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朝文學多元發展,主要分爲哪幾個類別?

清朝文學多元發展,主要分爲哪幾個類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作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承接各代文學成果,先後形成許多學派,但是因爲文字獄,清朝文學普遍缺乏明顯特徵與創造力,今天本站小編就來爲大家介紹下清朝文學的類別。

散文

清朝前期出現風格率真、浪漫的小品文,以張岱、李漁與袁枚爲主;又有侯方域、魏禧、汪琬合稱“清初散文三大家”。但是他們的文風不受道學學者支持,這些學者發起復興唐宋文風的古文運動,此即桐城派。創始人方苞與劉大櫆、姚鼐有“桐城三祖”之稱。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張,在提倡“義理(內容合理)、考據(材料確切)、詞章(文辭精美),三者不可偏廢。”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要求語言雅潔,反對俚俗。後來曾國藩發展成湘鄉派,惲敬、張惠言發展成陽湖派。

清朝文學多元發展,主要分爲哪幾個類別?

清朝的詩風甚盛,以帝王、宗室爲首,官方大力提倡詩學,自清聖祖以後諸帝主導官修《御定全唐詩》、《御選唐詩》、《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定全金詩》、《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御定歷代題畫詩類》、《御選唐宋詩醇》、《欽定熙朝雅頌集》、《御定千叟宴詩》、《欽定千叟宴詩》、《欽定重舉千叟宴詩》、《上書房消寒詩錄》、《三元詩附三元喜宴詩》、《御定歷代賦匯》以及各代皇帝之《御製詩集》,如清高宗酷愛作詩,一生作《御製詩》五集,共計十餘萬首,每作一首詩便令詞臣註釋,若詞臣不得內容原委則准許其回家查閱典籍,多羅安郡王瑪爾渾選宗室王公詩爲《宸萼集》。皇帝也將詩詠作爲聯繫、攏絡官員的方式。

清初詩家首推錢謙益、吳偉業與王士禎;康熙中後期,江南地區出現王式丹、吳廷楨、宮鴻歷、徐昂發、錢名世、張大受、管棆、吳士玉、顧嗣立、李必恆、蔣廷錫、繆沅、王圖炳、徐永宣、郭元襤合稱“江左十五子”。乾隆時期袁枚、蔣士銓與趙翼並稱江左三大家,同時黃景仁與鄭板橋也以詩聞名。嘉慶、道光年間文人廣結詩社,京師與揚州風氣最盛,以消寒詩社最知名。

孫洙的《唐詩三百首》則收錄了唐朝77位詩人共310首詩歌,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詞興起於隋唐的“燕樂”,兩宋發展達高峯,至元朝衰微,延續至明朝則趨近消亡;清初詞學振興繁盛,康熙年間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隨後產生由陳維崧爲代表的陽羨詞派、朱彝尊爲代表的浙西詞派,詞學蔚爲風潮。萬樹整理詞調輯成《詞律》,於清詞頗有影響力;康熙末,清聖祖敕命王奕清等編成《御定詞譜》,爲詞調格律的集大成鉅作,影響層面最廣。

乾隆、嘉慶朝,常州詞派起而代之,反對浙西詞派的“清空之弊”門戶派別各具風采,婉約、豪放都各自重現、盛行。

此外六世達賴喇嘛、藏地民歌詩人倉央嘉措(門巴族)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爲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表現了他短暫而傳奇一生的愛與憎、苦與樂、行與思、感與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願望,主題積極深刻。講究和諧的音樂美、悠遠的意境美、通俗的自然美。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中文譯本海內外至少有10種,國外有英語、法語、日語、俄語、印地等文字譯本。

康熙字典

清朝文學多元發展,主要分爲哪幾個類別? 第2張

該字典是在明朝《字彙》、《正字通》兩書的基礎上加以增訂的。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爲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爲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爲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康熙字典》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收字相當豐富,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是我國字數最多的一部字典。除了僻字僻義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義下,都舉了例子;這些例子又幾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見”的古書。

小說

清朝小說傑出者衆,曹雪芹等着《紅樓夢》不僅爲四大名著之一,由於其對社會百態和衆多人物全面精確的寫實描繪和豐富的藝術魅力而被普遍認爲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峯之作。除了《紅樓夢》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峯塔傳奇》等。

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笑林廣記》則是乾隆年間出版的笑話集,在本書中大部分作品抓住了生活中某醜惡現象的本質,深入揭露,一針見血。刻畫人物大多用誇張手法,文字簡煉生動,語言鋒利,風趣幽默,結構精巧,具有很強的喜劇效果。

蒲松齡以志怪內容反映社會面貌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也在折射出社會的黑暗,並通過種種描寫進行因果輪迴的說教。吳敬梓所著的雖結構鬆散但足稱偉大諷刺小說的《儒林外史》;以及在《儒林外史》的影響下,以《老殘遊記》爲代表的揭發官場醜態的譴責小說均有很大影響。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在清高宗時編纂。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保存豐富的文獻資料。“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爲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

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錄學著作。但是有人認爲,四庫全書編撰過程中,清朝統治者將他們認爲不合禮教的書籍大量焚燬,可能導致大量珍貴的歷代書籍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