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主要便是指從東漢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位東漢滅亡,到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攻滅南陳天下重歸一統期間,長達三百七十年的亂世。按照天下形勢,又可大致分爲三個階段,即三國時期(220年至280年)、兩晉十六國時期(280年至420年)和南北朝時期(420年至589年)。在此期間出現了哪些政權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此期間,中原大地上先後誕生過多達四十多個或統一、或割據的政權,其中僅是實力較爲強勁的,便多達三十個。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國家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主要便是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個國家,此外在遼東還有一個公孫氏建立的燕國,不過存在感相對較低。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1、曹魏(220年至266年)。東漢末年亂世,曹操軍閥混戰之中勢力逐漸增強,先封魏王,後封魏王,就此奠定曹魏根基。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繼承丞相、魏王之位,改元延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接受漢獻帝禪位稱帝,定國號爲“魏”,史稱曹魏,也稱前魏、先魏。曹魏共傳五帝,歷四十五年,於鹹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因司馬炎篡位而亡。

2、蜀漢(221年至263年)。東漢末年羣雄並起,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奪取荊南四郡,又奪取益州、漢中之地,創下一片基業。得知曹丕篡漢建魏後,劉備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定國號爲“漢”,史稱“蜀漢”。蜀漢共傳二帝,歷四十三年,最終於景耀六年(263年)被曹魏所滅。

3、東吳(229年至280年)。東吳政權,乃是東漢末年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人在長江以南所創立的基業。孫權早年與劉備結盟對抗曹操,後因與劉備就荊州歸屬產生矛盾,又名義上依附於曹魏,被冊封爲吳王,後又臨江拒守宣佈獨立,並改年號爲黃武。黃武八年(229年)四月,孫權於武昌稱帝(後遷都建業),定國號爲“吳”,史稱東吳,也稱孫吳。東吳共傳五帝,歷五十一年,於天紀四年(280年)被西晉所滅。

兩晉十六國時期

兩晉十六國,顧名思義指的便是西晉、東晉以及北方曾經存在過的十六國割據政權,而除他們之外,實際還存在過前仇池、後仇池、宕昌、鄧至、冉魏、譙蜀、桓楚、翟魏、代國、宇文部、段部、吐谷渾等割據勢力。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2張

1、西晉(266年至316年)。西晉是繼三國後的短暫統一王朝,由三國末期曹魏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所奠定。司馬昭去世後,其子司馬炎於鹹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接受曹奐禪位稱帝,定國號爲“晉”,史稱西晉。西晉滅吳之後,結束分裂亂世,使得中原大地重新一統。司馬炎去世之後,其子司馬衷即位,皇后賈南風亂政,隨即引發“八王之亂”,胡人趁機發動叛亂,共傳承了四帝五十一年的西晉,最終於建興四年(316年)八月被漢趙所滅。

2、東晉(317年至420年)。“八王之亂”期間,司馬睿南遷建康,西晉滅亡之後,司馬睿於建興五年(317年)在建康重建晉廷,仍沿用國號“晉”,史稱東晉。東晉共傳十一帝,歷一百零三年,最終於元熙二年(420年)被劉裕所篡,東晉滅亡。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3張

320年形勢

3、成漢(304年至347年)。西晉末年,益州蜀郡巴氐族領袖李特率領難民起兵反晉,後李特第三子李雄並於西晉太安二年(304年)十月稱帝,改元建興,定國號爲“成”。東晉鹹康四年(338年),李壽改國號爲“漢”,故史稱“成漢”。成漢共傳六帝,最終於東晉永和三年(347年)被東晉所滅,其殘餘勢力則於兩年後徹底被消滅。

4、前趙(304年至329年)。前趙爲西晉晚期匈奴貴族劉淵所建,其早年隨西晉藩王參與“八王之亂”,後公然起兵反晉,並於西晉太安二年(304年)十一月以“兄亡弟紹”復漢爲名,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定國號漢。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十月,劉淵於左國城正式稱帝,改元永鳳。“平陽政變”後,劉曜於赤壁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爲趙,史稱前趙,也稱漢趙。前趙共傳九帝,最終於光初十二年(329年)被後趙石虎所滅。

