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垓下之戰的經過如何?爲何項羽會失敗呢?

垓下之戰的經過如何?爲何項羽會失敗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垓下之戰是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垓下之戰的經過如何?爲何項羽會失敗呢?

戰爭過程:

漢軍攻楚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嬰引兵進佔彭城,同時攻下楚地許多地區。被劉邦封爲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將進入九江地區,誘降了守將、楚大司馬周殷,隨後合軍北上進攻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劉邦也由固陵東進,形勢對楚極爲不利,項羽被迫向東南撤退。十一月,項羽退至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築壘安營,整頓部隊,恢復軍力,此時楚軍尚有約十萬人。

韓信彭越、英布等會合劉邦後,十二月(前202年初,當時以十月爲歲首)在垓下將向江南撤退的十萬楚軍層層包圍。

漢軍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爲主力,孔將軍爲左翼,費將軍爲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韓信率漢軍向前推進,在不利的情況下開始向後後撤,而由兩翼向前推進,楚軍受挫,韓信率軍向前推進大敗楚軍於垓下。

四面楚歌

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爲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天明以後,漢軍得知項羽突圍,於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渡過淮水後,僅剩百餘騎相隨,行至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因迷路耽擱了時間(《史記》中交代因田父欺騙),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手下僅剩二十八騎。

烏江決戰

項羽指揮這二十八騎,來回衝陣,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長江邊的烏江浦)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亦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年31歲。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降(楚懷王曾封項羽爲魯公),後劉邦將項羽首級示魯,魯人乃降。至此,歷時4年半之久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垓下之戰的經過如何?爲何項羽會失敗呢? 第2張

垓下遺址

垓下遺址,爲秦末漢初楚漢垓下決戰時項羽大本營和漢代交國、汶縣治所故地,又名霸王城。西漢時曾作爲洨縣縣城址。

垓下遺址的遺址年代主要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和漢代兩個時期,遺址主體爲一座城址,平面呈不甚規則的弧角長方形,四周有城牆殘存,城牆輪廓清晰,除西城牆遭沱河故道沖刷受一定破壞外,其餘各牆保存較好,城內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城牆外有濠溝環繞,濠溝寬度15米至30米不等。垓下遺址整體爲臺地地貌,沱河由遺址西側繞至北側向東流去,其上南半部現爲居民住地,北半部爲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