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同樣是明朝的開國文臣,李善長爲何排在劉伯溫前面?

同樣是明朝的開國文臣,李善長爲何排在劉伯溫前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朱元璋的創業初期,除了諸如常遇春、徐達、湯和、李文忠等武將之外,還有李善長、劉伯溫、朱升、宋濂等文官,其中李善長、魏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更是被封爲國公。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同樣是明朝的開國文臣,李善長爲何排在劉伯溫前面?

文學演義中,劉伯溫被神話了,一直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但在真實歷史上,他只不過才被朱元璋封爲了二等伯爵,就連與他齊名的李善長都比他的爵位高。那麼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

首先,李善長投效朱元璋的時間要比劉伯溫早。據史書記載,李善長於元至正十三年(即公元1353年),在朱元璋去攻打滁州的途中便投效了他(《明史·李善長傳》:“朱元璋攻取滁陽時,李善長前往迎接拜見。”),而劉伯溫則是在元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60年)被朱元璋邀請至應天爲他出謀劃策的。也就是說,李善長是自己主動投效朱元璋的,在眼光上要長於劉伯溫。

同樣是明朝的開國文臣,李善長爲何排在劉伯溫前面?

其次,李善長的情商要比劉伯溫高。劉伯溫原本是仕於元朝的,但爲人比較正氣,不善於轉彎,所以處處被針對,以至於最後辭官還裏,以表對元朝腐敗昏聵之不滿。反而李善長處事就比較圓滑了,比如朱元璋攻下南京之後,想要趁勢攻打鎮江,但手下的謀士都認爲太操之過急了,就打算不支持朱元璋的行動。就在朱元璋陷入尷尬的境地時,最終還是李善長站出來替朱元璋解了圍。

然後就是兩人的能力了。李善長不僅能制定各種戰略計劃,還能完全把控好後勤。前線作戰的朱元璋完全不用擔心糧食供應以及各種武器裝備不足的情況,因爲他知道後方坐鎮着李善長。《明史·李善長傳》記載:“朱元璋前後率軍征討,都命李善長留守,將吏順從,居民安然,爲前線將士運輸兵餉、糧餉,從不缺乏。”而劉伯溫呢?王世貞評價:“有人將劉基比作張良,劉基在謀略上確實無愧於張良,但說到做官或不做官的氣節,卻差得遠了。”

同樣是明朝的開國文臣,李善長爲何排在劉伯溫前面? 第2張

最後就是朱元璋的態度不同。朱元璋對劉伯溫可謂是愛並痛恨着,從士大夫的身份來說,劉伯溫是一個想擁有個人思想的讀書人,而朱元璋或者任何一位帝王的控制慾都是非常強烈的,所以在某些問題上,兩者很容易發生衝突。比如朱元璋能想到的,劉伯溫也能想到,朱元璋沒想到的,劉伯溫替他想到了,這就讓朱元璋感到心驚,怕這樣一位臣子會難以掌控。

朱元璋:“(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