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下關“死難工人紀念碑”45位遇害同胞 竟少有人知曉

下關“死難工人紀念碑”45位遇害同胞 竟少有人知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現代快報發起全媒體行動,探訪南京大屠殺叢葬地,告祭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引發強烈反響。市民和網友紛紛表達了對“全城同祭”行動的支持,願意到遇難同胞叢葬地緬懷、憑弔,有的市民還表示願隨記者探訪叢葬地。現代快報微博發出“12·13全城同祭”話題後,閱讀量很快超20萬次。現代快報記者將探訪、尋證叢葬地的第一站選擇在下關電廠死難工人紀念碑,這是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第一塊紀念碑。接下來現代快報記者將陸續探訪遍佈南京的20多處紀念碑、叢葬地,請讀者與我們一起走近那段歷史,以史爲鑑,不忘過去。

探訪

紀念碑坐落在下關電廠院內

11月18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位於南京市中山北路北端的下關電廠,探尋這座“死難工人紀念碑”。

由於廠區早已搬遷,這裏沒有昔日的熱鬧景象,電廠的門衛告訴記者,電廠院內西北角有一塊碑,平時很少有人到那裏。

記者繞過廠內一道施工圍擋,來到院子的西北角,在一片樹林前看到了這座碑。在兩級青色大理石砌成的平臺上,一座長碑屹立而起。碑身是一塊橙紅色的大理石,約5米長,2米高,上面寫了“死難工人紀念碑”7個金字。石碑底座是黑色大理石,碑牆前砌有3 座黑色祭臺,兩邊祭臺爲方形,中間祭臺檯面斜立,上面刻着碑文,祭臺正面刻有45位死難工人的姓名。

紀念碑上的碑文將近千字,碑文上寫道:“十二月十八日,南京淪陷後五天,被迫留守的工人李春江等四十五人慘遭日寇殺害了……爲紀念和安慰死去的被壓迫、被剝削、受難犧牲的弟兄們,建立起這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碑。”

下關“死難工人紀念碑”45位遇害同胞 竟少有人知曉

平時很少有人到紀念碑憑弔

記者看到,紀念碑附近有些荒涼,其所在的一片平地前堆放着幾摞一米多高的石磚,旁邊堆着一堆黃沙。紀念碑周圍是一片樹林,因大樹無人修剪,石碑被隱藏在茂密的枝葉之中。繞到石碑背後,地上有不少塑料袋、果皮等垃圾。記者在下關電廠周圍探訪了一圈,大多數人稱,不知道下關電廠內有一塊死難工人紀念碑,只有部分居民知曉這塊紀念碑。

李老先生今年70多歲了,是老南京人,他稱從沒聽說這裏有座紀念碑。“我家從爺爺輩開始就在南京生活了,但我只知道江東門紀念館,知道煤炭港、中山碼頭有叢葬地,不知道下關電廠裏還有紀念碑。”

下關電廠的門衛師傅告訴記者,平時電廠紀念碑這裏很少有人來,不過前幾天曾有一名60多歲的老太太來到紀念碑憑弔。“她從上海來的,60多歲了,是一名遇難工人的孫女。”

講訴

電廠老職工講述紀念碑由來

由於下關電廠2009年搬遷到棲霞區,電廠對面的居民區已經拆遷,要找到了解紀念碑歷史的知情人並不容易。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輾轉聯繫到一位電廠老職工——83歲的老人肖宏書,他1972年進下關電廠,曾撰寫過《下關發電廠工人運動史》,記錄了從1909年到1990年下關發電廠的歷史。

“那45名死難工人,是在日軍侵佔南京城時,堅守崗位而犧牲的。”肖老先生告訴記者,根據廠志和相關史料,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軍入侵南京,副總工程師徐士英帶領84名員工留在電廠,堅持發電。“一直到12月份,發電所裏面全都是逃難的人,沒法發電了,這時候工人們才決定撤離。”肖老先生說。12月13日,徐士英下令熄火停機,帶領工人到英商和記洋行蛋廠避難。當時,途中衝散31人,尚餘53人。12月14日,日軍衝進蛋廠,將包括電廠工人在內的數千難民押至煤炭港江邊拘禁。這時,日軍爲開動停在蛋廠的汽車,留下徐士英修配鑰匙及維修汽車,又將工人曹阿榮等5人留下燒飯。此時,被押至煤炭港的下關電廠工人共47人。12月18日子夜,日軍將難民分批用機槍輪番掃射,下關發電所47名工人中的兩名工人中彈未死,死裏逃生,其餘45人均慘死於這場集體屠殺中。

“這塊碑應當被重視起來,我們要給年輕人講講這紀念碑是怎麼來的,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肖老先生激動地說。

迴應

電廠:將打掃紀念碑,方便市民憑弔

下一步下關電廠面臨拆遷,紀念碑何去何從,也牽動着不少人的心。

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鼓樓區濱江商務區管委會了解到,下關電廠的徵地拆遷協議已經簽了,但目前尚未移交,在下一步具體規劃中,肯定要保護好下關電廠這塊紀念碑。

電廠相關人士表示,對於首個國家公祭日,每家單位、每個人都有責任,該廠將會打掃好紀念碑周圍的衛生,方便市民前來憑弔遇難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