5、前涼(318年至376年)。前涼政權爲西晉涼州刺史張軌所建,西晉滅亡之後,張氏雖表面向東晉和前趙稱臣,但實際上已經形成割據政權,史稱前涼。前趙光初七年(324年),漢趙封張茂爲涼王,建興四十二年(354年),張祚稱帝,廢棄晉愍帝年號,改建興四十二年爲和平元年,史稱前涼。前涼共傳九位君主,最終於東晉鹹安六年(376年)被前秦所滅。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4張

338年形勢

6、後趙(319年至351年)。後趙政權爲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石勒所建,石勒早年在劉淵麾下,後被前趙封爲“趙公”、“趙王”,從312年起逐漸發展爲割據河北、山東的勢力,東晉大興二年(319年),石勒脫離前趙,自稱大單于、趙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太和三年(330年)九月,石勒正式稱帝。後趙共歷七帝,享國三十二年,最終於永寧二年(351年)被冉魏所滅。

7、前燕(337年至370年)。前燕政權爲慕容鮮卑所建,東晉鹹康三年(337年),慕容皝一統慕容鮮卑各部後,自立爲燕王,定國號爲燕,史稱前燕,東晉被迫予以承認。東晉鹹康八年(342年),在擊敗後趙之後,慕容皝建都龍城。慕容皝去世後,其子慕容儁則於元璽元年(352年)十一月正式稱帝,建年號元璽,遷都到薊城(後又遷都鄴)。前燕共傳三位君主,最終於建熙十一年(370年)十一月被前秦所滅。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5張

前秦曾短暫統一北方

8、前秦(351年至394年)。前期政權爲氐族首領苻洪所建,乃是十六國中最爲強大的一個。苻洪早年先後投效於前趙、後趙和東晉,後趁着後趙內亂之機,苻洪於東晉永和六年(350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但不久便被後趙石虎舊將麻秋所毒死,其子苻健代統其衆,率衆佔據關中,並於次年自稱天王,定都長安,兩年後稱帝。前秦共歷六帝,期間曾短暫統一北方,但在“淝水之戰”後又迅速崩潰,太初九年(394年)前秦末帝苻崇在進攻西秦的戰爭中被殺,前秦滅亡。

9、後燕(384年至407年)。後燕爲前燕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淝水之戰”後前秦崩潰,慕容垂遂藉機脫離前秦控制,於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在滎陽自立爲燕王,定都中山(後遷往龍城),建立後燕政權。後燕歷七位君主,共二十四年,最終於後燕建始元年(407年)被北燕所取代。

10、後秦(384年至417年)。後秦政權爲羌族姚萇所建,“淝水之戰”後前秦崩潰,原降於前秦的古羌軍閥姚萇在渭北叛秦,並於晉太元九年(384年)自稱萬年秦王,史稱後秦,定都北地,次年擒殺苻堅,並於太元十一年(386年)在長安稱帝。後秦共傳三帝,最終於永和二年(417年)在東晉劉裕的北伐中被滅。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6張

390年形勢

11、西秦(385年至400年、409年至431年)。西秦政權爲隴西鮮卑所建,“淝水之戰”後前秦崩潰,乞伏國仁趁機於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4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領秦、河二州牧,改元建義,建都苑川,定國號爲“秦”,史稱西秦。太初十三年(400年),西秦被後秦所滅。但九年後乞伏乾歸卻重新復國,遷都苑川,乞伏熾磐時又遷都枹罕。西秦兩次立國共歷四主,最終於永弘四年(431年)被大夏所滅。

12、後涼(386年至403年)。後涼是前秦都亭侯呂光所建,苻堅於“淝水之戰”大敗後,前秦迅速崩潰,呂光遂消滅涼州刺史樑熙,佔據姑臧、一統河西,並在苻堅死後割地自立,先後自封酒泉公、三河王,後於龍飛元年(396年)自稱天王,定國號“大涼”,史稱後涼。呂光去世之後,後梁陷入內亂,在傳承五位君主後,於神鼎三年(403年)在後秦、南涼、北涼的圍攻之下滅亡。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7張

402年形勢

13、南涼(397年至414年)。南涼政權爲禿髮鮮卑所建,呂光自立爲天王后,本想拉攏禿髮鮮卑首領禿髮烏孤,但禿髮烏孤卻於後涼龍飛二年(397年)自稱大部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年號太初。南涼共傳三位君主,最終於嘉平七年(414年)被西秦所攻滅。

