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孫權建立東吳後,爲何只追封自己的父親孫堅爲皇帝?

孫權建立東吳後,爲何只追封自己的父親孫堅爲皇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孫權稱帝后只追封孫堅爲皇帝,卻無視孫策,爲何如此忘恩負義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是爲了減少孫策對江東的影響,說明自己不是一個撿現成的人。

我們都知道江東已歷三世,孫堅,孫策、孫權,而孫權是再他們二人的基礎上,才能夠建立東吳這個基業。許多部將文臣是這二人一手帶出來的。

孫權建立東吳後,爲何只追封自己的父親孫堅爲皇帝?

等到建立了東吳,孫權只追封自己的父親孫堅爲皇帝,但是卻沒有追封自己的哥哥爲皇帝,只追封他一個長沙桓王,就是爲了能夠降低孫策在江東父老心中的影響力。孫策在江東之時,擊敗劉繇,然後打敗劉表,使的自己在江東地區威名遠播,江東地區文人良將因爲孫策的名號來投,其中就有著名的名將周瑜和文臣張昭,所以說孫策在江東人的心裏是精神領袖的存在。

《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權稱尊號,追諡策曰長沙桓王,封子紹爲吳侯,後改封上虞侯。

所以,作爲皇帝的孫堅早早就明白了這點,把自己的哥哥追封爲王,減弱他對深入人心的影響力。

第二,孫權嫉妒孫策的功勞,心中有了仇視哥哥孫策的心結。

我們都知道孫權長時期都處於孫策和孫堅的光輝下,因爲孫策和孫堅能文能武,能力超強,而孫權在這兩個方面與他的這位親人,還是有差距的,孫堅就算了,畢竟是父親,孫權就沒有什麼不舒服的,但是孫策就不一樣了,江東人總喜歡拿孫策和孫權做比較,使的孫權很惱火,因爲孫權能力有限,力有所長,所以在拿他和他的親哥做比較以後,他內心出了自卑心理。使的他對他的這個哥哥產生了怨恨和嫉妒之心。

孫權建立東吳後,爲何只追封自己的父親孫堅爲皇帝? 第2張

其次,我們可以從孫權多次率兵攻合肥就可以看出來,他想證明自己,但是能力真的是有限,所以他多次攻打合肥,都是無功而返,他的這一舉措,不就是爲了證明自己可以向孫策那樣帶兵打仗嗎,但是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現實證明孫權是個馭人的好手,但不是一個帶兵的好主。

《水經注·卷三十二》:孫權之攻合肥也,張遼敗之於津北,橋不撤者兩版。權與甘寧蹴馬趨津,谷利自且著鞭助勢,遂得渡樑。淩統被鎧落水,後到追及,流涕津渚。

所以說,孫權因爲長時間躲在孫策的羽翼之下,內心失衡,對自己的這位親哥哥由愛生恨,嫉妒孫策這一身帶兵帶兵打仗的能力,因此,率兵多次攻合肥,就是爲了找功績,超越自己的親哥哥,但是因爲孫權能力有限,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第三,孫權帝王命,但卻不擁帝王心,是個心眼極其小紙人

孫權和三國的其他兩位君主比,心眼應該是最小的那個,孫權雖然有帝王命,卻不擁有帝王之心,像東吳的四任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個人,和孫權感覺關係很融洽,其實不然,孫權一方面用,一方面打壓,使的東吳的戰略方針一直都處於被動進攻,很少能夠發動像樣的大戰役,除了白衣甲士過江,偷襲荊州,很少在孫權在位的歲月裏找尋他主動進攻的場面。

這幾任都督英年早逝的原因,多多少少與心理沉悶有關,空有報國志 無奈客京華,就是這幾位都督內心的真實寫照,因此看來,孫權這個心眼小的個性,還是確實坐實了。

但我們在仔細想想,孫權這個心胸小的毛病,他的哥哥孫策也有,他的哥哥孫策就是因爲做人做事,不留餘地,心胸不是廣大,殺了江東地區的一個太守,致使自己被這個太守的門客所偷襲,傷重而亡。看來,這個毛病是可以遺傳的,所以我們就不能怪孫權做事不夠厚道,只追封自己的哥哥爲王,而不是皇帝,不爲撒,只因爲心眼小。

《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爲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

綜上所述:孫權是個帝星,但卻沒有帝王之心,他對自己的哥哥心裏只有嫉妒,沒有感激之心,並且他如果追封他的哥哥爲皇帝,別人就會覺的他是一個撿現成的人。從而質疑孫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