一時的宣德爐更是將香器製作推向了另一個高峯。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據歷史考古表明,古代哪個時期纔出現專爲焚香的香器?

兩晉南朝

東晉南朝士大夫中,以香沐浴,以香薰衣的風俗開始盛行。薰衣的風俗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在河北滿城中靖王劉勝墓中,發掘的“銅薰爐”和“提籠”就是用來薰衣的器具,湖南長沙的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爲了薰香衣、被特製的薰籠。

三國的荀彧好薰香,文獻中記載:“荀令至人家,坐幕三日,香氣不竭。”由於荀彧經常讓自己的衣服薰上濃郁的香味,所以當他到別人家中之後,他坐過之處往往留下香氣,經過三日還沒有散去。在東晉時文人也以白旃檀的芬芳來比喻學養的淵博。

在兩晉南朝流行的香薰式樣之中,從三國吳到南朝晚期圓罐式及豆式有承盤的香爐式樣大略可分爲四期:

第一期:孫吳中期至西晉末年(公元二五四——三一六年)

第一期的香薰,造型簡單,整體爲罐形,侈口鼓腹、圈足,上腹鏤刻三排圓形鏤孔,沒有承柱和底盤。

第二期:東晉前期“東晉立國至穆帝昇平以前”(公元三一七——三五七年)第二期的香薰,薰體爲短直口圓腹罐形,腹部有大三角形鏤孔,承柱亦爲上下小大的圓柱體,承盤則爲平底鉢形器。

第三期:東晉後期至南朝劉宋時期(公元三五七——四七九年)第三期的香薰,醬油,罐形薰體,小口鼓腹,腹部滿布密集的長三角形鏤孔,圓柱形承柱,粗短而直,承座則爲寬沿盤形。

第四期:相當於南朝中晚期“齊、樑、陳”(公元四八O——五八九年)第四期並未發現見香薰等器具。

隋唐

自東漢明帝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焚香禮懺在奉神明或祀天地祖的儀式中,幾乎經常可見。甚至,有在行道上以香鋪地,使香的需求量更大。在《文昌雜錄》卷三中記載:“唐宮中每有行幸,即以龍腦、鬱金布地。”

唐代的香具,也開始有新興的式樣。如:多足香薰、薰球、及長柄手爐,質地多爲金屬器或鎏金銀器。唐代流行有提煉的金屬香球、香薰。唐代的多足帶蓋銅香薰十分獨特,也有附提煉者。

唐代帝室曾多次迎送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再送回法門寺。法門寺的文物中鎏金銀香薰、鎏金銀香球,是爲皇室迎送舍利真身所專門製造的。

據歷史考古表明,古代哪個時期纔出現專爲焚香的香器? 第2張

宋元明清

宋人焚香,常同時使用香爐及香盒。這點從宋代繪畫取香的動作中,可以看出來。添香者以食指、大拇指拈出香丸,放入堆滿白灰的爐具內。宋代也流行將香料壓成“香篆”,將粉末狀的香料模子壓出固定的形狀,然後點燃。

宋代曾大量進口香料,北宋時香藥是市舶司收入中最大宗的物品之一。真臘、渤泥、蒲端、安南等地其地盛產乳香、龍腦及棧香,朝貢品中也以香藥爲主。部分的香品如乳香等列入禁榷物品,由政府專賣,民間不得私自交易。

宋代香藥輸入量雖大,但仍供不應求。宋人普遍用香,焚香用量大。祭祀慶典、官府的宴會、文武官考試及第後的同年宴、祝壽等場合,無不用香。

宋人還有所謂的“試香”,於幽室外焚香,有時在庭園內的“詩禪堂”試着燃點新制的合香,品評香的氣味、香霧的形狀和焚煙的久暫,是宋朝人生活情趣中重要的節目之一。

宋人對於合香的薰燒法特別講究,香品點燃之後,並不投入火中,香爐內鋪厚厚的有保溫作用的爐灰,揀一小塊燒紅的炭塊埋於正中央,再薄薄地蓋一層,灰只露出一點。用薄銀片隔火,香品放在薄銀片上薰烤,於是香氣自然舒發,沒有煙燥氣。講究一點的,炭塊就不只是用普通的木炭,而是精製的炭團。

此外,宋人也使用香篆。南宋杭州城的住宅區內的各種服務業中,就有專門爲人“供香印盤”的服務業,他們包下固定的“鋪席人家”,每天去壓印香篆,按月收取香錢。

在宋代的香爐中,有許多特殊的造型,如現藏於芝加哥藝術館,宋影青鳥形香爐(十一——十二世紀),爐蓋有一隻似鴛鴦的水鳥蹲伏著,爐身貼了兩層蓮瓣紋,也有承盤。盤底有如意雲頭花式足。香爐就從鳥嘴逸出,爐身挖有小氣孔,而使香菸從上面的鳥嘴飄出。宋代另外流行一種豆形香爐,形如高足杯。

到了元、明、清代,則流行成套的香具,例如元代流行“一爐兩瓶”的成套香具。明代十六世紀的繪畫中就已出現“爐、瓶、盒”。這種組合式香具乃是爲了方便作爲儲放香箸、香鏟之用。

明朝嘉靖官窯也有所謂的“五供”,五供是一爐、兩燭臺、兩花瓶的成套供器,使用於祭祀及太廟、寺觀等正式場合。明代盛行銅製香爐,這與宣德時期大量精製宣德銅爐有關。宣德年間,曾使用泰國進貢的數萬斤銅料,鑄制三千三百餘件的“宣德爐”。明晚期民間大量製作銅香爐,設計精良。銅香爐的盛行與當時盛行燃燒各種品級的沈香木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