14、南燕(398年至410年)。南燕爲前燕慕容皝幼子慕容德所建,後燕永康二年(397年),後燕在“參合陂戰役”中被北魏擊敗,都城中山被攻破,後燕被一分爲二,駐守鄴城的慕容德遂於次年南遷滑臺,自稱燕王,史稱南燕。北魏天興二年(399年),滑臺也被北魏攻佔,慕容德又率衆向東逃亡,攻取青州兗州,入據廣固,並於次年稱帝。慕容德去世之後,其侄子慕容超即位,在位期間又遭到東晉進攻,東晉義熙六年(410年),劉裕攻破廣固,南燕滅亡。

15、北涼(397年至439年)。北涼爲後涼建康太守段業所建,趁着後涼內亂之機,段業於後涼龍飛二年(397年)自立爲大都督、龍驤大將軍、涼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璽,建都駱駝城,兩年後改稱涼王,改元天璽。天璽三年(401年),沮渠蒙遜奪取北涼政權,仍稱涼州牧,改元永安,繼承涼州王霸之地。沮渠蒙遜之子沮渠牧犍在位時,北涼最終於北魏太延五年(439年)被北魏所滅。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8張

420年形勢

16、西涼(400年至421年)。西涼政權爲北涼敦煌太守李暠所建,北涼天璽二年(400年),晉昌太守唐瑤反叛北涼,向敦煌、酒泉、晉昌、涼興、建康、祁連六郡傳發檄文,推舉李暠爲大將軍、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改元庚子,以敦煌爲都城。建初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遷都酒泉,定國號爲“涼”,並向東晉稱臣,史稱西涼。西涼共傳三代,於永建二年(421年)被北涼攻滅。

17、北燕(407年至436年)。後燕建始元年(407年),馮跋發動政變滅後燕,擁立後燕惠愍帝慕容寶的養子,高句麗人高雲(慕容雲)爲帝,定都龍城,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但僅僅兩年後(409年),慕容雲便被部下離班、桃仁所殺,馮跋平定政變後即位於昌黎龍城。北燕共傳慕容雲、馮跋、馮弘三帝,最終於太興六年(436年)被北魏所滅。

18、大夏(407年至431年)。大夏是南匈奴屠各種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所建,早年曾在後秦任職,後於義熙三年(407年)背叛後秦自立,自稱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他認爲匈奴是夏啓的後代,故定國號爲大夏,又稱胡夏、赫連夏。元嘉二年(425年),赫連勃勃去世,太子赫連昌即位,但在位僅三年,北魏便於元嘉四年(427年)攻破統萬城,赫連昌之弟赫連定又在平涼僭稱帝號,最終於元嘉八年(431年)徹底被北魏所滅。

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則主要是分爲南北兩個方面,其中南朝主要是指劉宋、南齊、南樑和南陳,而北朝則主要是指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而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個曾附庸於北周的西樑國,不過存在感稍低。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9張

445年形勢

1、劉宋(420年至479年)。也稱南朝宋,乃東晉末年權臣劉裕所建。東晉末年內憂外患,劉裕以軍功起家,對內平定孫恩、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對外攻滅南燕、後秦、仇池等國,一躍成爲東晉末年絕對權臣。元熙二年(420年),劉裕接受晉恭帝禪讓而自立,國號"宋",史稱劉宋。劉宋共傳四世,歷經十帝,最終於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被權臣蕭道成所篡。

2、南齊(479年至502年)。也稱南朝齊,乃劉宋末年權臣蕭道成所建。蕭道成在宋明帝時期曾任右軍將軍,宋明帝去世後,受命輔政的蕭道成開始逐漸攫取朝中大權,並掌握禁軍。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宋後廢帝劉昱被殺,蕭道成擁立劉準即位,被封爲齊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蕭道成接受宋順帝禪位稱帝,自立爲帝,建立南齊。南齊立國僅二十三年,便於中興二年(502年)四月被蕭衍所篡。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10張

479年形勢

3、南樑(502年至557年)。也稱南朝梁,乃南齊末年權臣蕭衍所建。蕭衍本爲南齊宗室之後,因此入仕後很快便做到了雍州刺史的高位,後因兄長蕭懿被蕭寶卷所殺,遂率衆殺死蕭寶卷,改立蕭寶融爲帝,開始獨攬朝中大全。中興二年(502年)四月,蕭衍在羣臣的擁戴和蕭寶融的默許下,建立樑朝,史稱南樑。南樑存國五十五年,後於太平二年(557年)被陳霸先所篡,其位於長江上游郢州的殘餘勢力則於北周武成二年(560年)被北周所滅。

4、南陳(557年至589年)。也稱南朝陳,乃南樑末年權臣陳霸先所建。陳霸先於南樑末年入仕,因解救蕭映而備受梁武帝器重,後又參與平定“侯景之亂”、抵禦北齊進攻,得以位居司空。南樑末年亂局中,陳霸先殺死王僧辯,廢黜王僧辯擁立的蕭淵明,改立蕭方智爲帝,朝中大權則全部落入陳霸先之手。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陳霸先接受蕭方智禪位,建立南樑。南樑傳五帝,共歷三十二年,最終於禎明三年(589年)被隋朝攻滅。

5、北魏(386年至534年)。北魏政權由拓跋鮮卑所建,乃北朝第一個王朝。前秦於“淝水之戰”後崩潰,拓跋珪遂於前秦太安二年(386年)糾集舊部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同年四月又改稱魏王。皇始三年(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定國號爲“魏”,史稱北魏,並於同年七月遷都平城。此後,北魏先後攻滅後燕、大夏、北燕、北涼、等國,於太武帝拓跋燾時統一北方,又於孝文帝拓跋宏時遷都洛陽。“六鎮之亂”和“河陰之變”後,北魏皇室大權旁落,最終於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爲東魏與西魏。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11張

535年形勢

6、東魏(534年至550年)。北魏末年,爾朱榮於“河陰之變”後掌握朝政,後魏孝莊帝元子攸殺爾朱榮,但隨即又被爾朱榮侄子爾朱兆所殺,爾朱兆又改立元恭爲帝。太昌元年(532年),原爾朱榮部將高歡在河北大族支持下,消滅潼關以東爾朱氏勢力,殺元恭,改立元修爲帝。永熙三年(534年),元修因不願受高歡控制,遂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高歡便於同年十月改立元善見爲帝,仍沿用國號“魏”,史稱東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東魏被高歡之子高洋所篡。

7、西魏(535年至556年)。西魏政權由北魏重臣宇文泰所建。永熙三年(534年),元修逃入關中投奔宇文泰,但同年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便被宇文泰所殺,宇文泰改立元寶炬爲帝,改元大統,仍沿用國號“魏”,史稱西魏。西魏共傳兩代三帝,歷二十二年,宇文泰於魏恭帝三年(556年)病逝後,其侄宇文護掌權,次年魏恭帝被迫禪位,西魏滅亡。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12張

557年形勢

8、北齊(550年至577年)。東魏政權由北魏末年權臣高歡及其子高澄所奠定,高歡去世之後,高澄承襲其位,但不久便被家奴刺殺身亡,其弟高洋又繼承其位,並於武定八年(550年)五月,迫使孝靜帝元善見禪位,自立爲帝,定國號爲“齊”,建元天保, 建都鄴城,史稱北齊。北齊共傳六帝,享國二十八年,最終於隆化元年十二月(577年1月)被北周攻滅。

9、北周(557年至581年)。北周政權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宇文覺在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其子宇文覺繼承天王、周公之位。次年初,宇文護廢西魏恭帝,擁立宇文覺爲帝,定國號爲“周”,建都長安,史稱北周。北周共歷五帝,享國二十四年,最終於大定元年(581年)二月被權臣楊堅所篡。

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大地上出現過哪些政權? 第13張

如上,從東漢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篡漢建魏,就此拉開魏晉南北朝亂世序幕,在此後長達三百七十年的歲月中,中原大地雖然曾在西晉時短暫統一,但基本處於戰亂之中,直到隋朝開皇九年(589年)隋朝攻滅南陳,天下才重歸一統。

而在此期間,先後誕生過大量或統一、或割據的政權,而以上三十個只是其中實力較爲強勁的而已。除了他們之外,還曾短暫存在過燕國(三國時公孫政權)、前仇池、後仇池、宕昌、鄧至、冉魏、譙蜀、桓楚、翟魏、代國、宇文部、段部、吐谷渾、西樑等割據政權,這些政權要麼存在時間較短,要麼長期淪爲附庸,因此並未將其列入。